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刚走路的成语

形容刚走路的成语


1东倒西歪 [ dōng dǎo xī wāi ]

解释 歪歪倒倒的。形容站立不稳;或位置不正;倾斜欲倒的样子。也形容杂乱无章。

出处 元 萧德祥《杨氏女杀狗劝夫》:“他两个把盏儿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东倒西歪。”

2步履蹒跚 [ bù lǚ pán shān ]

解释 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出处 宋 龚熙正《释常谈 步履蹒跚》:“患脚谓之步履蹒跚。”

3跌跌撞撞 [ 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 ]

解释 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

出处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42回:“脚底下不晓得高低,跌跌撞撞,进了右首房间。”

4东摇西摆 [ dōng yáo xī bǎi ]

解释 形容走路不稳。比喻容易动摇、不坚定。

出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8回:“只见那边妖妇妖尼,笑吟吟的将拂子东摇西摆。”

5摇摇摆摆 [ yáo yáo bǎi bǎi ]

解释 ①行走不稳貌。②坦然自得貌。③形容主意不定。

出处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四折:“我做个州官不歹,断事处摇摇摆摆。”《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一个妇女摇摇摆摆从府堂里出来,自言自语,与崔宁打了个胸厮撞。”

6踉踉跄跄 [ 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 ]

解释 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头重脚轻,对明月眼红面赤;前合后仰,趁清风东倒西歪。踉踉跄跄上山来,似当风之鹤;摆摆摇摇回寺去,如出水之龟。”

7鹅行鸭步 [ é xíng yā bù ]

解释 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出处 元 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13出:“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狼心狗行潜宗阚,鹅行鸭步怀愚滥。”

8趾高气扬 [ zhǐ gāo qì yáng ]

解释 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9昂首阔步 [ áng shǒu kuò bù ]

解释 昂:仰;抬头;阔步:大踏步向前走。抬起头;大步走向前;形容精神振奋勇往直前的样子。有时也用来形容态度高傲。

出处 李大钊《青春》:“惟有昂首阔步,独往独来,何待他人之援手。”

10得意忘形 [ dé yì wàng xíng ]

解释 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的态度。

出处 《晋书 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11亦步亦趋 [ yì bù yì qū ]

解释 亦:也;步:行走;趋:快走。原指学生紧紧追随老师;后来形容处处模仿或一味地追随他人。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12小心翼翼 [ xiǎo xīn yì yì ]

解释 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翼翼:恭敬慎重的样子。

出处 《诗经 大雅 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13问心无愧 [ wèn xīn wú kuì ]

解释 愧:惭愧。问问自己;认为没有什么感到惭愧的地方。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一》:“君无须问此,只问己心。问心无愧,即阴律所谓善。”

14邯郸学步 [ hán dān xué bù ]

解释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步:迈步走路。步伐;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

出处 庄周《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15初出茅庐 [ chū chū máo lú ]

解释 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16大摇大摆 [ dà yáo dà bǎi ]

解释 走路时身子摇摆;乱晃。形容举动无所顾忌;扬扬自得的样子。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次日早晨,大摇大摆出堂,将回子发落了。”

17走马观花 [ zǒu mǎ guān huā ]

解释 骑在跑着的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了解。走:跑。

出处 唐 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8头重脚轻 [ tóu zhòng jiǎo qīng ]

解释 形容头脑发胀;脚下无力。比喻轻重倒置;基础不稳固或事物上下部分不协调;不平衡。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

19摇摇欲坠 [ yáo yáo yù zhuì ]

解释 摇摇:摇晃;动摇不稳的样子;欲:将要;坠:掉下来。摇摇晃晃;即将掉下来。形容很不稳定;就要掉下来;或比喻就要垮台或崩溃。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4回:“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

20神气十足 [ shén qì shí zú ]

解释 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

出处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农会于是神气十足了。”

21小心谨慎 [ xiǎo xīn jǐn shèn ]

解释 说话办事细心慎重;不敢马虎大意。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22蜻蜓点水 [ qīng tíng diǎn shuǐ ]

解释 蜻蜓刚刚接触水面又迅速起来。比喻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出处 唐 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23蹑手蹑脚 [ niè shǒu niè jiǎo ]

