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红羊劫
hóngyángjié

红羊劫



词语解释

红羊劫[ hóng yáng jié ]

1.指国难。古人以为丙午、丁未是国家发生灾祸的年份。丙丁为火,色红;未属羊,故称。宋代柴望作《丙丁龟鉴》,历举战国到五代之间的变乱,发生在丙午、丁未年的有二十一次之多


引证解释

1.指国难。古人以为丙午、丁未是国家发生灾祸的年份。丙丁为火,色红;未属羊,故称。 宋 代 柴望 作《丙丁龟鉴》,历举 战国 到 五代 之间的变乱,发生在丙午、丁未年的有二十一次之多。参见“元二”

唐 殷尧藩 《李节度平虏诗》:“太平从此销兵甲,记取红羊换劫年。”

清 龚自珍 《百字令·投袁大琴南》词:“无奈苍狗看云,红羊数劫,惘惘休提起。”

张昭汉 《隐居》诗:“怡情那管红羊劫,高卧閒听玄鹤喧。”


网络解释

1.红羊劫

古代的谶纬之说,代指国难。

古人以为丙午、丁未是国家发生灾祸的年份。以天干“丙”“丁”和地支“午”在阴阳五行里都属火,为红色,而“未”这个地支在生肖上是羊,每六十年出现一次的“丙午丁未之厄”,后便被称为“红羊劫”。

南宋时,任太学上舍的柴望呈《丙丁龟鉴》于理宗,请朝廷注意每逢丙午、丁未之年,社稷必有祸患,历举战国到五代之间的变乱,发生在丙午、丁未年的有二十一次之多。唐殷尧藩《李节度平虏诗》“太平从此销兵甲,记取红羊换劫年”。

宋人最惨痛的记忆“靖康之耻”,就发生在丙午年(1126年)。据柴望统计,自秦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公元前255年),至五代汉天福十二年丁未(公元947年),共经历二十一次丙午、丁未之年,均发生了动乱或天灾。近代的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并未发生在这两个年份,但由于挑旗者洪秀全与杨秀清的姓氏关系(洪、杨),亦被附会为“红羊劫”。文革”发动之年(公元1966年)正值夏历丙午,也被认为是“红羊劫”;杨绛就有《丙午丁未纪事》专为之记。清龚自珍《百字令·投袁大琴南》词:“无奈苍狗看云,红羊数劫,惘惘休提起。”张昭汉《隐居》诗:“怡情那管红羊劫,高卧闲听玄鹤喧。”

红羊劫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