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振振
zhènzhèn

振振


拼音 zhèn zhèn

简拼 ZZ

词语解释

振振[ zhèn zhèn ]

1.众多貌;盛貌。信实仁厚貌。群飞貌。骄矜貌。战栗


引证解释

1.众多貌;盛貌

《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马瑞辰 通释:“振振,盛也。振振与下章绳绳、蛰蛰皆为众盛,故《序》但以子孙众多统之……《传》训为仁厚失之。”

陆德明 释文:“振音真。”

《后汉书·章帝八王传赞》:“振振子孙,或秀或苗。”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皇皇后辟,振振都人,遇佳辰於今月,就妙赏乎胜趣。”

明 宋濂 《题张如心初修谱叙后》:“积久愈昌,数世之后,将振振绳绳,悬龟繫鱼,秉钧当轴。”

清 恽敬 《赠光禄大夫陈公神道碑铭》:“自古高望华阀,品升於朝,门地著於天下,振振绳绳。”

2.信实仁厚貌

《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毛 传:“振振,信厚也。”

陆德明 释文:“振音真。”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庙碑》:“振振薛公,惟德之造。”

明 张居正 《应制题百子图》:“应知皇泽远,麟趾自振振。”

3.群飞貌

《诗·鲁颂·有駜》:“振振鷺,鷺于下。”

毛 传:“振振,羣飞貌。”

宋 叶适 《叶君宗儒墓志铭》:“鸿冥冥,芙蓉之上;鷺振振,黄塘之下。”

4.骄矜貌

《公羊传·僖公九年》:“葵丘之会,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国。震之者何?犹曰振振然。”

何休 注:“亢阳之貌。”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振振》:“《公羊》葵丘之会,桓公振振然。振振,矜夸也。”

5.战栗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中》:“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意林》引《太公金匮》:“尧居民上,振振如临深渊;舜居民上,兢兢如履薄冰。”

唐 李咸用 《春宫词》:“眼光滴滴心振振,重瞳不转忧生民。”


国语辞典

1.鸟群飞的样子

《诗经·鲁颂·有駜》:“振振鹭,鹭于下。”

2.仁厚的样子

《诗经·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唐·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庙碑〉:“振振薛公,惟德之造。”

3.美盛的样子

《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左传·僖公五年》:“均服振振,取虢之旗。”


网络解释

1.振振

振振,指众多貌;盛貌。语出《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振振造句

  • 1、反反复复,而且都振振有辞,导致当事人更不信服。
  • 2、他在会上振振有词地陈述了自己的理由。
  • 3、面对如山的铁证,他仍然振振有词地狡辩。
  • 4、亨利希坚决反对这样做,并且振振有辞。
  • 5、她对于工作失败的解释振振有辞,但是很难令人信服。
  • 6、你别看他表面理直气壮,振振有词,实际内心空虚得很。
  • 7、通电中振振有辞的都是以儒家道德标准为根据的理论。
  • 8、世界上最容易的事就是坐在屋子里振振有辞。
  • 9、晏子振振有词地驳斥了楚王对齐国的诬蔑。
  • 10、讲台上,天生丽质才华出众的她正在演讲,她叙事绘声绘色,说理振振有词,听得大家如痴如醉。
  • 11、说也奇怪,他喝奶时一定要把盒拍扁再喝,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他却振振有词这是在练内力!让人哭笑不得。
  • 12、听完他的话,我振振有辞地说:“不相信你的话,你这是挑拨离间我和她的关系。”。
  • 13、圣洁总会遇到卑劣,而卑劣又总是振振有词,千古皆然。
  • 14、御史们振振有词,搞得他们也不知事情真假,想争辨都底气不足。
  • 15、津门极望气昂昂,泛地浮天海沧沧;渤海滔滔涵星浴日幸会四海浪涌,鲲鹏振振奋迅扶摇喜迎五洲风扬。
  • 16、他说的振振有词,好像凿破浑沌似的。
  • 17、她很勇敢,真的。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在爱人面前大声振振有辞地这样说。
  • 18、他不仅不觉得难为情,居然还振振有词。
  • 19、别看他讲得振振有词的,其实心虚得很。
  • 20、有时候,即使基本面即将有重大变化,上市公司却能振振有辞:"目前无任何应披露而未披露的消息"。
振振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