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至言
zhìyán

至言


拼音 zhì yán

简拼 ZY

词语解释

至言[ zhì yán ]

1.富有哲理而合情合理的话

至言不可不察。

most true saying;


引证解释

1.最高超的言论;极其高明的言论

《庄子·天地》:“是故高言不止於众人之心。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吕氏春秋·异宝》:“以龢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汉 王充 《论衡·效力》:“岂其心不欲治乎?力弱智劣,不能纳至言也。”

宋 苏轼 《策总叙》:“臣闻有意而言,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

2.古代道家用虚静无为的思想阐述事理,以不言为至言

《庄子·知北游》:“至言去言,至为去为。”

成玄英 疏:“至理之言,无言可言;至理之为,无为可为。”

3.旧时亦以指佛、道的精深玄妙的理论

唐 贾岛 《送僧》诗:“出家从丱岁,解论造元门。不惜挥谈柄,谁能听至言?”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卷十二:“宋尚书云:‘老子《道德经》为至言之宗,屈平《离骚经》为词赋之宗,司马迁《史记》为纪传之宗。’”

4.直言;真实的话

汉 贾谊 《新书·先醒》:“君好諂諛而恶至言。”

《史记·商君列传》:“貌言,华也;至言,实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以磋切之至言为騃拙,以虚华之小辩为妍巧。真伪颠倒,玉石混淆。”

唐 白居易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捨斥己之至言,进无用之虚文。”


国语辞典

1.最美善的言论、最合宜的道理

《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后汉书·卷六〇下·蔡邕传》:“臣闻国之将兴,至言数闻,内知己政,外见民情。”


网络解释

1.至言

至言,汉语词汇。

拼音:zhì yán

释义:1、最高超的言论;极其高明的言论。2、古代道家用虚静无为的思想阐述事理,以不言为至言。3、旧时亦以指佛、道的精深玄妙的理论。 3、直言;真实的话。


英语翻译 Words

德语翻译 (das)​ Sagen, (ein profundes)​ Sagen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至言造句

  • 1、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一乘、五律之道,驰骤于心田;八藏、三箧之文,波涛于口海。
  • 2、送达,在出现被送达人拒不开门或将诉讼材料扔出门外、甚至言语威胁的情形下,干警主动做好释明工作,若对方仍不予配合,则以拍照、笔录的方式留置送达。
  • 3、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是人界至言
  • 4、有意而言,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
  • 5、傻孩子,那些都是圣人至言,都是先皇钦点的科考文集,当然文绉绉了。
  • 6、刘邦甚至言你不善用人才,霸道专权,吝啬到不愿为将领升职,共享一杯羹。
  • 7、通过丝线,舅公行云流水地掌控着木偶的眼口开合,四肢转动,乃至言行坐卧。
  • 8、非圣贤莫能听至言
  • 9、甚至言语威胁的情形下,干警主动做好释明工作,若对方仍不予配合,则以拍照、笔录的方式留置送达。
  • 10、薛某一觉醒来,见张某正兴致勃勃地跟女网友聊天,甚至言语之间出现了“我爱你”等字眼,于是大为恼火,责怪张某见色忘友。
  • 11、人能返观内照,外物无由而受,生死从何而来?古人云:灭眦可以却老,此至言也。
  • 12、这些问题难免见仁见智,甚至言人人殊。
  • 13、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
  • 14、并竭忠献款,以贡至言,虽颇有逆鳞,意在无责。
  • 15、语文作为中国文字、符号乃至言辞,文章所集合的学习科目其本身的学习途径更不胜枚举。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可学语文。
  • 16、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 17、不闻大论,则志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
  • 18、至言硕画安危机,却顾前思能审究。
  • 19、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司马迁
  • 20、至言xi你和秀妍xi与秀晶xi正在交往是真的吗?
至言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