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云霓
yún

云霓


拼音 yún ní

简拼 YN

词语解释

云霓[ yún ní ]

1.见“云霓”


引证解释

1.亦作“云蜺”

2.

《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赵岐 注:“霓,虹也,雨则虹见,故大旱而思见之。”

孙奭 疏:“云霓,虹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若夫臧洪歃辞,气截云蜺;刘琨铁誓,精贯霏霜。”

宋 苏轼 《天地社稷宗庙神庙等处祈雨祝文》:“引领云霓之望,援手沟壑之餘。”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足足等了一个钟头的光景,而我们如大旱之望云霓一样,所等候着的兵车却始终没有开来。”

3.借指高空

唐 柴夔 《望九华山》诗:“九华如劒插云霓,青靄连空望欲迷。”

4.恶气。比喻巧言令色,谗谄蔽明的人

《楚辞·离骚》:“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王逸 注:“云霓,恶气。以喻佞人。”

《宋书·乐志四》:“云霓既已闢,清和未几间。”

唐 李白 《陈情赠友人》诗:“飘风吹云霓,蔽目不得语。”

5.指画有彩虹的旗帜

《文选·屈原<离骚>》:“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鸞之啾啾。”

李周翰 注:“云霓,虹也。画之於旌旗。”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砰輷沸渭,神仙奏均天於赤水;黤蔼敷俞,天人曳云霓於玄都。”

元 虞集 《步虚词》之四:“日月作环珮,云霓为斾旌。”

6.喻桥梁

唐 李绅 《禹庙》诗:“山拥翠屏朝玉帛,穴通金闕架云霓。”


国语辞典

1.云与虹。为下雨的征象。因大旱必盼云霓,故亦可比喻为人所渴望的事物

《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2.旌旗

《楚辞·屈原·离骚》:“扬云霓之唵蔼兮,鸣玉鸾之啾啾。”

3.比喻谗佞邪恶的小人

《楚辞·屈原·离骚》:“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虬龙以喻君子,云霓以譬谗邪。”


网络解释

1.云霓 (网络作家)

云霓,起点白金女作家,已在海内外出版言情小说10部52册,共700余万字。其目前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庶难从命》、《满朝文武爱上我》等。

2.云霓 (词语释义)

云霓,汉语词汇,释义为虹或借指高空。


英语翻译 clouds and rainbow presaging a rainstorm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云霓造句

  • 1、这种兵连祸结的日子何时能了?百姓渴盼安乐,如大旱之望云霓
  • 2、如大旱望云霓,人们早就盼着省长来县里了。
  • 3、他们盼政府救济,何止大旱望云霓?其中心苦,自然不是端坐于窗明几净的办公室之中的诸公所可体会,所愿体会。
  • 4、敌占区的百姓盼望我军心情,如大旱云霓
  • 5、澳门人把社会长治久安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澳门回归之上,盼望回归如“大旱望云霓”。
  • 6、在什么都涨,惟独工资不涨的情况下,闻听此讯,真如大旱望云霓,久旱盼甘露,太让人高兴了!消息甫出,百姓欢呼。
  • 7、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剪子河的父老乡亲们盼电盼光明仿佛大旱望云霓,感到这一天像神话般的遥远。
  • 8、云霓藐然望五岳,此山过后再无人。
  • 9、是瑶池的仙镜,飘荡在云霓之间。
  • 10、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 11、“大旱望云霓”猜歌星名,谜底:“思雨”,90年代的歌星。
  • 12、对于李学军来说,“农民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对于处于创业阶段的农村青年而言,更是“大旱望云霓”。
  • 13、蜀之为国,非不险也,高山寻云霓,深谷肆无景,束马悬车,然后得济,皆言一夫荷戟,千人莫当。
  • 14、传说,开天辟地之初,许多异兽秉承鸿蒙紫气而生,有无穷神力、磅礴煞气,性嗜血,喜杀戮,横行天下,其典型代表为上古四大魔兽:潜龙、九幽、阴烛、云霓
  • 15、挽霞归,云霓裳,盈月轻舞漫娉婷,月上西楼,凭栏独醉,暮色苍茫隐清愁,却把思绪赋诗柔。
  • 16、用云霓之望造句挺难的,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17、黎明在我作品的四周崭露。原野的鲜花,云霓的色彩,凉爽的晨风,残存的睡意,在我的书页里浑然交融。朝阳的爱抚在我手迹周遭青藤般地伸延。泰戈尔
  • 18、他仰望星辰,那里,西南之角,一颗星璀璨华光,四射耀目,在臧蓝天际熠熠生辉。此刻。一颗注定会惠泽天下的帝星将挟云霓而起,一个懵懂孩童的身影,却将渐渐淡去。这是幸福,还是无奈?……天下归元
  • 19、什么人喜欢玩傀儡?极度没有自信,没有安全感的人才会弄一个任自己摆布的东西玩。可事实上,如果真的是傀儡娃娃,没有思想,没有自己的性格,即便是他拥有了自己的傀儡,到最后其实满世界剩下的还是他自己。云霓
  • 20、光线在与云霓的抗衡中觅到了她五光十色的珍宝。
云霓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