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质素
zhì

质素


拼音 zhì sù

简拼 ZS
五笔 RFGX

词语解释

质素[ zhì sù ]

1.本质,素养

一批质素不高的人把持着权力。

quality;

2.因子;成分

质素不纯。

factor;

3.质朴

他穿着质素的干部服。

plain;


引证解释

1.谓其本色素朴,不加文饰

汉 刘向 《说苑·反质》:“孔子曰:賁,非正色也,是以叹之。吾思夫质素,白当正白,黑当正黑。”

扬雄 《太玄·文》“大文弥朴” 晋 范望 注:“木故称朴,朴而质素,故似不文也。”

夏衍 《法西斯细菌》第二幕:“俞实夫的住宅相当宽大的西式客厅,质素而具备着品格的陈设。”

引申为(1)文词平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及后汉鲁丕,辞气质素,以儒雅中策,独入高第。”

又《书记》:“或事本相通,而文意各异;或全任质素,或杂用文綺。”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惟李杜古赋,词句质素。”

(2)有操守;俭朴。 《南齐书·刘善明传》:“质素不好声色,所居茅斋斧木而已。”

《南史·循吏传·杜慧度》:“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其父子无嗜欲,自奉质素如此。”

2.素质;固有的品质或性质

章炳麟 《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炭也,铅也,金刚石也,此三者质素相同,而成形各异。”

李大钊 《什么是新文学》:“一般最流行的文学中,实含有很多缺点。概括讲来,就是浅薄,没有真爱真美的质素。”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十)》:“他也富有实行的质素,法国作家所常有的享乐的气息,在他的作品中是丝毫也没有的。”

柳青 《狠透铁》:“他们说老汉精神上有一种先天的质素,使他嗅出异己阶级的味道。”

3.古代刀名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六·刀剑录缺》:“显显名世若舜之吴刀,周之赤刀,鲁之孟劳,魏文帝之百辟。刀六名:灵宝、含章、清刚、扬文、质素、龙鳞。”


网络解释

1.质素

质素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zhì sù,指事物本来的性质,素养;因子,成分;质朴;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被列为“7S”之一;专业术语,材质。


英语翻译 factor; plain; quality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质素造句

  • 1、侠义儿郎,火厅走索,万仞险绝不辞苦;弱质素女,香魂若断,酣卧未知时日过。
  • 2、溶出木质素的缩聚程度较高,其共轭双键的增加主要发生在蒸煮前朞。
  • 3、饲料用作物如黑麦草和车轴草等的问题之一是,这些作物中含有太多木质素,会引起牛等反刍动物的疾病。
  • 4、针对沥青路面中木质素纤维不能再生、聚合物纤维价格高、玄武岩纤维需进口的缺点,研发出了碱性矿物纤维。
  • 5、纤维素、半纤维素可用来生产燃料酒精,而木质素往往被废弃。
  • 6、最近,一些廉价药短缺的消息被广为关注,包括放线菌素D、促皮质素等,协和医院的医生也在个人微博上写了缺药的情况。
  • 7、廖秀冬承认,虽然香港不断致力减少空气污染物,但过去三年珠三角的空气质素还是每下愈况。
  • 8、采后绿芦笋、豌豆苗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游离氨基酸、粗纤维、细胞壁多糖和木质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
  • 9、与其它植物秸秆类似,凤眼莲化学成分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
  • 10、马鹿食物中粗蛋白和酸性洗涤木质素的含量低于狍,可消化干物质的含量高于狍。
  • 11、约束力提升品质素养,执行力冲破层层障碍,影响力树立社会标杆,感染力彰显生命色彩,文明接力,爱心给力,增添和谐社会前进的动力!
  • 12、俞实夫的住宅相当宽大的西式客厅,质素而具备着品格的陈设。
  • 13、贲,非正色也,是以叹之。吾思夫质素,白当正白,黑当正黑。
  • 14、过氧化氢用量、反应温度、时间和木质素浓度对产物总氮及有效氮含量的影响。
  • 15、威达派斯,在于将高水准的家具质素,结合自我的全新生活体验,衍生成独具匠心的家具风格。
  • 16、采用自由基共聚反应,对工业磺化木质素进行接枝羧基的改性,制备得到羧酸型磺化木质素阻垢剂。
  • 17、此生产过程将带出两种有用的副产品:一是具有商业价值的聚合物高活性无机酸木质素;另外是用在染色和糖尿病患者食物中的木糖。
  • 18、再怪"普天同庆"显得苍白无力,更可能的解释就是川岛只是一个低质素的门将。
  • 19、该条例引入一套注册制度,规管在香港开办而学员可获颁授非本地高等学术或专业资格的课程的质素
  • 20、你对于连卡佛的员工服务质素有何感想?
质素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