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隐逸
yǐn

隐逸


拼音 yǐn yì

简拼 YY

词语解释

隐逸[ yǐn yì ]

1.隐居不仕,遁匿山林,也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隐居避世

花之隐逸者。——宋·周敦颐《爱莲说》

隐逸山林。

privacy;


引证解释

1.犹隐居;隐遁

《汉书·何武传》:“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

晋 葛洪 《抱朴子·贵贤》:“世有隐逸之民,而无独立之主者,士可以嘉遁而无忧,君不可以无臣而致治。”

丁玲 《一九三〇年春上海(之一)》:“他不能像过去的一些隐逸之士能逃掉一切。”

2.指隐居之士

《后汉书·岑熙传》:“迁魏郡太守,招聘隐逸,与参政事,无为而化。”

宋 苏舜钦 《独游辋川》诗:“隐逸何曾见,孤吟对古松。”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八》:“不知那些学‘声光化电’的‘新进英贤’,能否驼着山野隐逸,海滨遗老,折衷一世?”


国语辞典

1.隐居、退隐

唐·杜甫〈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诗:“青囊仍隐逸,章甫尚西东。”

宋·周敦颐〈爱莲说〉:“菊,花之隐逸者也。”

2.隐居的高士

《后汉书·卷一七·岑彭传》:“招聘隐逸,与参政事,无为而化。”

《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我们与山林隐逸不同,既然奉旨召我,君臣之礼是傲不得的。”


网络解释

1.隐逸

隐逸,汉语词汇。

隐居不仕,遁匿山林,也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隐居避世。

释义:1、犹隐居;隐遁。2、指隐居之士。


英语翻译 privacy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隐逸造句

  • 1、旧社会,有些知识分子很推崇那种岩居穴处、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
  • 2、在枯进旁,长着不少的花卉,成了一道优美的风景,那细小的菊花,蕴含着隐逸者的深意。
  • 3、好一个樵径非遥长寂寥,所抒隐逸情怀清闲淡素,脱尽人间烟火。
  • 4、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布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 5、有很多名人轶事宛如不知名的小花在花卉园中隐逸,无论何时何地,都等你去探寻。
  • 6、文人通过咏史组诗的创作,流露出隐逸情结和对贤君能臣的朞盼。
  • 7、功成身退,隐逸山林,啸傲风月,逍遥一生。
  • 8、可见其韬晦隐逸,托身为诗人,永矢以茅屋菜羹而告终。
  • 9、传统的“隐逸”由此逆转为“小隐隐林薮,大隐隐朝市。”。
  • 10、第三部分,主要从神仙传说、发问辩难、高士思想、讽颂结合这四个方面来阐述两汉隐逸意识的表达方式。
  • 11、于是,古时名人隐逸之士皆有所好,寄自家志趣于草木之中,如松竹梅之流,盖有所托,取其自强不息,铁骨铮铮,傲霜斗雪之意。
  • 12、君子处世,昔人皆以不仁则隐,出处二道对待言之。谓不得于君,则当处而隐逸。性分之乐,一被一此,皆是也。
  • 13、朝廷下诏求贤,十数年来各督、抚所举皆门生故吏及业经简在帝心之臣,无一山林隐逸之士,负奇才而励品行,尚气节者终不得上进。
  • 14、寒凝大地,它顽强地开出一朵朵美丽的花。有的白里透红,有的洁白典雅,有的粉色如霞……千姿百态,灿烂芬芳,像云霞装扮着大地,点缀着残冬。粉嫩的花蕊散发着一阵阵清香,令人心旷神怡。“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香气不是其他花能媲美的。茉莉花香气太浓,甚至有些俗气;菊花香太淡,有些隐逸,至于牡丹、芍药,似乎又太华贵了。只有梅花阵阵暗香,使人神清气爽。
  • 15、数学和语文似乎是一对爱闹矛盾的情侣,所以数学是一位纵横江湖的侠客,语文则是隐逸山林的高人。
  • 16、所以,我们常常称美丽的,隐逸的少女,或隐居山中,鄙视名利权势的大学者为“空谷幽兰”。
  • 17、渔父作为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一个意象,历来为古代文人所喜爱。
  • 18、时空的苍茫更加丰盈了一首首至远古而来的吟哦,这朵隐逸之花在岁月的深巷流光溢彩。
  • 19、寒冬腊月,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也悄然离开了;那世人甚爱的牡丹也失去了原来的娇艳;那称为“花之隐逸者也”的菊花也失去了原来的风采;惟有梅不畏严寒的生长在冬季,有着“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美称。
  • 20、到后来,雨越下越大,从牛毛细雨变成了倾盆大雨,视野之间全是一片水幕,星月隐逸,天地之间黑的吓人。
隐逸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