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太和殿
tàidiàn

太和殿



词语解释

太和殿[ tài hé diàn ]

1.在北京故宫太和门内。为故宫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中之最大者。明清两代皇帝即位、节日庆贺、朝会大典、元旦赐宴、命将出征、殿试进士等,均在此举行。明成祖永乐年间初建,名奉天殿。嘉靖时被雷火焚毁,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重建,改名皇极殿。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又改名太和殿。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修。基高2丈,殿高11丈,阔11间,深5间。正中设帝座。外有廊柱一列,前为丹陛,环以白石栏。全殿内外立有大柱84根,面积2300多平方米。殿顶为重檐垂脊琉璃瓦,檐下是彩画的横额和斗栱。是全国今存最大的木构大殿


引证解释

1.在 北京 故宫 太和门 内。为故宫三大殿( 太和、中和、保和 )中之最大者。 明 清 两代皇帝即位、节日庆贺、朝会大典、元旦赐宴、命将出征、殿试进士等,均在此举行。 明成祖 永乐 年间初建,名 奉天殿。嘉靖 时被雷火焚毁,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重建,改名 皇极殿。清 顺治 二年(公元1645年)又改名 太和殿。今殿为 清 康熙 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修。基高2丈,殿高11丈,阔11间,深5间。正中设帝座。外有廊柱一列,前为丹陛,环以白石栏。全殿内外立有大柱84根,面积2300多平方米。殿顶为重檐垂脊琉璃瓦,檐下是彩画的横额和斗栱。是全国今存最大的木构大殿


国语辞典

1.故宫三大殿之一,在北平旧紫禁城太和门内,清帝每年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及其他国家大庆典,均御此殿受贺


网络解释

1.太和殿 (中国北京紫禁城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为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原件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已佚。


英语翻译 the central pavilion of the Forbidden City rendered in English as /Hall of Supreme Harmony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太和殿造句

  • 1、最重要的宫殿就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 2、泰山岱庙天贶殿同北京的太和殿、曲阜大成殿并称为中国三大宫殿。
  • 3、太和殿兀然矗立,殿下为三层楼高的八米三阶汉白玉石雕基座。
  • 4、金砖是用澄浆泥浸透桐油烧制的优质地砖,北京紫禁城太和殿上用的就是它。
  • 5、中和殿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京故宫内,处于故宫外朝中路,南邻太和殿,北邻保和殿,是故宫三大殿里位置靠中间的一座殿。
  • 6、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人们称它为“金銮殿”,这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 7、这是太和殿,以前是新皇帝登基、皇帝过生日、重大敕令发布的场所。
  • 8、其中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帝王行使皇权,举行庆典的地方。
  • 9、正在惊慌之际,忽见一红脸汉子,卷袖向前,将柱子扶正,太和殿转危为安。
  • 10、三大殿:太和殿、保和殿与中和殿构成了这组建筑群的中心。
  • 11、李富贵为了装傻充愣,把太和殿上的太和两个字念成大和。
  • 12、明清两朝,太和殿举行各种大典前,皇帝先在中和殿小憩,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
  • 13、当皇上去参加太和殿举行的重大庆典前,中和殿就作为一个预备室和休息室。
  • 14、绕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再往前走便是干清门。
  • 15、其中大雄宝殿超过了故宫太和殿和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的建筑规模。
  • 16、袁腾飞笑称,皇帝在太和殿如果是那样的“坐法”,管风纪的大臣肯定会提醒他。
  • 17、前庭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 18、太和殿中的布局陈设,并不是随意添置的。
  • 19、上祭告太庙,幸南苑阅车骑营兵,御太和殿行授钺礼,赐傅尔丹御用朝珠、黄带、紫辔、白金五千,加少保。
  • 20、后面这一排金碧辉煌的尬宫殿,分别是中和殿,保和殿。游完了辉煌的太和殿,大家估计累了吧,我们在这休息一会,大家可以在周围走走看看。20分钟后我们在御花园门口集中。
太和殿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