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很多错误的成语

形容很多错误的成语


1不能自拔 [ bù néng zì bá ]

解释 拔:摆脱。不能将自己拔出来。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出处 《宋书 江夏王义恭传》:“世祖前锋至新亭,劭挟义恭出战,恒录在左右,故不能自拔。”

2错落有致 [ cuò luò yǒu zhì ]

解释 致:别致;有情趣;错落:参差交错;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出处 《晋书 卫恒》:“纤波浓点,错落其间。”

3屡教不改 [ lǚ jiào bù gǎi ]

解释 屡:多次;一次又一次;教:教育。经过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也作“累教不改”。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 戮子》:“嘉靖末年,新郑故都御史高捷,有子不才,屡戒不俊,因手刃之。”

4大错特错 [ dà cuò tè cuò ]

解释 完全错了。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如今想来,真是大错特错!”

5将错就错 [ jiāng cuò jiù cuò ]

解释 将:依顺;顺从;就:迁就。既然错了;索性就顺着错误做下去。

出处 宋 释悟明《联灯会要 道楷禅师》:“祖师已是错传,山僧已是错说,今日不免将错就错,曲为今时。”

6不刊之论 [ bù kān zhī lùn ]

解释 刊:消除;改正。古代把字写在竹简或木板上;有错误时;或改动或剥去;不刊:不能消除;不可删改。内容正确;不能更改的论断。

出处 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论曹吴体法》第一卷:“况唐室已(以)上,未立曹吴,岂显释寡要之谈,乱爱宾不刊之论。”

7不教而杀 [ bù jiào ér shā ]

解释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8不咎既往 [ bù jiù jì wǎng ]

解释 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出处 春秋 孔子《论语 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9千虑一失 [ qiān lǜ yī shī ]

解释 失:错误。指聪明人的考虑,也会有不周到的地方。

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10不教而诛 [ bù jiào ér zhū ]

解释 诛:杀或惩罚。事先不加教育;出错或犯法就惩罚或杀戮。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11三差五错 [ sān chā wǔ cuò ]

解释 泛指差错。常指意外的事故。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2回:“要有什么三差五错,那事情就难说了!”

12三差两错 [ sān chā liǎng cuò ]

解释 比喻偶然的差错。

出处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七章:“你要出了三差两错,叫小堆八在前方知道了,我们可怎么对得起他!”

13忙中有失 [ máng zhōng yǒu shī ]

解释 匆忙当中难免有失误。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6回:“这是他忙中有失,也是命中造定,归咎何人?”

14绳愆纠谬 [ shéng qiān jiū miù ]

解释 绳:纠正;愆:过失;谬:错误。指纠正过失。

出处 《尚书 冏命》:“绳愆纠谬,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

15补偏救弊 [ bǔ piān jiù bì ]

解释 弊:害处;毛病。补救偏差;纠正错误。

出处 宋 魏翁《鹤山文集》:“臣愿陛下以臣前所陈未喻六条行之,以明白洞达为目前补偏救弊之策。”

16鼻垩挥斤 [ bí è huī jīn ]

解释 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比喻指正错误。

出处 典出《庄子 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17东差西误 [ dōng chà xī wù ]

解释 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池、错误。形容办事不得力。

出处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原约一到任所差人进京图干此事,谁知所去的,多不得力。我这里好不盼望,不甫能勾回个信来,定是东差西误的。”

18强词夺理 [ qiǎng cí duó lǐ ]

解释 指无理强辩;想说成有理的。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19糊里糊涂 [ hú lǐ hú tú ]

解释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难道龚定庵就这么糊里糊涂的给他们药死了吗?”

20邯郸学步 [ hán dān xué bù ]

解释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步:迈步走路。步伐;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

出处 庄周《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21铸成大错 [ zhù chéng dà cuò ]

解释 铸造一把大锉刀。借指造成大错误。错:错刀;古代币名。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昭宗天佑三年》:“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

22顶天立地 [ dǐng tiān lì dì ]

解释 头顶云天;脚踩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也形容敢作敢为;光明磊落。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育王裕禅师法嗣 道场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肩横榔栗,到处行脚。”

23颠三倒四 [ diān sān dǎo sì ]

解释 指错乱没有次序。形容思路、言语、做事等条理不清、颠倒混乱;毫无次序。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卧不安。”

24十全十美 [ shí quán shí měi ]

解释 十分完美;毫无欠缺。

出处 清 陈朗《雪月梅传》:“贤侄出门也得放心,岂不是十全十美。”

25因小失大 [ yīn xiǎo shī dà ]

解释 因贪图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

出处 汉 刘昼《新论》:“灭国亡身为天下笑,以贪小利失其大利也。”

26官运亨通 [ guān yùn hēng tōng ]

解释 运:运气;亨通:顺利;通达。官运很顺利;升得很快。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3回:“正碰着官运亨通,那年修理提工案内,得了个异常劳绩,保举免补本班,以府经补用。”

27弃暗投明 [ qì àn tóu míng ]

解释 弃:背弃;暗:黑暗;明:光明。抛弃反动的一面;投向光明的一面。形容断绝旧的一切;投向新的、有光明的前程。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公何不弃暗投明,共成大业?”

