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百戏
bǎi

百戏


拼音 bǎi xì

简拼 BX
五笔 DJCA

词语解释

百戏[ bǎi xì ]

1.古代杂技的总称

acrobatics;


引证解释

1.古代乐舞杂技的总称

《后汉书·安帝纪》:“乙酉,罢鱼龙曼延百戏。”

唐 刘晏 《咏王大娘戴竿》:“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

《二刻拍案惊奇》卷五:“楼下施呈百戏,供奉御览。”

姚雪垠 《燕辽纪事》:“午饭以后,你们仍来大政殿前,陪洪承畴观看百戏。”


国语辞典

1.古代对各种戏、乐的概称。百戏一词,首见于汉代,而南北朝以后,则义同于散乐。参见“散乐”条

2.泛指各种杂技的表演

唐·刘晏〈咏王大娘戴竿〉诗:“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干妙入神。”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一日,赵琮又到长安赴试去了,家里撞著迎春日子,军中高会,百戏试呈。”


网络解释

1.百戏

百戏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表演艺术的泛称,“百戏”一词产生于汉代。《汉文帝篡要》载:“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技后乃有高絙、吞刀、履火、寻橦等也。”可见百戏是对汉族民间诸技的称呼,尤以杂技为主。


德语翻译 Artistik (im Altertum)​ (S)​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百戏造句

  • 1、赛灯会的花灯争奇斗艳,夺人眼目,艺人戏子更是使尽浑身解数,百戏同开,弦管齐鸣,一时观者如堵。
  • 2、杨慎在晋宁还观看了春社的歌舞,参与了节日的游乐活动,“九枝灯下开华宴,百戏棚中夺彩筹”。
  • 3、秦兵马俑种类很多,但就人形兵马俑中,就有军士俑、立射俑、跪射俑、武士俑、军吏俑、骑兵俑、驭手俑、百戏俑及高级军吏俑。
  • 4、这日,伴宿之夕,里面两班小戏并耍百戏的与亲朋、堂客伴宿,尤氏犹卧于内寝,一应张罗款待,独都是凤姐一人周全承应。
  • 5、一首笙歌春似海,万家灯火夜如年,雪月梅柳开新春,花鼓龙灯闹元宵,灯火良宵,鱼龙百戏,琉璃盛世,锦绣三春。祝元宵快乐!
  • 6、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
  • 7、章仇兼琼镇日,佛寺设大会,百戏在庭,有十岁童儿舞于竿杪,忽有一物,状如雕鹗,掠之而去,群众大骇,因罢乐。
  • 8、文章说,唐朝首都长安,实施宵禁,但在元宵前后三天,城开不夜,方便民众赏灯,光烛天地,百戏杂陈,热闹非凡,历代沿而成习,至今不歇,俗称“小过年”。
  • 9、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给。
  • 10、杂耍部分,爬杆、攀索、倒悬、滚刀,百戏并作,那股喜庆热闹的劲儿,很有点老北京天桥旧事的味道。
  • 11、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
  • 12、他每次出行,都乘坐文轩,羽幢青盖,身着锦衣玉带、脚蹬长筒皮靴、佩着利刃的卫士夹在两边保护,厨役、优伶、百戏等紧紧相随,总共数万人,声势浩大,尘埃蔽天。
  • 13、汉魏晋以后“胡马度阴山”带来了“吞刀吐火”杂技百戏
  • 14、莆仙戏是中国现存戏剧中古老剧种之一,原名兴化戏,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 15、魔术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出现在我国汉代的“百戏”中,至唐宋年间,魔术作为一种表演技艺尤为发达。
  • 16、攀索、倒悬、滚刀,百戏并作,那股喜庆热闹的劲儿,很有点老北京天桥旧事的味道。
  • 17、绣段装檐额,金花帖鼓腰。一夫先舞剑,百戏后歌樵。江树城孤远,云台使寂寥。汉朝频选将,应拜霍嫖姚。杜甫
  • 18、昨日,安徽百戏城项目设计通过专家审查,一个4万平方米左右的集杂技场、综合剧场及地方戏剧场的综合观演建筑将矗立在巢湖之滨。
  • 19、呈百戏,鱼跳刀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
  • 20、归坐斋中,或自执斧斤为沐猴百戏
百戏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