解释 蹑:放轻脚步。形容动作很轻;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随。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周瑞家的会意,忙着蹑手蹑脚的往东边屋里来,只见奶奶拍着大姐儿睡觉呢。”

24高视阔步 [ gāo shì kuò bù ]

解释 眼睛向上看迈大步走路。形容气概不凡。也形容傲慢看不起人的神气。

出处 汉魏 刘桢《隋书 卢思道传》:“俄而抵掌扬眉,高视阔步。”

25如履薄冰 [ rú lǚ bó bīng ]

解释 好像踩着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出处 《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26健步如飞 [ jiàn bù rú fēi ]

解释 健步:走起路来很有力量;速度很快。步伐矫健;快得像飞。形容行走迅速。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丽人牵坐路侧,自乃捉足,脱履相假。女喜着之,幸不凿枘,复起从行,健步如飞。”

27仪态万方 [ yí tài wàn fāng ]

解释 仪态:容貌姿态;万方:多方面;指姿态多种多样。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姿态动人。

出处 汉 张衡《同声歌》:“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28骄傲自满 [ jiāo ào zì mǎn ]

解释 自高自大;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出处 宋 王明清《挥麈后录》第八卷:“既登宥密,颇骄傲自满。”

29步履维艰 [ bù lǚ wéi jiān ]

解释 步履:行走;维:文言句首中助词;无实义;艰:困难。行走十分困难。也作“步履艰难”。

出处 清 刘坤一《奏疏》:“臣自上年秋间,时患腰痛,两腿无力,步履维艰。”

30寸步难行 [ cùn bù nán xíng ]

解释 寸步:寸步之路;形容距离非常短。①形容走路十分艰难;连很短的路都不容易走。②亦形容陷入窘境;无力摆脱。也作“寸步难移”、“寸步不移”。

出处 元 白仁甫《东墙记》:“听了他凄凉惨切,好教我寸步难行。”

31步人后尘 [ bù rén hòu chén ]

解释 步:踏;踩;后尘:走路时后面扬起的尘土。踩着人家脚印走。比喻追随;沿袭别人。

出处 清 梁章钜《归田琐记 北东园日记诗》:“某当竭尽绵力,以步诸君子后尘,断不肯置身事外也。”

32不耻下问 [ bù chǐ xià wèn ]

解释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33婀娜多姿 [ ē nuó duō zī ]

解释 婀娜:柔软而美好。形容各种轻盈软美的姿态。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34大步流星 [ dà bù liú xīng ]

解释 流星:比喻走得快。形容步子很大;走得飞快。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六:“他在爬犁的近边,大步流星地走着。”

35龙行虎步 [ lóng xíng hǔ bù ]

解释 行走的姿态像龙那样威武;像老虎那样矫健。多形容人的举止行动威仪庄重;如龙虎不凡。旧时指帝王的仪态。

出处 《宋书 武帝纪》:“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蚤为其所。”

36意气扬扬 [ yì qì yáng yáng ]

解释 意气:意志;气概;扬扬:得意昂扬的样子。形容十分得意或气概高昂的样子。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37干净利索 [ gàn jìng lì suǒ ]

解释 快速彻底,不拖泥带水。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青布棉袍子上罩一件蓝布大褂,干净利索,标致好看。”

38荣华富贵 [ róng huá fù guì ]

解释 荣华:兴旺显耀。旧时形容有钱有势。现比喻兴盛或显达。

出处 宋 沈作喆《寓简》:“一涉世俗,虽荣华富贵中,无一切如意事。”

39寸步难移 [ cùn bù nán yí ]

解释 见“寸步难行”。

出处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想当年在小舟中,寸步难移。”

40牙牙学语 [ yá yá xué yǔ ]

解释 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出处 唐·司空图《障车文》:“二女则牙牙学语,五男则雁雁成行。”

41衣锦夜行 [ yì jǐn yè xíng ]

解释 穿了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行走。比喻身居官位;却未能使人看到自己的荣耀。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项籍传》:“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42步履如飞 [ bù lǚ rú fēi ]

解释 形容行进很快。

出处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5回:“那道人步履如飞,一直往西去了。”

43歪歪倒倒 [ wāi wāi dǎo dǎo ]

