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格致
zhì

格致


拼音 gé zhì

简拼 GZ

词语解释

格致[ gé zhì ]

1.“格物致知”的略语,考察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礼记·大学》

study the phenomena of nature to acquire knowledge;

2.清朝末年讲西学的人用它做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总称

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呐喊》自序。


引证解释

1.风格气韵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昌花写生逼真,而笔法輭俗,殊无古人格致。”

《朱子语类》卷七八:“况先汉文章重厚有力量,今《大序》格致极轻,疑是晋宋间文章。”

2.“格物致知”的略语

元 金履祥 《告鲁斋先生谥文》:“禀刚明高大之操,躬格致服行之学。”

明 张宁 《方洲杂言》:“世之有量者,无不自识中来。此格致之功,所以先于诚正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义理无尽,心思亦无尽。人苟能格致,不患其穷也。”

3.清 末对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统称

郑观应 《盛世危言·教养》:“故西人广求格致,以为教养之方。”

章炳麟 《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其最可嗤鄙者,则有‘格致’二字。格致者何? 日本 所谓物理学也。”

鲁迅 《<呐喊>自序》:“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


国语辞典

1.风格气韵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昌花写生逼真,而笔法輭俗,殊无古人格致,然时亦未有其比。”

2.穷究事物的道理来推求新的知识。参见“格物致知”条

3.中国旧时称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为“格致之学”


网络解释

1.格致

格致,是中国古代认识论的一个命题。指穷究事物的道理而求得知识。最早见于《礼记。大学》。宋以后的儒者对“格物致知”的解释颇多分歧。程朱学派朱熹认为物心同理,欲明心中之理,不能仅靠反省,而应以格物为方法。近代亦称基础科学为格致学。


英语翻译 abbr. for 格物致知; word for Western natural sciences during late Qing; to study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 to acquire knowledge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格致造句

  • 1、清末,物理、化学等学科被统名为“格致”,这是格物致知的简称。
  • 2、他在上海格致中学念初三时,膝关节开始疼痛发怪病致重残,膝盖畸形,髋关节强直,腰背不能弯曲,连脖子也转动不灵,从此他再也没能进学校读书。
  • 3、由江宁大学城开往江宁区委方向,自晓庄学院北门站起,线路双向调整经知行路、格致路、龙眠大道、樵歌路、站前路至天元东路回原线路运行。
  • 4、刺马院的课程文武对半开,凡天文地舆、格致、测绘、算术、阵法、弓马骑射、军史概要及行军操法等无所不包。
  • 5、今年,市区师资的需求比郊区更突出,包括华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格致中学等各区县优质高中都将参与招聘。
  • 6、格致、测绘、算术、阵法、弓马骑射、军史概要及行军操法等无所不包。
  • 7、曾国藩在致方宗诚书中曾写“望阁下无因鄙言而旁骛骈枝,翻失故步”,李鸿章格致入门序“西人毕生致力于象纬器数之微,志无旁骛”。
  • 8、格致路、龙眠大道、樵歌路、站前路至天元东路回原线路运行。
  • 9、可不久四个人固执己见的个格致使罗斯福时代的“竞争团队”土崩瓦解,沦为相互争吵的小集团。
  • 10、按照儒学圣贤的说法治学问道、修己治人,就有可能实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
  • 11、从此,17岁的董其武到河津县读高小,在这里他除了学习,还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天演论、格致新书等新书。
  • 12、格致中学奉贤校区发"招贤令"。
  • 13、此格致之功,所以先于诚正也。
  • 14、奏建格致实学书院于味经书院东。
  • 15、分斋:设立方言斋、算学斋、格致斋、商务斋。
  • 16、意者,至善之所止也,而工夫则从格致始。
  • 17、再谈王韬和格致书院对西方哲学的介绍
  • 18、中山大学东校区宿舍:至善园,明德园,慎思园,格致园。
  • 19、虽有测量方,格致理,工商战,汽化机,殊不是治平浆汁。
  • 20、第三部分:“格致”之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启示。
格致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