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明断
míngduàn

明断


拼音 míng duàn

简拼 MD

词语解释

明断[ míng duàn ]

1.暗示公正的、头脑清晰的、健全并睿智的判断力

其中确有冤情,请包大人明断。

judicious;


引证解释

1.清明而果断

《后汉书·孔奋传》:“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王大将军与丞相书,称杨朗曰:‘世彦识器理致,才隐明断。’”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李景让尚书,少孤贫,夫人某氏,性严重明断。”

2.英明的决断

唐 李白 《古风》之三:“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羣才。”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胡忠安自述三事》:“於是羣臣皆言,不显责大臣,而旌禁卫,所以宽其罪而媿其心,殿下之明断也。”

3.明确地辨别是非,做出公正的判断。旧説主民,一説主出仕、退仕。请问:从何説为当?《集説》未有明断,岂两説可竝行乎?’”

《隋书·于仲文传》:“明断无双有于公,不避强御有次武。”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望相公可怜见老汉的女壻生死不明,奸夫淫妇,赃证见在,伏乞相公明断!”

清 杭世骏 《质疑·礼记》:“陈璉问:‘《王制》:“将徙於诸侯,三月不从政,自诸侯来徙家,期不从政。”

4.公平明白的判决;判决书

《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开封府就取出庙官孙神通来,当堂读了明断……推出市心,加刑示众。”


国语辞典

1.明确的判断是非

《后汉书·卷三一·孔奋传》:“为政明断,甄善疾非。”

《三国演义·第一二〇回》:“皓才识明断,堪为帝王。”


网络解释

1.明断

明断,汉语词汇。

拼音:míng duàn

指暗示公正的、头脑清晰的、健全并睿智的判断力。

如:其中确有冤情,请包大人明断


英语翻译 Clear cut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明断造句

  • 1、据臣观之,咸阳被山带河,沃野千里,四塞皆固,金城相连,卒然有急,百万众亦可轻易据之!入关而都,是为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者也!请大王明断
  • 2、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
  • 3、陛下昧旦丕显,求民之瘼,明断庶狱,无倦政事,理出群心,泽谣民口,百姓翕然,皆自以为遇其时也。
  • 4、判官是地府里的一个组织,他们抑恶扬善明断是非,专管人间不平之事,只要他们一旦插手,没有结果决不罢休。
  • 5、两线作战,面对爷爷的老对手孙权、诸葛亮,曹叡以其刚毅、明断和果决,丝毫不落下风,他“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
  • 6、不过,他先天就有一种恰当而纯朴的鉴赏力,使他一般都很明断
  • 7、知人善任、豁达大度、高瞻远瞩、明断果决,自唐太宗以后,中国历朝帝皇没有几个能及得上。
  • 8、立时外面千万人一齐欢声鼓舞,刘王氏满面泪痕,嘶声高呼:“青天大老爷明断!李老爷公侯万代……”。
  • 9、诸葛亮用兵,正兵无敌,能洞若观火,秋毫明断,对付司马懿的奇兵也是绰绰有余。
  • 10、某自思无罪,受此惨祸,今三百五十余年,衔冤未报,伏乞阎君明断
  • 1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人传递教训于我们,我们若想明断是非,就必须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冷静观察,周密分析。
  • 12、那云中的列君,那长存的神明,究竟于何处呢?终归只是我一厢情愿罢,昏庸无能的君主听不进逆耳的忠言,正义长存的神明断不开腐朽的统治。
  • 13、专业人士总是认为,光棍数量是逐年增加的,为了验证他们的明断,我们也绝对要做光棍。这个是我所能想到得最高尚得理由了。
  • 14、多疑而不明断,一意孤行,害人害己,真是应了诸葛亮那句话:多疑多败。
  • 15、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 16、大人冤枉啊!我侄子的确是心口疼而死,这位爷简直就是在血口喷人,请大人明断
  • 17、罗凤说,但此后琳琳表示要与何志明断绝往来,10年来两人也确实再无往来。
  • 18、素有“儒将”之称的叶帅,其过人之处大概是每临大事有静气,能在历史的大关节处明断是非,果敢抉择,且谋虑缜密。
  • 19、极目天长,淡霞明断雨。
  • 20、其中大半都已不在,陆续写下一些回忆、纪念和读后感,以后一瓣心香,是否谬托知己呢,请读者明断
明断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