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少见的成语

形容少见的成语


1空前绝后 [ kōng qián jué hòu ]

解释 空:空白;绝:断绝。以前没有过;以后也没有。指从古到今非常突出;独一无二的事物。

出处 宋 朱象贤《闻见偶录 男服从军》:“古之木兰,以女为男,代父从军,十二年而归,同行者莫知其为女子,诗歌美之,典籍传之,以其事空前绝后。”

2凤毛麟角 [ fèng máo lín jiǎo ]

解释 凤;麟:凤凰、麒麟;是传说中珍禽异兽。凤凰身上的羽毛;麒麟头上的犄角。比喻珍贵、稀少的人或事物。

出处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文》:“康对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凤毛麟角。”

3闻所未闻 [ wén suǒ wèi wén ]

解释 闻:听到;未:没有。听到的是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形容传说的事物或消息新鲜、奇特。

出处 《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未闻。”

4屈指可数 [ qū zhǐ kě shǔ ]

解释 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

出处 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

5微乎其微 [ wēi hū qí wēi ]

解释 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微:小。

出处 清 杨伦《杜诗镜铨》眉批引蒋弱六云:“写妙技不觉说入自家语,微乎其微。”

6独一无二 [ dú yī wú èr ]

解释 只有这一个;而没有别的可与其相比。形容非常突出。

出处 宋 延寿《宗镜录》第31卷:“独一无二,即真解脱。”

7寥寥无几 [ liáo liáo wú jǐ ]

解释 寥:稀少;很少;无几:没有几个。形容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 内篇》:“建安以后,五言日盛,晋宋齐间,七言歌行寥寥无几。”

8举世无双 [ jǔ shì wú shuāng ]

解释 举:全。全世界没有第二个。形容稀有罕见。

出处 清 钱牧斋《钱牧斋尺牍 答定海县张绍谦》:“治行比憺惟之卓鲁,举世无双。”

9寥若晨星 [ liáo ruò chén xīng ]

解释 寥:稀少或疏少;若:像。稀疏得像早晨的星星一样。形容非常稀少或罕见。

出处 唐 韩愈《华山女》诗:“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10旷古未有 [ kuàng gǔ wèi yǒu ]

解释 旷古:自古以来所没有的。自古以来从来不曾有过。形容极为罕见。

出处 《北齐书·王纮传》:“冒死效命之士反见屠戮,旷古未有此事。”

11绝无仅有 [ jué wú jǐn yǒu ]

解释 绝:绝对;仅:只。只有这一个;此外不会再有。形容极其少有。

出处 宋 苏轼《上皇帝书》:“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之所绝无而仅有。”

12一花独放 [ yī huā dú fàng ]

解释 一种花独自开放。与“百花齐放”相对,常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艺术作品。

出处 姚荣铨《无边秋色入画图》:“人民的审美要求多种多样,只有一个画种,那么就没有万紫千红,只有一花独放了。”

13吉光片羽 [ jí guāng piàn yǔ ]

解释 片羽:一片羽毛;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块毛皮;吉光: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92回:“祖宗诗文,在旁人观之,不过行云流水,我们后辈视之,吉光片羽,皆金玉珠贝。”

14千载难逢 [ qiān zǎi nán féng ]

解释 载:年;逢:遇到。一千年也遇不到。形容极难得到的机会。

出处 南朝 齐 孔琇之《南齐书 临终上表》:“臣以凡庸,谬徼昌运,奖擢之厚,千载难逢。”

15百里挑一 [ bǎi lǐ tiāo yī ]

解释 在一百个里挑选出一个。形容相貌或才能特别突出。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姑爷年纪略大几岁,并没有娶过的,况且人物儿长的是百里挑一的。”

16门可罗雀 [ mén kě luó què ]

解释 罗雀:设网捕雀。大门前面可设置网捕雀。形容门庭冷落;来的客人很少。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17无独有偶 [ wú dú yǒu ǒu ]

解释 独:一个。偶:一对。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出处 清 壮者《扫迷帚》:“闻简某系蜀人,而此女亦是蜀人,可谓无独有偶。”

18百花齐放 [ bǎi huā qí fàng ]

解释 百花:泛指各种花卉;齐:同时。①各种各样的花卉同时开花。②现常比喻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也形容文化艺术和各行业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哪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

19一星半点 [ yī xīng bàn diǎn ]

解释 形容极少。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他以为也许言语之间得罪了她,而她以为即使有一星半点的顶撞也犯不着这么客气。”

20不可多得 [ bù kě duō dé ]

解释 得:得到;获得。不能得到很多。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

出处 东汉 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21沧海一粟 [ cāng hǎi yī sù ]

解释 沧海:大海;粟:谷子。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也作“大海一粟”。

出处 宋 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2海市蜃楼 [ hǎi shì shèn lóu ]

解释 蜃:蛤蜊。古代传说蜃能吐气成楼台的形状。实际上是大气由于光线折射把远外的楼台等城市景物显现在空中或地面上。这种幻景多出现在夏天的海边或沙漠地带。现比喻虚无缥缈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

23少见多怪 [ shǎo jiàn duō guài ]

