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不用的成语

形容不用的成语


1备而不用 [ bèi ér bù yòng ]

解释 备:准备。准备好而暂时不用;以应急需。

出处 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虽说备而不用,到得那时候,听凭兵丁造一句谣言,开上几排枪,那人可就死了不少。”

2罢黜百家 [ bā chù bǎi jiā ]

解释 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3得心应手 [ dé xīn yìng shǒu ]

解释 心里怎样想;手上就能相应地怎样做。形容功夫到家;技艺纯熟;做起来很顺手。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4有备无患 [ yǒu bèi wú huàn ]

解释 备:防备;患:患难;灾祸。事先有防备就可能避免灾祸。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5行尸走肉 [ xíng shī zǒu ròu ]

解释 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行尸:会走动的尸体。

出处 晋 王嘉《拾遗记 后汉》:“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6游刃有余 [ yóu rèn yǒu yú ]

解释 刃:刀口;刀锋;游刃:运转刀刃;余:余地。比喻经验丰富;做事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7束之高阁 [ shù zhī gāo gé ]

解释 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出处 《晋书 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8三令五申 [ sān lìng wǔ shēn ]

解释 再三地命令和告诫。令:命令。申:说明。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9逆水行舟 [ nì shuǐ xíng zhōu ]

解释 逆着水流行船。比喻在前进道路上要克服重重困难;也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 门外文谈》:“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

10不务正业 [ bù wù zhèng yè ]

解释 务:从事;正业:正当的职业;本职工作。不干正当的工作。现多指丢下本职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这人不甚读书,终日闲游浪荡,一自父母亡后,分外不务正业。”

11置之度外 [ zhì zhī dù wài ]

解释 放在考虑之外(置:放;度:打算;计较)。形容不放在心上。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隗嚣传》:“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12熟能生巧 [ shú néng shēng qiǎo ]

解释 巧:技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31回:“俗话说的‘熟能生巧’,舅兄昨日读了一夜。不但他已嚼出此中意味,并且连寄女都听会,所以随问随答,毫不费事。”

13不时之需 [ bù shí zhī xū ]

解释 不时:不定什么时候。随时的需要;也作“不时之须”。

出处 宋 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14不速之客 [ bù sù zhī kè ]

解释 速:邀请。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

出处 《周易 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孔颖达疏:“速,召也。不须召唤之客有三人自来。”

15不言而喻 [ bù yán ér yù ]

解释 言:说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16不进则退 [ bù jìn zé tuì ]

解释 不向前进就向后退。也指不进步就要退步。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卷:“凡人不进则退也。”

17太平盛世 [ tài píng shèng shì ]

解释 指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时代。比喻非常兴盛安定的社会。太平:社会安定。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余谓太平盛世,元夕张灯,不为过侈。”

18置之不理 [ zhì zhī bù lǐ ]

解释 置:放。放在一边;不予理睬。形容对某人某事十分冷淡。

出处 清 顾炎武《华阴王氏宗祠记》:“凡所以为厚生正德之事,一切置之不理,而听民之所自为。”

19不药而愈 [ bù yào ér yù ]

解释 愈:病好了。生病不用吃药而自行痊愈。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37回:“老伯不必多虑,世妹之病,大约可以不药而愈。”

20家给人足 [ jiā jǐ rén zú ]

解释 给:丰足、富裕。家家富裕;人人饱暖。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衣食有余,家给人足。”

21心手相应 [ xīn shǒu xiāng yìng ]

解释 形容手法熟练,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

出处 《梁书 萧子云传》:“笔力劲骏,心手相应。”

22不徐不疾 [ bù xú bù jí ]

解释 徐:慢。疾:快。不快不慢,从容自然。

出处 《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23老婆当军 [ lǎo pó dāng jūn ]

解释 比喻毫无用处,只是充数而已。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26回:“俺们说话不中听,老婆当军,充数罢了。”

24百无一用 [ bǎi wú yī yòng ]

解释 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

出处 清 黄景仁《杂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25牛溲马勃 [ niú sōu mǎ bó ]

解释 牛溲:牛屎;一说指车前草。马勃:一种生长在湿地及腐木上的菌类植物;俗称牛尿和马屁菌。借指不值钱的下贱而有用的东西。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26不舞之鹤 [ bù wǔ zhī hè ]

解释 舞:舞蹈。不舞蹈的鹤。比喻名不副实的人。也用来讥讽人无能。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不肯舞。”

27冬扇夏炉 [ dōng shàn xià lú ]

解释 比喻不合时宜。

出处 东汉 王充《论衡 逢遇》:“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何福佑之有乎。”

