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眼色
yǎn

眼色


拼音 yǎn sè

简拼 YS

词语解释

眼色[ yǎn sè ]

1.眨眼示意或好像眨眼向人示意的目光,常指劝告、命令、指挥或邀请

wink; hint given with the eyes; meaningful glance;


引证解释

1.传情示意的目光。亦指脸色

唐 吴融 《浙东筵上有寄》诗:“襄王席上一神仙,眼色相当语不传。”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空调眼色,经今半载,这其间委实难捱。”

《红楼梦》第四十回:“鸳鸯一面侍立,一面递眼色。”

老舍 《四世同堂》六七:“今天,她仿佛变成了主人,不必问谁,不必看谁的眼色。”

2.眼力;见识

《西游记》第三一回:“你原来没眼色,认不得人。”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我的眼色如何?”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沉江》:“你这位老爷好没眼色。”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八:“不过那些相信谣言的人,可也太没眼色。”

3.犹颜色;姿色

元 杨暹 《西游记》第十三出:“对着月色,照着水影,是一表好人物;那姐姐也有眼色。”


国语辞典

1.用眼睛示意的动作

《红楼梦·第四三回》:“你不用问我,你只看老太太的眼色行事就完了。”

《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藩台又做眼色给他,又私下偷偷的拉了他一把袖子。”

2.见识

《西游记·第一四回》:“你这个老儿全没眼色!唐人是我师父,我是他徒弟!”

《 红楼梦·第四〇回》:“咱们别没眼色,正经坐一回子船,喝酒去。”


网络解释

1.眼色 (林宥嘉演唱歌曲)

眼色》是林宥嘉演唱的歌曲,由李泉和小林作词,李泉作曲,收录于林宥嘉2008年发行的专辑《神秘嘉宾》。

2008年,该曲获得第八届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颁奖礼最受欢迎20大金曲奖。

2.眼色 (汉语词语)

眼色,汉语词汇。

拼音:yǎn sè

基本解释:

[wink;hint given with the eyes;meaningful glance] 眨眼示意或好像眨眼向人示意的目光,常指劝告、命令、指挥或邀请


英语翻译 signal made with one's eyes, meaningful glance

法语翻译 prunelle, clin d'oeil

德语翻译 Augenwink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眼色造句

  • 1、几个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心照不宣,知道大家的希望并没有落空。
  • 2、蜘蛛有些看不明白这一弹指顷的转变,暗中去寻白宵的眼色
  • 3、有些人惯于见风转舵,看领导眼色行事。
  • 4、张伟使了个眼色,张明就跟上来了,看来他俩是心照不宣啊。
  • 5、有些人惯于看风使舵,看领导眼色行事。
  • 6、老王是个爽快人,他不顾旁人眼色,一语道破玄机。
  • 7、纵然这世上有千万种温柔风情,也及不上容止一个悠然眼色
  • 8、眼色是女子们常用以补充她们对于一个男子的意见。
  • 9、人在人生的风浪里突然站直了身子,原来他是很高很高的,眼色与歌声便在星群里也放光。不看他站起来,不知道他平常是在地上爬的。
  • 10、这时,威子对我使了个眼色,我们一前一后,走出录象厅,骑上车子,迅速离开。
  • 11、李克一边冲几个小太监客气,一边冲车上的吕不韦杀鸡抹脖子地使眼色
  • 12、少说话,多做事,常常学习少生气。看眼色,提建议,进退攻守有心计。敬老手,护新手,圈内做事讲和气。别怨言,别管事,份内份外分清楚。负责任,守秩序,工资升迁要牢记。
  • 13、高显蹭蹭倒退两步,一脸不可置信的眼色望向一直背向众人垂首帖耳之人。
  • 14、陈云曾对中组部的干部说,你们要一是一、二是二,是是是、非是非,不能看眼色行事。
  • 15、白言横眉怒视,眼色充满充满仇恨,这着实吓了祁雪一跳。
  • 16、二十九、眼色如金精相,谓眼目清净明莹,如金色精也。
  • 17、唐芳在通明和尚的梳理下,悠悠醒来,兴尽悲来,她像是忘了哭泣,怔怔地看着战场,眼色难明,似乎是心如死灰,似乎是希望有奇迹发生。
  • 18、漠封语根本来不及叫住她,也只好对伊伊和柳岩使了一个眼色,也赶快跟了上去,九婴和邪眼刃也是先他们一步飞到了事发地点。
  • 19、她曾经频频向曼丽递眼色,又再三地默默劝告她,竭力叫她不要这样讨好别人,可惜终于枉费心机。曼丽毫不理会她的用意。这种出风头的机会她是求之不得的,于是她就开始唱起来了。
  • 20、两尼姑见男女主人都在家里,相互一递眼色,故作惊慌神态,佯言李某的孩子有血光之灾,需到五台山去还愿。
眼色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