解释 不端正的样子,形容行动不稳的样子。

出处 欧阳山《三家巷》:“他把那些歪歪倒倒的柜子、架子、桌子、椅子都扶了起来。”

44歪歪斜斜 [ wāi wāi xié xié ]

解释 由震颤的状态所引起的不整齐,或属于颤抖的人或物的特征的状态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面前摊一本青格子,歪歪斜斜写着草体字的书,书旁边供着一个已出椟的木主。”

45袅袅婷婷 [ niǎo niǎo tíng tíng ]

解释 袅袅: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等待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姐姐莺莺。”

46学步邯郸 [ xué bù hán dān ]

解释 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机械地模仿,不但学不互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47行疾如飞 [ xíng jí rú fēi ]

解释 疾:急速。行进的速度非常快。

出处 唐·无名氏《邺侯外传》:“于是龙輴行疾如飞,都人睹之,莫不感涕。”

48虎头鼠尾 [ hǔ tóu shǔ wěi ]

解释 头大如虎,尾细如老鼠。比喻做事起始时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出处 明·谢榛《四溟诗话》:“律诗无好结句,谓之虎头鼠尾。”

49拍案惊奇 [ pāi àn jīng qí ]

解释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出处 明末·凌濛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50行走如飞 [ xíng zǒu rú fēi ]

解释 行:走路。走路的步子快捷如飞。

出处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第九卷:“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高视阔步,行走如飞。”

51鸭步鹅行 [ yā bù é xíng ]

解释 鸭和鹅行八字步,因用以形容人走路迟缓摇晃的样子。

出处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我觑不得你(衤肖)宽也那褶下,肚叠胸高,鸭步鹅行。”

52鸭行鹅步 [ yā xíng é bù ]

解释 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出处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我觑不的你梢宽也那褶下,肚迭胸高,鸭步鹅行。”

53小脚女人 [ xiǎo jiǎo nǚ rén ]

解释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我们的某些同志却象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说:走快了,走快了。”因用以指思想保守的人。

出处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我们的某些同志却象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说:走快了,走快了。”

54步态蹒跚 [ bù tài pán shān ]

解释 走路摇摆、缓慢的姿态

55一步三摇 [ yī bù sān yáo ]

解释 指人走路摇晃或者悠闲自得的样子。

出处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29回:“嘱咐家丁看门户,他这才一步三摇来到大门。”

56快步流星 [ kuài bù liú xīng ]

解释 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出处 单田芳《燕王扫北》第32回:“又等了一会儿,李七骑马回来了。只见他在府门外翻身下马,手提马鞭,快步流星进了里屋。”

57狼顾狐疑 [ láng gù hú yí ]

解释 指左顾右昐,存有畏惧和犹豫之心。狼顾,狼走路时常常回头看;狐疑,狐狸本性多疑。

出处 孙中山《布告全国同胞书》:“行事或虎头鼠尾,而存心复狼顾狐疑。”

58鹰视虎步 [ yīng shì hǔ bù ]

解释 见“鹰视狼步”。

出处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吾观喜之为人鹰视虎步,专功杀之性,不可亲也。”

59捏脚捏手 [ niē jiǎo niē shǒu ]

解释 放轻手脚走路,动作小心翼翼的样子。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唐牛儿捏脚捏手,上到楼上。”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分付已毕,太尉便同一人过去,捏脚捏手,轻轻走到韩夫人窗前。”

60轻手软脚 [ qīng shǒu ruǎn jiǎo ]

解释 犹言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放得很轻。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8卷:“忽听得贺司户船中剪刀声响,遂悄悄的轻手软脚,开了窗儿,跨将出去。”

61轻手蹑脚 [ qīng shǒu niè jiǎo ]

解释 见“轻手软脚”。

出处 老舍《骆驼祥子》:“他想轻手蹑脚的过去,别叫虎姑娘看见。”

62前合后仰 [ qián hé hòu yǎng ]

解释 前合:身体向前弯曲。后仰:身体往后仰。指身体前后晃动。形容身体站立不稳。亦作“前仰后合”。

出处 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可惜玉山颓,尽教恁金波漾,拼了个前合后仰。”

63趔趔趄趄 [ liè liè qiè qiè ]

