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愤愤
fènfèn

愤愤


拼音 fèn fèn

简拼 FF

词语解释

愤愤[ fèn fèn ]

1.很生气的样子:愤愤不平。也作忿忿


引证解释

1.心求通而未得貌

《论语·述而》“不愤不啟,不悱不发” 何晏 集解引 汉 郑玄 注:“孔子 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啟发为説之。”

2.指烦闷不舒貌。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下》:“宋 孔熙先 博学文史,兼通数术,有纵横才志

文帝 时,为散骑侍郎,不为时知,愤愤不得志。”

明 归有光 《与沉敬甫书》之五:“但千古哭声,未尝不同,何论前世有屈原、贾生耶?以发吾之愤愤而已。”

3.气愤不平

《后汉书·齐武王縯传》:“自王莽篡汉,常愤愤,怀復社稷之虑。”

《宋书·殷景仁传》:“湛既入,以景仁位遇本不踰己,一旦居前,意甚愤愤。”

明 刘基 《牡丹会诗序》:“有向隅而不获与羣,则愤愤然见於色,形於辞。”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自甲申沦陷,以至今日,愤愤于腥羶贱种者何地蔑有?”

朱自清 《侮辱》:“可是--也说不出什么,只喃喃了两声,便愤愤然走了。”


国语辞典

1.心中气愤不平的样子

〈文明小史·第二回〉:“传知各童生,大众俱有愤愤之意。”

2.心求通而未得的样子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句下宋·邢昺·疏:“言人若不心愤愤,则孔子不为开说。”


网络解释

1.愤愤

愤愤,指烦闷不舒貌;很生气的样子。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后汉书·王符传》:"志意蕴愤"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愤愤造句

  • 1、老板如此蛮不讲理,工人们都愤愤不平。
  • 2、这件事处理不公正,很多人愤愤不平。
  • 3、真凶已被枪毙,但他仍然愤愤不平。
  • 4、对经理不公平的指责,小王愤愤不平。
  • 5、农民们对不断加重的经济负担愤愤不平。
  • 6、大家明白小明是代人受过,心中都替他愤愤不平。
  • 7、他难抑心中愤愤不平之气,找小马评理去了。
  • 8、看到几个年轻人欺负一个残疾女青年,周围的人都愤愤不平,谴责这种不道德行为。
  • 9、夏虫不可以语冰啊!在这个世界上,我是如此的寂寞!如雪的寂寞!面对王胖子的赞赏,苏星寒心中愤愤不平。
  • 10、愤愤不平之余,笔者特意翻了成语词典,果然,除了那两个难听的成语外,尚有狗尾续貂,狗仗人势和狗彘不若,再有就是一句民谚: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 11、也不再为一些小人愤愤不平。失败不可怕,怕的是没有尽力。
  • 12、只有芳汀一个人不肯打秋千。“我不喜欢有人装这种腔。”宠儿气愤愤地说。
  • 13、血狼愤愤不平的说道,西门家的人实在是太过分了,没有搞清楚事实就要杀他们,还是以多欺少,以强欺弱。
  • 14、雪花飘飘,整个绥芬河变成了一个白茫茫的世界。在学校门前,轿车像一个个雪白的大面包,叶子落光了的树上挂满了洁白的雪花,风一吹,雪花仿佛春风中的桃花瓣愤愤地落下来。
  • 15、亮亮愤愤不平地说:“那些打鸟的人真可恨。”说着,他把小鸟用双手捧了起来,跑着去找他舅舅了。
  • 16、这些人进去时,一个个脸上得意洋洋地放着光,出来时,却像空了半截的皮口袋,蔫塌塌的,愤愤然,嘴皮子撅得比鼻梁还高。
  • 17、洛落在门口火冒三尺,白嫩的小拳头捏得发红,愤愤道:“没想到朱老师这么混蛋!”。
  • 18、车祸肇事者竟然驾车逃走,目击群众愤愤不平。
  • 19、系出世家,聪颖绝代,十余龄即通群经大略,学为声律对偶之文,辄有惊人奇句,老师宿儒,无不愤愤称道。
  • 20、自知自己绝对命不久矣的金牙突然愤愤的扔下了手中的镐头,张开嘴对准陆德的剑身就是一口。
愤愤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