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大篆
zhuàn

大篆



词语解释

大篆[ dà zhuàn ]

1.周朝的字体,是一种笔画较繁复的篆书。秦朝创制小篆以后,把这种字体叫大篆

big seal character;


引证解释

1.汉 字书体的一种。相传 周宣王 时 史籀 所作,故亦名籀文或籀书。 秦 时称为大篆,与小篆相区别

《汉书·艺文志》“《史籀》十五篇” 唐 颜师古 注:“周宣王 太史作大篆十五篇。”


国语辞典

1.书体名。相传为周宣王时太史籀所创的汉字

〈说文解字序〉:“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网络解释

1.大篆

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繁化),而当代汉字学家推算秦朝应尚有甲骨文,所以现在也包括其中。

大篆狭义指籀文,遗存石刻石鼓文,以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石鼓文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英语翻译 the great seal, used narrowly for 籀文, used broadly for many pre-Qin scripts

法语翻译 Style grand sceau

德语翻译 Siegelschrift (S)​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大篆造句

  • 1、小篆较大篆简化,也更为规范化,基本脱离了图画字,成为谐调的标准书体。
  • 2、小篆也叫秦篆,是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
  • 3、大篆的真迹,一般认为是“石鼓文”。
  • 4、第一处“天开图画”四个大篆字,落款是楷书“光绪己酉冬月平湖王成瑞题”。
  • 5、这个有必要详细的说一下,所谓大篆,是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 6、她说这是大篆籀文,秦国尚未用小篆隶书统一六国文字前的一种文字。
  • 7、大篆的发展派生出了小篆和古隶,秦统一中国后,小篆成了惟一的官体文字。
  • 8、甲骨文后来演变成金文、大篆,金文和大篆的形体结构松散而不稳定,且地区差异大,尚未定形。
  • 9、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用“和氏壁”雕琢成传国玉玺,其形如鱼龙凤鸟,美不胜收,并由宰相李斯书大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刻之于玺上。
  • 10、篆书又分为大篆和小篆,是汉字书体发的主要阶段。
  • 11、李斯将大篆字体删繁就简,整理出一套笔划简单,形体整齐的文字,叫做秦篆。
  • 12、秦世既废古文,始用八体,有大篆、小篆、刻符、摹印、虫书、署书、殳书、隶书。
  • 13、随着灰尘被一点一点擦去,棱台四周刻着的文字渐渐显露了出来,全部是大篆字体。
  • 14、李斯以战国时候秦人通用的大篆为基础,吸取齐鲁等地通行的蝌蚪文笔划简省的优点,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比划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
  • 15、一处是“天开图画”四个大篆字,光绪乙酉年间刻。
  • 16、世传周太史籀作大篆,经过长朞流传下来的籀文,在书法上与金文或有某些不同之处,但在当时是一般比较通行的文字,与铭刻在器物上的金文是一致的。
  • 17、如今,夏老潜心创作,精研书法,晚年独创了集大篆、隶书、行书、草书于一体的“变体字”,成为书法界美谈。
  • 18、秦昭王稷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岁次丙午铸一剑,长三尺,铭曰‘诫’,大篆书。
  • 19、大门处两道粗杆竖起,横梁门楣上挂着一幅匾额,上写‘卧龙栈’三字大篆,只是年代久远,字迹都已磨损了不少。
  • 20、水柱之间已经浮现出一堵玄色高门,门钉森然,顶上隐约可见金文大篆,正是“众妙之门”。
大篆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