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自己跟自己说话的成语

形容自己跟自己说话的成语


1自言自语 [ zì yán zì yǔ ]

解释 言、语:说。自己跟自己说话。

出处 元 王晔《桃花女》第四折:“你这般鬼促促的,在这里自言自语,莫不要出城去砍那桃树吗?”

2喃喃自语 [ nán nán zì yǔ ]

解释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84回:“知圆听到这里,不觉嘻嘻一笑,喃喃自语道:‘救兵救兵,只落得狗咬洞宾。’”

3花言巧语 [ huā yán qiǎo yǔ ]

解释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0卷:“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4能说会道 [ néng shuō huì dào ]

解释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出处 元 无名氏《渔樵闲话》:“但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5自暴自弃 [ zì bào zì qì ]

解释 自己糟蹋自己;自己鄙弃自己。形容不知自爱;甘于落后。暴;糟蹋;弃:鄙弃。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6胸有成竹 [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

解释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出处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7没完没了 [ méi wán méi le ]

解释 没有完结的意思

出处 郭澄清《大刀记》第二章:“没完没了的苛捐杂税不算,还他妈的乱抢乱夺。”

8喋喋不休 [ dié dié bù xiū ]

解释 喋喋:形容说话的声音。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一俗士言词猥鄙,喋喋不休,殊败人意。”

9呆头呆脑 [ dāi tóu dāi nǎo ]

解释 呆:痴呆、迟钝。形容傻乎乎的或迟钝的样子。

出处 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三折:“似这等呆脑呆头劝不回。”

10自私自利 [ zì sī zì lì ]

解释 只为自己打算;只顾自己利益。形容私心重。

出处 宋 程颐《二程语录》:“然要卒归乎自私自利之规模。”

11自作自受 [ zì zuò zì shòu ]

解释 自己做了蠢事自己受累。

出处 《敦煌变文集 目连缘起》:“汝母在生之日,都无一片善心,终朝杀害生灵,每日欺凌三宝,自作自受。”

12自轻自贱 [ zì qīng zì jiàn ]

解释 轻、贱:轻视。卑视自己;不知自重。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二卷:“又且他家差老园公请你,有凭有据,须不是你自轻自贱。”

13自觉自愿 [ zì jué zì yuàn ]

解释 自己觉悟而愿意。

出处 周而复《白求恩大夫》:“更可宝贵的是在阶级觉悟的基础上,纯粹出于自觉自愿,没有一丝一毫的强迫性质。”

14自知之明 [ zì zhī zhī míng ]

解释 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指对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得透彻。明:明智。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

15毛遂自荐 [ máo suì zì jiàn ]

解释 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荐:推荐;荐举。毛遂自己推荐自己。形容自告奋勇去做某事。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16自由自在 [ zì yóu zì zài ]

解释 形容没有拘束;十分安闲舒适。

出处 唐 释慧能《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顿浙品第八》:“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

17窃窃私语 [ qiè qiè sī yǔ ]

解释 私:私下;背地里。指背着人悄悄地说话。

出处 宋 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时尚窃窃私语,未敢公然言之。”

18自怨自艾 [ zì yuàn zì yì ]

解释 原指自己悔恨;自己改正。现形容悔恨交加。怨:悔恨;艾:割草;改正。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19多才多艺 [ duō cái duō yì ]

解释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出处 《尚书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20毕恭毕敬 [ bì gōng bì jìng ]

解释 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五:“军长为李玉堂,一山东大汉,抵军部时,在门外相迎,毕恭毕敬。”

21自吹自擂 [ zì chuī zì léi ]

解释 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擂:打鼓。

出处 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决不可把自己关在小房子里,自吹自擂,称王称霸。”

22巧舌如簧 [ qiǎo shé rú huáng ]

解释 舌头灵巧得像乐器里发声的簧片一样。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出处 《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23自生自灭 [ zì shēng zì miè ]

解释 自然地生长;自然地消灭。形容任其自然;无人过问。

出处 唐 白居易《山中五绝句岭上云》诗:“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

24自卖自夸 [ zì mài zì kuā ]

