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交趾
jiāozhǐ

交趾


拼音 jiāo zhǐ

简拼 JZ

词语解释

交趾[ jiāo zhǐ ]

1.亦作“交址”

2.原为古地区名,泛指五岭以南。汉武帝时为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东汉末改为交州。越南于十世纪三十年代独立建国后,宋亦称其国为交趾


引证解释

1.亦作“交阯”。原为古地区名,泛指 五岭 以南。 汉武帝 时为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 广东、广西 大部和 越南 的北部、中部。 东汉 末改为 交州。越南 于十世纪三十年代独立建国后, 宋 亦称其国为 交趾

《礼记·王制》:“南方曰蛮,雕题、交趾。”

《汉书·武帝纪》:“遂定越地,以为南海、苍梧、鬱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珠厓、儋耳郡。”

宋 赵汝适 《诸蕃志·交趾国》:“交趾,古交州,东南薄海,接占城,西通白衣蛮,北抵钦州,歷代置守不絶。”


国语辞典

1.地名:(1)​ 唐尧时代指五岭以南的地方。(2)​ 汉代设置交趾郡,始专指安南北部


网络解释

1.交趾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今越南北部地方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交趾郡治交趾县即位于今越南河内。后来汉武帝在全国设立十三刺史部时,将包括交趾在内的7个郡分为交趾刺史部,后世称为"交州"。

交趾”一名在南越国时代之前已有之。交趾名称来源于《礼·王制》曰:南方曰蛮,雕题交趾,雕题是纹脸,交趾注曰“足相向”,就是盘腿。《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的解释为:《礼记》称"南方曰蛮,雕题交阯"。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阯。

交趾,又名"交阯",中国古代地名,先秦时期为百越支下骆越的分部,初期范围为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一带。秦朝以后,设"交趾郡",为今越南北部。汉朝之后其地域范围历经演变,东汉时将交趾更名为"交州"(南交),交州最大范围及其文化遗迹位包括今广东省至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北部。


英语翻译 former southernmost province of the Chinese Empire, now northern Vietnam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交趾造句

  • 1、于是让与江夏太守侯登、武陵太守王堂、长沙相韩福、桂阳太守张隆、零陵太守田翕、苍梧太守杜穆、交趾太守锡光等相率遣使贡献;悉封为列侯。
  • 2、自秦州经略使,授交趾节旄,联翩宠荣,汗漫富贵,未尝断绝,仅二十年。
  • 3、自汉代在今越南地区设置交趾郡及交州以来,交趾、交州就渐成为古代越南的代名词,直到唐设立安南都护府后,才被“安南”一词所代替。
  • 4、汉朝末年许靖为避难,从会稽南奔交趾,选道东治,尚且“经历东瓯、闽、越之国,行经万里,不见汉地”。
  • 5、如此,我只要此次再把交趾反贼一举剿灭了,我又可以成为以前的那个功高盖世的柳升了,我仍然可以成为当今盖世的姜太公姜子牙了。
  • 6、安南,即古交趾,宋朝时始称安南。
  • 7、中华文明恩泽四方,却并没能让当地越族威服,唐亡之后,交趾窃据越北,屡犯天南,竟成中华大患。
  • 8、一千多年前,河内本属于唐代的岭南道,当时称为交州,也就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征服的交趾。赖瑞和
  • 9、交趾死士海啸山崩、海沸江翻、海北天涯、海水群飞4人的护卫是二班倒,现在是船头船尾各一人,在张望着。
  • 10、15交趾、幽都、旸谷、三危、长沙、茶乡都是地名。
  • 11、至平大理,克诸部,降交趾,无不在行。
  • 12、合浦海出珠宝,与交趾比邻,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 13、曾于金城击败先零羌兵,镇压交趾起义。
  • 14、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趾郡界。
  • 15、秋九月,遣使招降交趾,不报。
  • 16、从总戎征交趾,军中有掠子女献者,受而遣之。
  • 17、瑞脑,一种名贵的香,传说产于交趾,如蝉蚕形。
  • 18、由于海风和引擎的双重动力,航行的速度大大提高。仰光号就这样在急促而有时使人晕眩的海浪中,沿着安南和交趾支那的海岸前进。
  • 19、仕途不顺的他前往交趾探望父亲,一路上风餐露宿。
  • 20、后王勃远走蜀中,得到机会补为虢州参军,但是又在任朞间犯了死罪,虽饶幸被赦免与一死,可是他的父亲因此受到连累改任交趾令。
交趾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