28惩前毖后 [ chéng qián bì hòu ]

解释 惩:警戒:毖:谨慎;小心。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

出处 《诗经 周讼 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29接连不断 [ jiē lián bù duàn ]

解释 连续不间断。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陈设兵卫,自王宫起,直至光家之门,街衢皆满,接连不断。”

30矫枉过正 [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

解释 矫:纠正;枉:弯曲;过正:超过了限度。弯向另一方。把弯曲的东西扭直;超过了限度而弯向另一方。比喻纠正谬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31绳之以法 [ shéng zhī yǐ fǎ ]

解释 绳:准绳;引申为制裁;之:代词代犯法的人;以:用;拿;法:法律;法令。用法律作准绳;给予制裁。

出处 汉 冯衍《上疏自陈》:“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

32罄竹难书 [ qìng zhú nán shū ]

解释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出处 《旧唐书 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33金无足赤 [ jīn wú zú chì ]

解释 足赤:成色十足的金子。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比喻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出处 宋 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34金碧辉煌 [ jīn bì huī huáng ]

解释 金碧;指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辉煌:光辉灿烂。形容建筑物装饰陈设等异常绚丽精彩;光辉灿烂的样子。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绛纱衣,星辰灿烂;芙蓉冠,金碧辉煌。”

35阴差阳错 [ yīn chā yáng cuò ]

解释 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错。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34回:“真是谈督的官运亨通,阴差阳错里倒被他糊里糊涂的扑灭了。”

36颠倒是非 [ diān dǎo shì fēi ]

解释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指善恶不明或故意歪曲事实。

出处 唐 韩愈《唐太学博士施先生墓志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37以讹传讹 [ yǐ é chuán é ]

解释 以:拿;把;讹:谬误;错误的。把本来就不正确的东西流传出去。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

38富丽堂皇 [ fù lì táng huáng ]

解释 富丽:华丽。堂皇:雄伟;盛大。豪华美丽、雄伟壮大。形容建筑物的宏伟壮丽;场面的盛大豪华。也形容诗文辞藻华丽。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只见当朝圣人出的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想着自然要取几篇笔歌墨舞的文章。”

39戴罪立功 [ dài zuì lì gōng ]

解释 身负罪责;争取立下功劳;借以赎罪。

出处 《明史 史可法传》:“以平贼逾期,戴罪立功。”

40混淆是非 [ hùn xiáo shì fēi ]

解释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比喻故意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出处 清 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41良药苦口 [ liáng yào kǔ kǒu ]

解释 良:好;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劝诫、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很有益处。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42言多必失 [ yán duō bì shī ]

解释 言:话;失:失误;错误。话说得多了;一定有失误的地方。

出处 《鬼谷子 本经符》:“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43错综复杂 [ cuò zōng fù zá ]

解释 错:交叉;交错;综:合在一起;错综:纵横交叉。交错综合;重复杂乱。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

出处 《周易 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

44一误再误 [ yī wù zài wù ]

解释 一次错了;二次又错。形容不接受教训;屡犯错误。

出处 《宋史 魏王廷美传》:“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耶?’”

45执迷不悟 [ zhí mí bù wù ]

解释 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出处 《梁书 武帝纪上》:“若执迷不悟,距逆王师,大众一临,刑兹罔赫,所谓火烈高原,芝兰同泯。”

46盖世无双 [ gài shì wú shuāng ]

解释 盖:压倒。世上再没有第二个。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

47讳疾忌医 [ huì jí jì yī ]

解释 讳:忌讳;疾:疾病;忌:怕。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

出处 宋 周敦颐《周子通书 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48大谬不然 [ dà miù bù rán ]

解释 指非常错误;实际完全不是这样。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

49弃旧图新 [ qì jiù tú xīn ]

解释 图:图谋、追求。抛弃旧的、不好的东西;追求新的、正确的东西。

出处 唐 韩愈《昌黎集 上宰相书》第16卷:“忽将弃其旧而新是图,求老农老圃而为师。”

50改过自新 [ gǎi guò zì xīn ]

解释 改正错误;重新做起。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孝文本纪》:“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51破绽百出 [ pò zhàn bǎi chū ]

解释 绽:裂开;破绽:指衣服上的裂口。形容说话、做事漏洞很多。

出处 宋 李侗《李廷平集 答问下》:“却回头看释氏之书,渐渐破绽百出。”

52积非成是 [ jī fēi chéng shì ]