解释 夸:夸赞。自己卖的东西自己夸好。比喻为自己吹嘘。

出处 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国民党人又嚷‘罗邱视线移到东方了,先欧后亚计划改变了’……还要自卖自夸地乐一阵。”

25唠唠叨叨 [ lāo lāo dāo dāo ]

解释 说话啰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 宋 郑思肖《答吴山人问远游观地理书》:“古人胸中高明,一见便了……未若后世唠唠叨叨,支支离离,弃本逐末,侈为乖谬。”

26碍手碍脚 [ ài shǒu ài jiǎo ]

解释 碍;妨碍;阻碍。指多方受阻;难以顺利做事。也指妨碍他人做事;使人感到不方便。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2卷:“后边有些嫌忌起来,碍手碍脚,到底不妙。”

27自高自大 [ zì gāo zì dà ]

解释 认为自己又高又大。形容自以为了不起。

出处 三国 韦昭《国语》集解:“求掩盖人以自高大,则其抑退而下益甚也。”

28低声细语 [ dī shēng xì yǔ ]

解释 形容小声说话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汤阿英在枕边低声细语说了最近的往来,时断时续,还是有些羞答答的,怕难为情。”

29能言善辩 [ néng yán shàn biàn ]

解释 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出处 元 尚仲贤《气英布》:“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

30笨嘴拙舌 [ bèn zuǐ zhuō shé ]

解释 拙:不巧。嘴笨;口才不好;不善言辞。也作“笨口拙舌”。

出处 杨朔《石油城》:“刘公之低着头,用大手搓着大腿,挺为难地说:‘我这个人,笨嘴拙舌的,谈什么呢?’”

31自给自足 [ zì jǐ zì zú ]

解释 依靠自己生产;满足自己需要。给:供给;足:满足。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黄帝》:“不施不惠,而物自足。”

32独来独往 [ dú lái dú wǎng ]

解释 独身往来,不与人为伍。比喻事事不与人相同。

出处 明 李贽《何心隐论》:“公独来独往,自我无前者也。”

33喃喃细语 [ nán nán xì yǔ ]

解释 形容小声说话。

出处 《北史 隋 房陵王勇传》:“乃向西北奋飞,喃喃细语。”

34自说自话 [ zì shuō zì huà ]

解释 独自决定,自己说了算。自言自语。

出处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陈世龙心满意足,‘自说自话’地放下诺言:‘我五天以后来接你。’”

35呢喃细语 [ ní nán xì yǔ ]

解释 形容小声说话。

出处 《北史 隋 房陵王勇传》:“乃向西北奋飞,喃喃细语。”

36自做自当 [ zì zuò zì dāng ]

解释 自己做了蠢事坏事,自己受累。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8卷:“任珪道:‘不必缚我,我自做自当,并不连累你们。’”

37切切私语 [ qiè qiè sī yǔ ]

解释 指私下小声说话。

出处 唐 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8自业自得 [ zì yè zì dé ]

解释 业:造作;得:获得,取得。佛家语,指自作自受。

出处 《正法念经》:“自业自得果,众生皆如是。”

39悖入悖出 [ bèi rù bèi chū ]

解释 悖:违背、胡乱。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物,也会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拿去。胡乱弄来的钱又胡乱花掉。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40先自隗始 [ xiān zì wěi shǐ ]

解释 隗:指战国燕人郭隗;始:开始。以先任用我郭隗为开端。表示自我推荐。

出处 《战国策·燕策一》:“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41自惊自怪 [ zì jīng zì guài ]

解释 自己觉得又害怕又惊异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2回:“晴雯笑道:‘也不用我唬去,这小蹄子已经自惊自怪的了。’”

42自僝自僽 [ zì chán zì zhòu ]

解释 僝、僽:烦恼,埋怨。自寻烦恼,自相埋怨。

出处 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到如今夫妻情,父子恩,都作了一笔勾,落得个自僝自僽。”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