解释 身子歪斜,行路不稳的样子。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4回:“两个人共提着一桶水,一手撩着衣裳,趔趔趄趄,泼泼撒撒的。”

64步履安详 [ bù lǚ ān xiáng ]

解释 步履:步行;安详:安稳。迈步走路,从容安稳。

出处 《小学·嘉言》:“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

65鹰视狼步 [ yīng shì láng bù ]

解释 象鹰那样看东西,象狼那样走路。形容为人阴险狠毒。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伐吴外传》:“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

66擿埴索涂 [ tì zhí suǒ tú ]

解释 擿埴:敲地;索:探求;涂:道路。指盲人用杖点地探求道路。比喻暗中摸索,事不易成。

出处 汉·扬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67中心摇摇 [ zhōng xīn yáo yáo ]

解释 中心:心中;摇摇:心神不安。形容心神恍惚,难以自持。

出处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为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68举步生风 [ jǔ bù shēng fēng ]

解释 形容走路特别快或办事干净利索。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相见了,便觉得分外高兴,说话处,脾胃多燥,行事时,举步生风,是这二种人与他说得活着。”

69冥行擿埴 [ míng xíng zhì zhí ]

解释 冥:昏暗;冥行:夜间行路;擿:点;埴:地。夜间摸黑走路,如同盲人拿着手杖点地而行。比喻研求学问,不识门径,暗中探索。

出处 汉 扬雄《法言 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70长颈鸟喙 [ cháng jǐng niǎo huì ]

解释 喙:鸟的嘴。长颈项,尖嘴巴。指阴险狠毒者的状貌。

出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71行步如风 [ xíng bù rú fēng ]

解释 行:走路。走路的步子快捷如飞。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8卷:“服百日,雄气大至,语声寥亮,行步如风。”

72行步如飞 [ xíng bù rú fēi ]

解释 走路的步子轻快如飞。亦作“行步如风”、“行疾如飞”、“行走如飞”。

出处 宋·洪迈《夷坚丁志·李茇遇仙》:“至寺门下,觉身轻神逸,行步如飞,洎归舍,不复饮食。”

73独行踽踽 [ dú xíng jǔ jǔ ]

解释 孤零零地一个人走路。

出处 《诗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毛传:“踽踽,无所亲也。”

74行不从径 [ xíng bù cóng jìng ]

解释 走路不遵循正道。比喻做事为学走捷径。

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亦难乎?”

75分花约柳 [ fēn huā yuē liǔ ]

解释 亦作“分花拂柳”。形容女子走路姿态美好。

76颤颤巍巍 [ chàn chàn wēi wēi ]

解释 震颤而动作不准确的样子。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3回:“贾母扶着小丫头,颤颤巍巍站起来,答应道:‘托娘娘洪福,起居尚健。’”

77行者让路 [ xíng zhě ràng lù ]

解释 行走的人相互让路。谓大家都谦逊有礼。

出处 《孔子家语·好生》:“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78行常带经 [ xíng cháng dài jīng ]

解释 行:走;经:经书。走路经常携带经书。形容人好学。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传》:“行常带经,止息则诵习之。”

79鹰头雀脑 [ yīng tóu què nǎo ]

解释 形容相貌丑陋而神情狡猾。

出处 元 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十三出:“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

80道而不径 [ dào ér bù jìng ]

解释 道:走路。径:小路。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以免遇到危险。

出处 《吕氏春秋·孝行览》:“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支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

81狼心狗行 [ láng xīn gǒu xíng ]

解释 心肠似狼,行为如狗。比喻贪婪凶狠,卑鄙无耻。

出处 元 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13出:“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狼心狗行潜踪阚,鹅行鸭步怀愚滥。”

82分花拂柳 [ fēn huā fú liǔ ]

解释 见“分花约柳”。

83施施而行 [ shī shī ér xíng ]

解释 形容走路缓慢。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出处 《诗经 王风 丘中有麻》

84被发徒跣 [ pī fà tú xiǎn ]

解释 徒跣:赤脚步行。披散头发,赤脚走路。形容悲痛到极点。

出处 《魏书·徒何慕容廆传》:“及葬,熙被发徒跣步从。”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