解释 非:谬误;是:正确的东西。长期形成的谬误;久而久之被当作正确的。

出处 清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 原善序》:“治经之士,莫能综贯,习所见闻,积非成是,余言恐未足以振兹坠绪也。”

53累教不改 [ lěi jiào bù gǎi ]

解释 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54一念之差 [ yī niàn zhī chā ]

解释 差:差错。一个念头的差错。

出处 宋 苏轼《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我本三生人,畴昔一念差。”

55古色古香 [ gǔ sè gǔ xiāng ]

解释 (陈设、器物或艺术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古香:古书画散发出的气味。

出处 宋 陆游《小室》:“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

56大梦初醒 [ dà mèng chū xǐng ]

解释 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被错误的东西蒙蔽了许久,开始醒悟过来。

出处 《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57对症发药 [ duì zhèng fā yào ]

解释 针对病根下药。比喻针对缺点错误采取相应办法。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5回:“女人家肚痛得那么利害,怕不是生产,这正是对症发药呢!”

58抱薪救焚 [ bào xīn jiù fén ]

解释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同“抱薪救火”。

出处 《三国志 魏志 陶谦传》“太祖以粮少引军还”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59是非分明 [ shì fēi fēn míng ]

解释 正确和错误非常分明。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故贤圣之君,博观始终,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

60绵绵不绝 [ mián mián bù jué ]

解释 指连续不断。

出处 《逸周书 和寤》:“绵绵不绝,蔓蔓若何?”

61负薪救火 [ fù xīn jiù huǒ ]

解释 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出处 韩非《韩非子 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62高楼大厦 [ gāo lóu dà shà ]

解释 指高大豪华的房屋建筑。

出处 元 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亲戚同高楼大厦,朋友共肥马轻车。”

63杜渐防微 [ dù jiàn fáng wēi ]

解释 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微:微小。错误或坏事刚冒头就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明本》:“昔之达人,杜渐防微,色斯而逝,夜不待旦。”

64鳞次栉比 [ lín cì zhì bǐ ]

解释 鳞次:像鱼鳞那样挨着。栉比:像篦子齿那样并排着。形容像鱼鳞或梳篦的齿那样紧密的排列着。多用以形容房屋或船只密集。

出处 明 陈贞慧《秋园杂佩 兰》:“自长桥以至大街,鳞次栉比,春光皆馥也。”

65扶正祛邪 [ fú zhèng qū xié ]

解释 祛:去除。扶持正气,去除邪气。现用来指扶持好的事物,纠正错误倾向。

出处 傅维康《医药史话·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所以在治疗上就要运用扶正祛邪。”

66死不改悔 [ sǐ bù gǎi huǐ ]

解释 到死也不肯改过悔悟。形容极其顽固;坚持错误。

出处 毛泽东《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少数极顽固的,可能死不改悔,戴着右派帽子进棺材。”

67迷而不反 [ mí ér bù fǎn ]

解释 迷路后不知回来。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钟会传》:“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

68迷而不返 [ mí ér bù fǎn ]

解释 迷路后不知回来。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

出处 汉 王粲《为刘表与袁尚书》:“若使迷而不返,遂而不改,则戎狄蛮夷将有诮让之言。”

69迷途知反 [ mí tú zhī fǎn ]

解释 迷途:迷路;反:反回。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

出处 《南史 陈伯之传》:“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

70一差二错 [ yī chà èr cuò ]

解释 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差错。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孩子也大了,倘或你父亲有个一差二错,又耽搁住了,或者有个门当户对的来说亲。”

71任其自流 [ rèn qí zì liú ]

解释 指不加约束、引导,听任自由发展。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修务训》:“故五谷得遂长。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72如梦初觉 [ rú mèng chū jué ]

解释 见“如梦初醒”。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回:“信陵君如梦初觉,再拜称谢。”

73改过迁善 [ gǎi guò qiān shàn ]

解释 改正错误,变成好的。指去恶就善。

出处 《周易 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74救火投薪 [ jiù huǒ tóu xīn ]

解释 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出处 《邓析子·无厚篇》:“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而硾之以石,救火而投之以薪。”

75救焚投薪 [ jiù fén tóu xīn ]

解释 焚:火灾;薪:柴草。投进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出处 《邓析子 无厚》:“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锤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76救焚益薪 [ jiù fén yì xīn ]

解释 焚:火灾;薪:柴草。添加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出处 清 刘坤一《复李少荃制军》:“所派之营务处何道台,则人更阴狡,以之自辅,是犹救焚而益薪。”

77毫厘千里 [ háo lí qiān lǐ ]

解释 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

78犯颜极谏 [ fàn yán jí jiàn ]

解释 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威严;极谏:以直言规劝(常用下对上)。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79破罐破摔 [ pò guàn pò shuāi ]

