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声律
shēng

声律


拼音 shēng lǜ

简拼 SL
五笔 FNTV

词语解释

声律[ shēng lǜ ]

1.五声六律。指音乐

2.指语言文字的声韵格律


引证解释

1.五声六律。指音乐

《汉书·礼乐志》:“汉兴,乐家有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太乐官。”

《南齐书·临川献王映传》:“映善骑射,解声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逸文》:“周衰,郑卫之音作,《诗》之声律废也。”

2.指语言文字的声韵格律

南朝 齐 周颙 《重答张长史书》:“佛教所以义夺情灵,言诡声律,盖谓即色非有,故檀絶於羣家耳。”

五代 王周 《自喻》诗:“七岁辨声律,勤苦会诗赋。”

宋 苏轼 《眉州远景楼记》:“始朝廷以声律取士,而天圣以前学者犹袭五代文弊,独吾州之士,通经学古,以西汉文词为宗师。”

王力 《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主要是两件事:第一是对偶,第二是声律。”


国语辞典

1.文字的声调与格律,多指诗赋而言


网络解释

1.声律

中国古代对诗和骈文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汉字单音节的特点,三国时李登作《声类》,以宫、商、角、徵、羽分韵,首以五声配字音。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声律造句

  • 1、系出世家,聪颖绝代,十余龄即通群经大略,学为声律对偶之文,辄有惊人奇句,老师宿儒,无不愤愤称道。
  • 2、十一二岁的时候,熟读唐诗宋词,通晓声律、韵律,吟诗作对,从容自如。
  • 3、七律从其定型开始,就成为了汉语诗歌运用声律的极至和典范,历千余年至今,深得人们喜爱。
  • 4、道人淹贯经史,工词翰,解声律,善画能琴,俊绝一时。
  • 5、通过对杜甫七律的声律研究,可以看出杜甫在注意打破原有的声律结构而创作变体七律的同时,也在遵循传统创作正体七律。
  • 6、本文叙录作者寓目的清代诗歌声律学着作二十种,概述其作者生平、全书内容及版本流传情况。
  • 7、而少小离家老大回中第五个字应当为仄声,但是因为诗歌中太过严格要求声律会以辞害意,于是人们又规定七律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 8、一是对仗作为文体的一种格律要求运用;二是字数由骈偶句喜用偶数向奇数转化,最后定格为五、七言;三是对仗精确而工稳,声律对仗已成熟。
  • 9、再则,古典诗词曲赋讲究韵律与平仄对仗,形成一种声律的节奏,铿锵有致,妙不可言。
  • 10、番论诗反对轻艳矫饰,提倡风骨声律的统一,注重兴象。
  • 11、矧文字研求,声律酬唱,斤斤者乎。
  • 12、所作诗声律调谐,属对工整。
  • 13、向非悟本性,未免声律拘。
  • 14、江西派诗人在炼字、炼句、讲对仗、谈声律以外,便隐隐地具有孤芳自赏,不与浊世同流合污的意味。
  • 15、另外解释:是指一种以写宫廷生活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采丽靡轻艳的文风。
  • 16、他研究声律,在唱腔上用功。
  • 17、学通五经,淹贯百家,尤精声律,善词赋。
  • 18、词体属于诗的奇偶言板块,其句式以奇偶错杂为特质、长短参差为表征,而内在结构则以声律规则为组合。
  • 19、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
  • 20、啊!就像做梦一样,我的心田里回味着一波又一波的声律,跌宕起伏,沉醉于美妙的音符中,我的灵魂快要离开地面,飞到丝绸那柔美的怀抱中。
声律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