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四白
bái

四白


拼音 sì bái

简拼 SB

词语解释

四白[ sì bái ]

1.因眼珠小而四周皆露眼白。旧时相者认为人有此相则死于刀兵之灾;又以为妇人有此相则与人奸乱。汉王符《潜夫论·相列》:“《易》之《说卦》:巽,为人多白眼。相扬四白者,兵死。”汪继培劐笺引王先生云:“四白,谓睛之上下左右皆露白,《易》所谓'多白眼'也。相妇人法:目有四白,五夫守宅。见《唐书·方技·袁天纲传》。”又北周郎中裴珪妾赵氏目有四白,相者张璟藏劐谓其“终以奸废”,后应验。见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一

2.指商山四皓

3.经穴名。属足阳明胃经。位于下眼睑下一寸,当眶下孔处


引证解释

1.因眼珠小而四周皆露眼白。旧时相者认为人有此相则死于刀兵之灾;又以为妇人有此相则与人奸乱。又 北周 郎中 裴珪 妾 赵氏 目有四白,相者 张璟藏 劐谓其“终以姦废”,后应验。见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

汉 王符 《潜夫论·相列》:“《易》之《説卦》:巽,为人多白眼。相扬四白者,兵死。”

汪继培劐 笺引 王先生 云:“四白,谓睛之上下左右皆露白,《易》所谓‘多白眼’也。相妇人法:目有四白,五夫守宅。见《唐书·方技·袁天纲传》。”

2.指 商山 四皓。参见“四皓”

《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滥充选於多士,在参戎之盛列,惭四白之调护,厠六友之谈説。”

原注:“时迁中抚军外兵参军,掌记室,与文珪、刘民英等与世子游处。”

3.经穴名。属足阳明胃经。位于下眼睑下一寸,当眶下孔处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卷三:“四白,在目下一寸,向頄骨颧空,足阳明脉气所发。”


网络解释

1.四白

四白穴是人身体一个重要的穴位,属足阳明胃经。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在眶下孔处,当眼轮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间;有面动、静脉分支,眶下动、静脉有面神经分支,当眶下神经处。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瞤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操作方法为直刺或斜刺0.3~0.5寸。


英语翻译 Four white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四白造句

  • 1、熬夜看球赛的球迷,在起来活动时,还要多做眨眼的动作,或者做一下眼睛保健操,对眼部的穴位比如精明、四白、鱼腰、瞳子髎等做一下按揉放松。
  • 2、再有就是四白穴、迎香穴、颊车穴、承浆穴,这些都是脸部的重要穴位,按摩可打通经络,活血化瘀,放松面部肌肉。
  • 3、随后白医生给我们讲解了做眼睛保健操时要注意的穴位,太阳穴,眉毛上有攒竹穴、鱼腰穴和丝竹空穴,眼角内的睛明穴和鼻子两侧的四白穴等。
  • 4、然后闭上双眼,用中指指腹依次揉按印堂穴、睛明穴、攒竹穴、鱼腰穴、丝竹空穴、四白穴和太阳穴。
  • 5、穴位按摩可以提高视力,适当按摩睛明穴、丝竹空、太阳穴、鱼腰、四白穴、承泣等眼周的穴位,对眼睛也是有帮助的。
  • 6、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
  • 7、因此兰州牛肉面有一红二黄三清四白五绿的说法,即辣椒油红,面条光亮透黄,汤清亮如水,萝卜片纯白,蒜苗、香菜翠绿。
  • 8、睛明、攒竹、太阳、风池、四白、翳明、视区等。
  • 9、可以指揉眼周的太阳、四白、承泣、鱼腰、瞳子髎、攒竹等穴位。
  • 10、仍不止,可同时灸颊车、下关、丝竹空,上颌牙痛还可配四白,下颌牙痛还可配承浆。
  • 11、阳白、下关、颊车透地仓、风池、足三里为一组;丝竹空、迎香透四白、太阳透下关、完骨、合谷为一组。
  • 12、取仰卧位,选取四白穴、阳白穴、翳风穴、牵正穴、地仓穴、风池穴、颧髎穴、合谷穴、颊车穴。
  • 13、睛明、鱼腰、四白、承泣、太阳、攒竹、风池、大椎。
  • 14、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
  • 15、下关、颊车透地仓、风池、足三里为一组;丝竹空、迎香透四白、太阳透下关、完骨、合谷为一组。
  • 16、下关、丝竹空,上颌牙痛还可配四白,下颌牙痛还可配承浆。
  • 17、大郎耳红面赤,恍惚失智,复又一掷,乃是一黑四白,虽略强五白恶彩,却是樗蒲中极小的一个彩点。
  • 18、今天你做眼保健操了吗?没做的和我一起做,第一节揉天应穴、第二节挤按晴明穴、第三节揉四白穴、第四节按太阳穴轮刮眼眶!做完了就可以玩电脑了!国际盲人节,呵护你的眼睛!
  • 19、最后再按头部的太阳、拈竹、四白、百会、风府、哑门等穴位,可以顺着头皮从前往后捋一遍,以利大脑清醒。
  • 20、眼周有很多穴位,这一圈儿下来,就刺激了攒竹、鱼腰、丝竹空、四白、睛明5个穴位,能很好地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
四白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