解释 比喻有了缺点、错误不改正,反而有意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出处 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我真想破罐破摔,自暴自弃,可是一想到您,我就又觉得不应该那样做。”

80饰非掩过 [ shì fēi yǎn guò ]

解释 同“饰非文过”。

出处 鲁迅《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我虽然也被谥为‘土匪’之一,却并不想为老前辈们饰非掩过。”

81山珍海错 [ shān zhēn hǎi cuò ]

解释 海错:指各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出处 唐 韦应物《长安道》诗:“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炮羔如折葵。”

82差三错四 [ chā sān cuò sì ]

解释 颠倒错乱。

出处 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这小厮本说的丁一确二,这婆子生扭做差三错四。”

83洒心更始 [ sǎ xīn gèng shǐ ]

解释 犹言改过自新。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述赦》:“谋反大逆不道诸犯,不当得赦皆除之,将与士大夫洒心更始。”

84今是昨非 [ jīn shì zuó fēi ]

解释 现在是对的;过去错了。

出处 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85非昔是今 [ fēi xī shì jīn ]

解释 昔:过去。今:现在。认为过去是错误的,现在是正确的。

出处 《宣和书谱·隶书叙论》:“秦并六国一统天下,欲愚黔首,自我作古,往往非昔是今。”

86不追既往 [ bù zhuī jì wǎng ]

解释 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追究。

出处 清 林则徐《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闻该夷平日重一信字,果如本大臣所谕,已来者尽数呈缴,未来者断绝不来,是能悔罪畏刑,尚可不追既往。”

87千差万错 [ qiān chà wàn cuò ]

解释 指差错很多或很大。

出处 梁启超《节本明儒学案·定宇语录》:“学问从身上寻求,纵千差万错,走来走去,及至水穷山尽,终要到这路上来。”

88层见错出 [ céng xiàn cuò chū ]

解释 一件件交错出现.。

出处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89旧病难医 [ jiù bìng nán yī ]

解释 老毛病难于医治。比喻过去的缺点错误难以改正。

出处 明 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三折:“则待作抱官囚,觅不着逃生计,急回头待悔来应迟,又不将心猿意马牢拴系,也不是你本性难移,旧病难医。”

90舛讹百出 [ chuǎn é bǎi chū ]

解释 舛:错乱。讹:错误。错乱的地方很多。一般指书籍的写作或印制不精。

91补漏订讹 [ bǔ lòu dìng é ]

解释 补:补充,填满;讹:错误。补充缺漏,订正错误。

出处 清·叶廷琯《吹网录·钞辑史记正义》:“王板《史记》之外,并博考他书所引,为之补漏订讹,手钞成帖。”

92讹以传讹 [ é yǐ chuán é ]

解释 把本来就是错误的东西妄加传播,越传越错。

出处 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上·爱妾换马》:“不然,长髯紫衣,怪诞幽显之说,何其骇异哉?后人又不考而吟咏焉,讹以传讹也。”

93谬采虚誉 [ miù cǎi xū yù ]

解释 见“谬采虚声”。

出处 梁启超《致伍秩庸星使书》:“自惟庸陋,靡所取裁,顾承过爱,谬采虚誉。”

94豕亥鱼鲁 [ shǐ hài yú lǔ ]

解释 《吕氏春秋 察传》载有“己亥”误作“三豕”的故事。晋葛洪《抱朴子 遐览》:“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后以“豕亥鱼鲁”谓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出处 《吕氏春秋·察传》载有“己亥”误作“三豕”的故事。晋葛洪《抱朴子·遐览》:“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

95蹈其覆辙 [ dǎo qì fù zhé ]

解释 蹈:踩;覆:颠倒;辙:车迹,指道路。重走别人翻车的路。比喻不接受教训,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

出处 鲁迅《致郑振铎》:“实因鉴于自己看了翻板之《芥子园》而恨及创始之王氏兄弟,不欲自蹈其覆辙也。”

96饰非文过 [ shì fēi wén guò ]

解释 粉饰掩盖过失、错误。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贾捐之传》:“顺非而泽,不听而诛。”唐·颜师古注:“谓人有坚为辩言,不以诚质,学于非道,虽博无用,饰非文过,辞语顺泽,不听教命……”

97饰非遂过 [ shì fēi suí guò ]

解释 粉饰错误,养成过失。

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审应》:“公子食我之辨,适足以饰非遂过。”

98马中关五 [ mǎ zhōng guān wǔ ]

解释 犹言鲁鱼亥豕。

出处 唐·颜真卿《干禄字书》序:“备存往制,笔削所误,抑有前闻,岂唯豕上加三,盖亦马中关五。”

99今是昔非 [ jīn shì xī fēi ]

解释 见“今是昨非”。

出处 明·王世贞《觚不觚录》:“若其今是昔非,不觚而觚者,百固不能二三也。”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