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荆山
jīngshān

荆山


拼音 jīng shān

简拼 JS

词语解释

荆山[ jīng shān ]

1.山名。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漳水发源于此。山有抱玉岩,传为楚人卞和得璞处

2.山名。在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南。相传禹铸鼎于此

3.山名。在今河南省灵宝县阌乡南。相传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此。亦名覆釜山

4.山名。在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南


引证解释

1.山名。在今 湖北省 南漳县 西部。 漳水 发源于此。山有 抱玉岩,传为 楚 人 卞和 得璞处

《书·禹贡》:“导嶓冢,至于荆山。”

孔 传:“荆山在荆州。”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盖即荆山之称,而制州名矣。故楚也。”

2.山名。在今 陕西省 富平县 西南。相传 禹 铸鼎于此

《书·禹贡》:“导岍及岐,至于荆山。”

孔颖达 疏:“《地理志》云:《禹贡》北条荆山在冯翊怀德县南。”

《后汉书·郡国志一·冯翊》 刘昭 注引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禹铸鼎於荆山,在冯翊怀德之南,今其下﹝有﹞荆渠也。”

3.山名。在今 河南省 灵宝县 阌乡 南。相传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于此。亦名 覆釜山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

4.山名。在今 安徽省 怀远县 西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淮水》:“《郡国志》曰:‘平阿县有当涂山,淮出于荆山之左,当涂之右,奔流二山之间,西扬涛北注之。’”

《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帝驰至荆山洪,距赵步二百餘里。”

胡三省 注:“荆山在濠州钟离县西八十三里,即梁武帝筑堰之地,今怀远军正治荆山。”


国语辞典

1.山名:(1)​ 位于山东省诸城县东北,也称为“荆台山”。(2)​ 位于河南省禹县西北。(3)​位于河南省阌乡县南。也称为“覆釜山”。(4)​ 位于安徽省芜湖县东南。(5)​ 位于安徽省怀远县西南。(6)​ 位于湖北省南漳县西


网络解释

1.荆山 (词语解释)

荆山,山名,我国有五座荆山,分别在湖北省南漳县西部,陕西省阎良区、三原县、富平县三地交界处,河南省灵宝县阌乡南(亦名覆釜山),安徽省怀远县西南,甘肃省灵台县。其中最为出名的是湖北省保康县的荆山

在郦道元的《水经注》和王粲的《登楼赋》中都曾出现过荆山


英语翻译 Thorny mountain (several); Mt Jingshan in Hubei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荆山造句

  • 1、秋七月戊辰,诛左丞相、咸阳王斛律光,及其弟幽州行台、荆山公丰乐。
  • 2、在湖北西北荆山山脉腹地,一条漳河静静流淌,河边至今有多处火纸作坊。漫山遍野的毛竹和丰沛的水资源成就了这些百年作坊。
  • 3、浩然飘渺堕凡尘,无欲无妄荡魔身,璞玉岂因顽石贱,岁星金精入荆山
  • 4、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川I,以事天子。
  • 5、“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夏禹治水时,亦曾铸九鼎以代表华夏九州,成为一匡诸侯、统治华夏立国的标志。
  • 6、萧荆山手起刀落,肩胛上的肌肉鼓起来,他力道惊人,一块坚实的木头成了两半。
  • 7、据一些学者的指认,在淅川西北的商县一带确有叫荆山或楚山的地方,或为楚族最初的聚居地。
  • 8、一路上夜凝紫就表现的像个孩子一样和荆辰吵吵闹闹,老妇人和荆山荆海两兄弟只能摇着头苦笑,其实一家人还是非常珍惜这段时间的。
  • 9、南漳自古为南蛮,因为地处南条荆山,人称荆蛮或蛮荆。
  • 10、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
  • 11、远山派、崖山派、荆山派、天竹教、都知监等纷纷出手,江湖乍时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豪府怪事频频,书院疑踪忽现,古寺谍影飘忽,断崖剑光闪闪,山寨危机重重。
  • 12、小荆山之西有西云庵一座。
  • 13、地灵人杰多,福自荆山来。
  • 14、竹皮河发源于荆山山脉,上游有海会沟和浏河两条支流,在北门桥汇合成竹皮河,是荆门市中心城区内唯一的一条自然河流。我每天上学都要经过这里,我非常喜欢这条河流。
  • 15、坐看这磁湖秋色,凝望一池秋水,眺望荆山榕叶,仰望云卷云舒,山、云、树、水之影重重叠叠,纯净无尘的秋色在心中逐渐升起。
  • 16、痴迷于荆山胜境、大汉乐舞的你,怎敌得那漫天无迹的大漠朔风?为了那永世的安宁,你毅然出塞,随清风而去。
  • 17、荆山竹海,望玉岛一景。一竿竿绿竹,青翠欲滴,拥着一簇簇洁白的蔷薇花,不时袭来一阵清香。
  • 18、晨练上荆山,峰顶瞰济南。一揽城山美,百花笑春天。
  • 19、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 20、另外,荆山酒规还有催杯、跳杯、赶麻雀、留杯、转杯。
荆山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