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庙号
miàohào

庙号


拼音 miào hào

简拼 MH

词语解释

庙号[ miào hào ]

1.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posthumous title of an emperor;


引证解释

1.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晋书·成帝纪》:“癸巳,帝崩于西堂,时年二十二,葬兴平陵,庙号显宗。”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於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

唐 颜真卿 《论元皇帝祧迁状》:“昔汉朝廷近古,不敢以私灭公,故前汉十二帝,为祖、宗者四而已。至后汉渐违经意,子孙以推美为先,自光武以下,皆有庙号,则祖、宗之名,莫不建也。”

《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单表北宋太祖开基,传至第八代天子,庙号徽宗。”

2.后世亦用以称父殁后在宗庙所立之木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江东士庶痛则称禰。禰是父之庙号,父在无容称庙,父殁何容輒呼?”


国语辞典

1.旧时皇帝死后,升祀太庙,追尊为某祖某宗,称为“庙号”

“清光绪皇帝的庙号为德宗。”


网络解释

1.庙号

隋以前,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合于太庙祭祀称之为“祧”,“祧”这件事情有实际上的作用。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会有祭祀上的困难。而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另外,由于后世皇帝谥号字数膨胀,且几乎只要是后人接位的皇帝子孙都会给父祖上美谥,故谥号实际上无法显示皇帝评价,庙号反而取代了谥号起到盖棺论定的功用。

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

庙号是东亚地区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英语翻译 temple name of a deceased Chinese emperor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庙号造句

  • 1、他是股肱之臣,却和皇帝情同父子,终身不渝他是君主,庙号“圣宗”。
  • 2、最终在崇祯十七年六月定先帝谥号为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弘光元年二月丙子改是上庙号毅宗。
  • 3、这个明朝享国时间最长的皇帝,庙号神宗,实为寓贬于褒,是说他神龙见首不见尾,隐居深宫数十年,不见朝臣,不理朝政,致使到万历末年,国家的官吏已经缺了一半。
  • 4、己卯,追谥皇高祖曰宣简公;皇曾祖曰懿王;皇祖曰景皇帝,庙号太祖,祖妣梁氏曰景烈皇后;皇考曰元皇帝,庙号世祖,妣独孤氏曰元贞皇后;妃窦氏曰穆皇后。
  • 5、明楼上有墓碑,用满、蒙、汉文字刻着皇帝的庙号
  • 6、嘉庆死后传位于皇长子旻宁,同年改元道光,道光在位30年,死后庙号清宣宗。
  • 7、八月十一日,葬高宗于干陵,庙号高宗,刻述圣记碑立于陵前。
  • 8、圣祖指帝王的先祖和皇帝的庙号
  • 9、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 10、前次犹称暂摄,此次正名定分,实行帝制,因他后来庙号,叫作文宗,小子不好仍称怀王,只得沿号文宗。
  • 11、五代时后唐皇帝,庙号明宗。
  • 12、包括谥号、庙号、年号和尊号。
  • 13、庙号;武宗;安葬地:端陵。
  • 14、汉朝时朞逐渐恢复庙号制度,从此庙号一直沿用了两千年之久。
  • 15、谥圣文皇帝,庙号崇宗。
  • 16、追尊他为义皇帝,庙号成宗。
  • 17、后被谥文成皇帝,庙号太祖。
  • 18、中原全圣帝驾崩,庙号孝宗。
  • 19、姬午死后的庙号为威烈王。
  • 20、钦赐庙号为金墩黄庙,诏恩从祀乡贤祠。
庙号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