28不请自来 [ bù qǐng zì lái ]

解释 不用邀请自己前来。多指不速之客。

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频来无忌,乃云入幕之宾;不请自来,谓之不速之客。”

29置之高阁 [ zhì zhī gāo gé ]

解释 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出处 《晋书 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30不攻自拔 [ bù gōng zì bá ]

解释 拔:攻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

出处 《梁书·武帝纪》:“粮食既足,士众稍多,围守两城,不攻自拔,天下之事,卧取之耳。”

31樗栎庸材 [ chū lì yōng cái ]

解释 樗栎: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

出处 唐 杨炯《显川县令李公墓志铭》:“炯樗栎庸材,瓶筲小器,仰惟先支,叨雅契于金环;俯逮婚姻,荷深知于玉润。”

32白磨嘴皮 [ bái mó zuǐ pí ]

解释 指说了一些无用的话,不能说动对方。

33刑措不用 [ xíng cuò bù yòng ]

解释 措:设置,设施。刑法放置起来而不用。形容政治清平。

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议兵》:“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

34束置高阁 [ shù zhì gāo gé ]

解释 同“束之高阁”。

出处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序》:“至于濂、洛、关、闽之学,不究礼乐之源,独标性命之旨、义疏诸书、束置高阁,视如糟粕。”

35运用自如 [ yùn yòng zì rú ]

解释 自如:活动不受阻碍。形容运用得非常熟练、自然。

出处 清 梁启超《开明专政论》第五章:“列国并立时代,幅员稍狭,故得厉行专政,而运用自如。”

36朽木枯株 [ xiǔ mù kū zhū ]

解释 株:树根。朽烂的树根,枯干的树木。比喻老朽无能之辈。

出处 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俺道您琼材玉树,却元是朽木枯株。”

37比户可封 [ bǐ hù kě fēng ]

解释 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用以泛指风俗淳美。

出处 见“比屋可封”。

38不待蓍龟 [ bù dài shī guī ]

解释 蓍龟:古时卜筮,用蓍草和龟甲,以卜吉凶。不用占卜就能决定。比喻事情是明摆着的,非常清楚。

出处 《周易 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39不言而谕 [ bù yán ér yù ]

解释 言:解释,说明。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事理非常明显。

出处 宋 苏轼《却鼠刀铭》:“呜呼嗟夫,吾苟有之,不言而谕,是亦何劳。”

40悬疣附赘 [ xuán yóu fù zhuì ]

解释 比喻累赘无用之物。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疚溃痈,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

41不待蓍蔡 [ bù dài shī cài ]

解释 蓍蔡:同“蓍龟”,指卜筮。不用占卜就能知道吉凶。比喻事理极明显。

出处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公达潜朗,思同筮蔡。”

42蟠木朽株 [ pán mù xiǔ zhū ]

解释 株:树根。盘曲之木,朽烂的根。比喻无用之材。

出处 唐·骆宾王《上李少常伯启》:“宾王蟠木朽株,散欐贱质,墙面难用,灰心易寒。”

43炊沙成饭 [ chuī shā chéng fàn ]

解释 煮沙子做饭。比喻费力而无用。

出处 唐 顾况《行路难》诗:“君不见担雪塞井空用力,炊沙作饭岂堪食。

44束之高屋 [ shù zhī gāo wū ]

解释 同“束之高阁”。

出处 明·李贽《读书乐》诗:“弃置莫读,束之高屋,怡性养神,辍歌送哭。”

45弃如弁髦 [ qì rú biàn máo ]

解释 弁:古代的帽子;髦:儿童的垂发。比喻毫不可惜地丢弃无用之物。

出处 清·翟灏《通俗编·服饰》:“弃如弁髦,《左传·昭公九年》:‘岂如弁髦,而因以敝之。’”

46尘垢粃糠 [ chén gòu mó kāng ]

解释 灰尘和污垢,谷粃和米糠。喻卑微无用之物。

出处 《庄子·逍遥游》:“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

47不令而信 [ bù lìng ér xìn ]

解释 令:命令;信:信服。不用三令五申能使之遵守服从。

出处 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不约而亲,不令而信。”

48灾梨祸枣 [ zāi lí huò zǎo ]

解释 从前印书用梨木或枣木刻板。形容滥刻无用不好的书。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六:“至于交通声气,号召生徒,祸枣灾梨,递相神圣,不但有明末造,标榜多诬,即月泉吟社诸人,亦病未离乎客气矣。”

49不言而信 [ bù yán ér xìn ]

解释 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出处 《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