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铺垫
diàn

铺垫


拼音 pū diàn

简拼 PD
五笔 QGRV

词语解释

铺垫[ pū diàn ]

1.铺在床上的卧具

cover;

2.行将来临的事物的衬托

这一段为故事的高峰做了铺垫。

forshadowing;


引证解释

1.铺放衬垫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一折:“我则见柳垂緑线草铺茵,星撒残碁月掛轮,石上鹿皮铺垫的稳。”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御道用文砖亚次,暂用石工,餘照二十二年定例,用土铺垫。”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墓坑很大……坑内再围置和铺垫木材作木椁。”

2.指铺衬坐卧之具的垫子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容园》:“初到扬州,居旅店中,湫隘嚣尘,不可言状。州县官以六块铺垫,两合纱鐙,了之而已。”

《传统相声集·开粥厂》:“一把红头绳儿,一包年饭果儿,二百大灯钱,一个铺垫儿。”

3.指打通宫廷关节的财物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一物之进,自外达内,处处必索铺垫,一处不饱其欲,物不得前也。”

4.商店、作坊在营业、生产上应用的器具杂物的总称

骆宾基 《父女俩》:“香姐儿除了种着土改刚分到手的三亩土地之外,从丈夫手里还继承了做豆腐的全套铺垫。”


国语辞典

1.陈设用的床褥、桌布、椅垫等物

《品花宝鉴·第一八回》:“老鸨便欲斫起斧子来,本人身上作衣服,打首饰,制铺垫,是不必说了,还有那些姑娘们,要这样,要那样。”


网络解释

1.铺垫

铺垫是一个汉语词语,

拼音:pū diàn

释义:1、铺放衬垫。

2、指铺衬坐卧之具的垫子。

3、指打通宫廷关节的财物。

4、商店﹑作坊在营业﹑生产上应用的器具杂物的总称。

5、也可指写作手法中的烘托手法,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性描写。为后文埋下伏笔。


英语翻译 cover; forshadowing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铺垫造句

  • 1、老师是甘甜的泉水,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灵;老师是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未来的大道;老师是辛勤的熟蚕,铺垫着我辉煌的人生。
  • 2、您如同沙砾,没有大山的伟岸,也没有溪流的悠闲,但山水间的那点铺垫,是您默默的奉献。
  • 3、让风沙不再猖狂,还地球一片绿色铺垫
  • 4、这一段景物描写为下文做了铺垫
  • 5、母亲如同沙砾,没有大山的伟岸,也没有溪流的悠闲,但山水间的那点铺垫,是母亲默默的奉献。
  • 6、年复一年,祝福不变;日复一日,情谊不变;心心相惜,手儿紧牵;福福相连,福寿无边;富富铺垫,富贵绵延;喜乐交替,喜事连连。新年之际,一切如愿!
  • 7、你们如同沙砾,没有大山的伟岸,也没有溪流的悠闲,但山水间的那点铺垫,是您默默的奉献。
  • 8、本办法所称木质包装是指用于承载、包装、铺垫、支撑、加固货物的木质材料,如木板箱、木条箱、木托盘、木轴、木楔、垫木、枕木、衬木,等。
  • 9、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情更坚的石,没有比爱更深的海。父亲,用爱铺垫子女的成长路,用心引领子女走向人生彼岸。父亲节快到了,别忘了问候他!
  • 10、岁月,把昨天甩开的如此遥远;岁月,把今天拿捏得恰到好处;岁月,把明天铺垫的神秘无常。
  • 11、求人办事帮忙的话,你只要尊重对方,实话实说即可。但是不能少了一些铺垫,比如送礼。
  • 12、这其实是他有意为之,是古今辨士们常用的一个铺垫技巧。
  • 13、今晚的夜空很美,无垠的墨蓝,铺垫着夜的背景。那星星也跳起了舞,唱起了歌,为月的满而挥洒自己的光芒。当然,主角还是那满月了,说它满,其实也并不满,总有那几丝的残缺,几丝的遗憾。
  • 14、春和景明了,伴随着黄河里逢春开化的涛声,黄土地被阳光唤醒,解冻的地方,这里一片浸渍,那里一片浸渍,花花点点的像婴儿铺垫的尿布片。
  • 15、语文是宇宙,让不断进步的人们去探索,语文是白云,能千变万化,语文是大地,来铺垫人们脚下的路。
  • 16、为了饲养农场的畜类,他被铺垫上一层锯末并堆满了干草。
  • 17、万历皇帝对这份奏章十分重视,马上下诏命清查内府库局铺垫等项,酌议裁减,以减少百姓的徭役负担。
  • 18、夕阳和晚霞是成熟了的朝阳和朝霞,是对下一个黎明的铺垫,是对下一个黎明的企盼,是太阳暂时告别大千世界的既简短又经典的象形话语。
  • 19、秋天长又长,“秋分”分两半,分给晚夏一半,延续夏的温暖;分给早冬一半,铺垫冬的寒冷。秋分来临,注意保暖防寒哦!
  • 20、没有铺垫没有叙述甚至没有必要的意象描写,秋天瞬间以浓重的金色在大地上写下了自己绚丽的情绪。岁月依旧如夏日流水般缓慢而悠长,保持着她刻骨的平易和清凉。
铺垫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