解释 少见:见识少。见识太少;遇到事情就以为奇怪。多形容见闻浅陋。

出处 汉 牟融《理惑论》:“谚云:'少所见,多所怪,睹骆驼,言马肿背。”

24百年不遇 [ bǎi nián bú yù ]

解释 上百年也碰不到。

出处 老舍《龙须沟》第三幕:“不是要开大会吗?百年不遇的事,我歇半天工,好开会去。”

25才貌双全 [ cái mào shuāng quán ]

解释 形容人的才学高;容貌姣美。

出处 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风月瑞仙亭》:“孩儿见他文章绝代,才貌双全,必有荣华之日,因此上嫁了他。”

26寥寥可数 [ liáo liáo kě shǔ ]

解释 寥:稀少;数:计数。形容数量很少容易数得出来。

出处 清·方苞《请娇除积习兴起人才札子》:“臣窃见本朝敬礼大臣,优恤庶官,远过于前明,而公卿大臣,抗节效忠者,寥寥可数。”

27见所未见 [ jiàn suǒ wèi jiàn ]

解释 见到从来未见到的。形容所见者颇为新奇。

出处 汉 扬雄《法言 渊骞》:“七十子之于仲尼也,日闻所不闻,见所不见,文章亦不足为矣。”

28所剩无几 [ suǒ shèng wú jǐ ]

解释 剩:余留下来的。剩下的没有多少了。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好在所剩无几,待我念完,诸位才女再去慢慢参详,或者得其梗概,也未可知。”

29指不胜屈 [ zhǐ bù shèng qū ]

解释 板着指头也不过来(不胜:不能承受)。形容数量很多。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而贫弱者或衣食不给,其小有才者至窜入匪类,以辱先人,以余所见,指不胜屈。”

30前所未闻 [ qián suǒ wèi wén ]

解释 从来没有听说过。

出处 宋 周密《齐东野语 黄婆》:“此事前所未闻,是知穷荒绝徼,天奇地怪,亦何所不有。”

31旷古未闻 [ kuàng gǔ wèi wén ]

解释 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王娇鸾百年长恨》:“吴江阙大尹接到南阳卫文书,拆开看时,深以为奇。此事旷古未闻。”

32量小力微 [ liàng xiǎo lì wēi ]

解释 数量很少,力量微薄。

出处 鲁迅《华盖集·通讯》:“现在的各种小周刊,虽然量小力微,却是小集团或单身的短兵战,在黑暗中,时见匕首的闪光。”

33零零星星 [ líng líng xīng xīng ]

解释 零碎的,少量的。形容零散而不完整。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4卷:“于大郊见杨化零零星星收下好些包数银子,却不知有多少,心中动了火,思想要谋他的。”

34两两三三 [ liǎng liǎng sān sān ]

解释 ①谓三两为群。②形容稀疏。

出处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上卷:“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两相抵。”

35头童齿豁 [ tóu tóng chǐ huò ]

解释 童:原指山无草木,比喻人秃顶;豁:缺口。头顶秃了,牙齿稀了。形容人衰老的状态。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36克绍箕裘 [ kè shào jī qiú ]

解释 克:能够;绍:继承;箕:畚箕;裘:兽皮袄。会学着先辈人缀补兽皮制皮袄;弯着柳条制畚箕。比喻能继承先辈事业。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37尺寸之功 [ chǐ cùn zhī gōng ]

解释 尺寸:形容数量少。微末的功劳。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夫民劳而实费,又无尺寸之功,破宋肥仇,而世负其祸矣。”

38童山濯濯 [ tóng shān zhuó zhuó ]

解释 没有树木,光秃秃的山。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其山之性也。”

39铢两分寸 [ zhū liǎng fēn cùn ]

解释 指极少的数量。

出处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不使有铢两分寸之加焉。”

40恫疑虚喝 [ dòng yí xū hè ]

解释 虚张声势,恐吓威胁。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苏秦列传》:“秦虽欲深入,则狼顾,恐韩魏之议其后也。是故洞疑虚喝,骄矜而不敢进。”

41螽斯衍庆 [ zhōng sī yǎn qìng ]

解释 螽斯:昆虫名,产卵极多;衍:延续;庆:喜庆。旧时用于祝颂子孙众多。

出处 《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

42半丝半缕 [ bàn sī bàn lǚ ]

解释 缕:线。半根丝,半缕线。形容数量少,价值极其微小的东西。

出处 清 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3不劣方头 [ bù liè fāng tóu ]

解释 劣:不好;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为方头。不以不通时宜为不好。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出处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我从来不劣方头,恰便似火上浇油。我偏和那有势力的官人每卯酉。”

44濯足濯缨 [ zhuó zú zhuó yīng ]

解释 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

出处 《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45暮虢朝虞 [ mù guó zhāo yú ]

解释 春秋时晋国假道虞国去打虢国,打下虢国之后,在归途中又把虞国灭了。比喻覆灭变迁的迅速。

出处 金 元好问《俳体雪香亭杂咏》:“洛阳城阙变灰烟,暮虢朝虞只眼前。”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