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种姓
zhǒngxìng

种姓


拼音 zhǒng xìng

简拼 ZX

词语解释

种姓[ zhǒng xìng ]

1.印度社会的世袭等级之一,这些等级是按照印度教的基本制度划分的,这种制度上溯到久远的古代,并且命令一切正统的印度教徒遵从一切社会交往的规则和限制,又这些等级各有其名和特别的风俗习惯,限制其成员的职业和他们同其他种姓成员的交往

caste of India;


引证解释

1.指宗族

《史记·匈奴列传》:“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恶种姓之失也。故匈奴虽乱,必立宗种。”

2.古 印度 一种世袭的社会等级。种姓分四等,即婆罗门(僧侣和学者)、刹帝利(武士和贵族)、吠舍(手工业者和商人)、和首陀罗(农民、仆役)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印度种姓族类羣分,而婆罗门特为清贵。”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国主大臣各有种姓,苟非贵族,国人莫肯归之。”


国语辞典

1.宗族

《史记·卷一一〇·匈奴传》:“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恶种姓之失也。”

2.一种明显区分社会阶级的制度。以印度为例,最初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及首陀罗四大种姓。种姓间因阶级分明,所以不能交往、通婚

3.佛教用语。指造成众生在修行道上最终成就不同的根性


网络解释

1.种姓 (汉语词汇)

种姓,指宗族。《史记·匈奴列传》:“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恶种姓之失也。故匈奴虽乱,必立宗种。”


英语翻译 caste (traditional Indian social division)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种姓造句

  • 1、这个制度把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几个种姓
  • 2、印度有种姓制,社会阶层粗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有人告诉他说牛肉被贱民阶层吃掉了。
  • 3、但印度是个等级相当森严的社会,其种姓制度将人从高到低分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
  • 4、抗拒解散种姓制度,源于精英阶层根深柢固的恐惧,他们担心,经济力会被夺走,交给穷人。
  • 5、吠舍就是平民,为第三种姓,主要经营商业贸易。
  • 6、印度是个等级相当森严的社会,其种姓制度将人从高到低分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
  • 7、印度的种姓制度很早就有了,它把印度人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这四个种姓之外还有贱民。
  • 8、马克思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柏拉图这种理想的人格分类,"只是埃及种姓制度在雅典的理想化"。
  • 9、随着印度经济火速成长,这个国家最严重、最根深柢固的挑战,仍是如何对抗牢不可破的种姓阶级偏见。
  • 10、而吠舍种姓出身的莫迪曾经做过商人,商人的作风就是务实。
  • 11、种姓制度源自于印度教,至少有3000年历史,这项制度将古代印度人分为婆罗门、刹帝力、吠舍和首陀罗等四个阶级。
  • 12、种姓制度是印度一种古老的等级制度,依次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而“贱民”属等级之外,是最底层、最受歧视的阶层。
  • 13、印度种姓制度由来已久,它将人分成四个层阶,由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组成,是传统印度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 14、店里分别属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的员工聚集到一起,站成一排,相互紧握着双手,大大方方地欢迎拍照。
  • 15、沙哈布普,一个坐落于恒河平原的村庄,有着混乱的种姓阶级以及某种凝聚力。
  • 16、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这四个种姓之外还有贱民。
  • 17、专家并指出,美式物质主义,甚至连美国及多国企业的用人作法,事实上更强化阶级意识、色和种姓不同等级的区分。
  • 18、古印度的种姓制与百家争鸣的出现
  • 19、不可起念此说法师种姓微贱。
  • 20、他们是从印度的贱民种姓中来的文盲妇女。
种姓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