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夏税
xiàshuì

夏税


拼音 xià shuì

简拼 XS

词语解释

夏税[ xià shuì ]

1.田赋名称。唐起,历代田赋都分夏、秋两季征收,称为夏税和秋税

2.建中元年行两税法后,规定“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宋代夏税自五月半起征,七月底或八月初纳毕;秋税自九月初起征,十二月半纳毕。元代在江南仿唐代两税法征税。明代规定夏税无过八月,以小麦为主,秋粮无过明年二月,以米为主。行“一条鞭法”后,夏税、秋粮大都征银。清代分上忙、下忙两期征收


引证解释

1.田赋名称。 唐 起,历代田赋都分夏、秋两季征收,称为夏税和秋税

《旧唐书·代宗纪》:“﹝大历五年﹞夏税,上田亩税六升,下田四升。秋税,上田亩五升,下田三升。”

2.建中 元年行两税法后,规定“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 宋 代夏税自五月半起征,七月底或八月初纳毕;秋税自九月初起征,十二月半纳毕。 元 代在江南仿 唐 代两税法征税。 明 代规定夏税无过八月,以小麦为主,秋粮无过明年二月,以米为主。行“一条鞭法”后,夏税、秋粮大都征银。 清 代分上忙、下忙两期征收


网络解释

1.夏税

夏税 :xià shuì

1.田赋名称。唐起,历代田赋都分夏﹑秋两季征收,称为夏税和秋税。 2.建中元年行两税法后,规定"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宋代夏税自五月半起征,七月底或八月初纳毕;秋税自九月初起征,十二月半纳毕。元代在江南仿唐代两税法征税。明代规定夏税无过八月,以小麦为主,秋粮无过明年二月,以米为主。行"一条鞭法"后,夏税﹑秋粮大都征银。清代分上忙﹑下忙两期征收。 夏税一升六合,共田六亩二分四厘科粮一石,外夏税一斗。比之邻壤临江、吉安、瑞州等府县每田一亩五升三合起科,该田一十八亩科粮一石,又无夏税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夏税造句

  • 1、六月癸丑朔,诏民田为霖雨、河水坏者,免今年夏税及沿征物。
  • 2、若夏税一例不放,则人户必至逃移。
  • 3、夏税无过八月,秋粮无过明年二月。
  • 4、四月,申减属县科纽秋苗夏税木炭月桩经总制钱二千缗。
  • 5、己丑,免山东被灾夏税
  • 6、丙戌,免淮西领贼州夏税
  • 7、丙申,赦蜀,归俘获,除管内逋赋,免夏税及沿征物色之半。
  • 8、明代夏税不得超过八月,秋税不得超过次年二月。
  • 9、始建两征法,夏税与秋粮。
  • 10、报平安,秋粮夏税咄嗟儿办⑶。
  • 11、蠲黄、池酒息六十余万贯,三县秋苗畸零万五千余石,夏税畸零绸帛四千五百余匹、丝七百余两、绵一万三千余两、麦二千余石。
  • 12、癸酉,以旱免京畿夏税
  • 13、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
夏税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