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水落石出
shuǐluòshíchū

水落石出



词语解释

水落石出[ shuǐ luò shí chū ]

1.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宋·苏轼《后赤壁赋》本为描写景物,后转用以比喻事情的真相彻底显露。

收真才于水落石出之后,坐销浮伪之风;察定理于舟行岸移之时,尽里出谗诬之巧。——宋·陆游《谢台谏启》

doubts will clear up when facts are known; as the water recedes the stones appear;


引证解释

1.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宋 陆游 《谢台谏启》:“收真才於水落石出之后,坐销浮伪之风;察定理於舟行岸移之时,尽黜谗诬之巧。”

《红楼梦》第六一回:“如今这事,八下里水落石出了。”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三回:“﹝我们﹞万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弄他个水落石出才好。”

华山 《山中海路》三:“可是临到你百思不解,要问个水落石出的时候,他又慨叹起来。”


国语辞典

1.冬季水位下降,使石头显露出来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2.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红楼梦·第六一回》:“如今这事八下里水落石出了,连前儿太太屋里丢的也有了主儿。”

《老残游记·第一八回》:“因为你家这十三条命是个大大的疑案,必须查个水落石出。”

真相大白


网络解释

1.水落石出 (汉语成语)

水落石出,汉语成语。

拼音:shuǐ luò shí chū

释义:水落石出,指潮水退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后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英语翻译 When the water subsides the rocks emerge.

日语翻译 真相(しんそう)がすっかり明(あき)らかになる

法语翻译 la vérité finit toujours par paraǐtre au jour(quand l'eau s'abaisse,les roches paraissent)

德语翻译 alles kommt an den Tag,was unter dem Schnee verborgen lag

俄语翻译 Тáйное становится явным.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相关谜语

谜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打成语一)
谜底:水落石出
解析:乌贼遇到强敌时会以“喷墨”作为逃生的方法,伺机离开,因而有“乌贼”、“墨鱼”等名称。

谜面:一把辛酸泪,写成红楼梦。(打一成语)
谜底:水落石出
解析:《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借扣“石出”。

谜面:退潮看见珊瑚礁(打一成语)
谜底:水落石出
解析:“珊瑚礁”是由珊瑚虫的遗骸堆积成的岩石状物。

谜面:波改作破(打一成语)
谜底:水落石出
解析:“波”字的“水”落了,“石”出后,即为“破”字。

水落石出造句

  • 1、事实既已水落石出,谣言当然不攻自破。
  • 2、这事别有蹊跷,我非得把它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 3、对方的诡计图穷匕见,事情终于水落石出
  • 4、一个巴掌有多大?能一手遮天,让实情永远不能水落石出吗?
  • 5、这个案子法官以旁敲侧击的方法问案,案情终于水落石出
  • 6、这件奇案,举国轰动,警方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
  • 7、你既然是无辜的,将来事情一旦水落石出,就会还你清白,何必担心?
  • 8、这件事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决不能草草了事。
  • 9、他特别喜欢钻研,遇什么问题都要追本穷源,弄个水落石出,所以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 10、这件事,我们一定要搞个水落石出,不能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 11、目前你蒙冤受屈,但终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 12、他这个人有个特点,遇事就是喜欢刨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
  • 13、不过我却关心着另外一件事情,倒很想把它弄得一个水落石出
  • 14、警察经过几天的奋战终于使不法分子的作案动机水落石出
  • 15、这个案子非常重要,不弄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 16、公安人员依靠群众,很快把案子搞得水落石出
  • 17、这件事的发生非常蹊跷,他决心要把真实情况弄个水落石出
  • 18、第三十四回叙事故显山露水,查案宗水落石出小说:蒙面江湖。
  • 19、我要把这个案子查个水落石出
  • 20、你必须把这件事情搞个水落石出
水落石出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