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两个人想法不一样的成语

形容两个人想法不一样的成语


1七嘴八舌 [ qī zuǐ bā shé ]

解释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

出处 《好逑传》第五回:“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忽被铁公子拦住,便七嘴八舌地乱嚷。”

2各执一词 [ gè zhí yī cí ]

解释 执:坚持。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形容意见不一致。

出处 巴金《春》:“她看见王氏和觉民各执一词,不能断定谁是谁非。”

3各抒己见 [ gè shū jǐ jiàn ]

解释 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74回:“据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见,出个式子,岂不新鲜些?”

4各持己见 [ gè chí jǐ jiàn ]

解释 持:坚持;保持;见:意见、见解。各人都持自己的见解。

出处 清 黄钧宰《金壶浪墨 堪舆》:“甚至徒毁其师,子讥其父,各持己见,彼此相非。”

5众说纷纭 [ zhòng shuō fēn yún ]

解释 纷纭:言论、事情等多而杂乱。说法多而杂。

出处 元 戴表元《剡源集》第20卷:“然当纯公既没,众说纷纭,卒能坚忍植立。”

6莫衷一是 [ mò zhōng yī shì ]

解释 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指不知哪个正确。形容各种意见都有。得不出一致的看法。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7针锋相对 [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

解释 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的意见、观点、策略、行动等尖锐的对立。也比喻在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言论、行动等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5卷:“夫一切问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8众口难调 [ zhòng kǒu nán tiáo ]

解释 众人的口味很难调配恰当。比喻难以让所有的人都满意。调:调理;调配。

出处 宋 欧阳修《归田录》第一卷:“和傅说之羹,实难调于众口。”

9南辕北辙 [ nán yuán běi zhé ]

解释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

10志同道合 [ zhì tóng dào hé ]

解释 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志趣一致。志:志向;道:道路;信仰。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陈思王植传》:“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11貌合神离 [ mào hé shén lí ]

解释 貌:外表;神:内心。指外表上一致;内心里不一样。形容表面上关系很融洽;而实际上各怀心思。

出处 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得新忘旧》:“自有此宠复,神意即淡然,偶有酬对,亦只貌合神离耳。”

12泾渭分明 [ jīng wèi fēn míng ]

解释 古人认为;渭河水清;泾河水浊;两水合流后;清浊依旧分明。比喻是非清楚;容易区别。

出处 唐 李德裕《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泾渭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

13殊途同归 [ shū tú tóng guī ]

解释 殊:不同的。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出处 《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14大相径庭 [ dà xiāng jìng tíng ]

解释 径:门外的路;庭:门院里的地;径庭:喻相差还很远。两者大不相同;相差很远甚至完全相反。

出处 庄周《庄子 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15各有千秋 [ gè yǒu qiān qiū ]

解释 每个人都有可以流传久远的特长。比喻各有所长;各有优点。千秋:千年;指流传久远。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你们祁家弟兄是各有千秋!”

16众口一词 [ zhòng kǒu yī cí ]

解释 很多人都说同样的话。

出处 唐 令狐楚《谢赐冬衣状》:“自臣而下,万口一声。”

17事与愿违 [ shì yú yuàn wéi ]

解释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出处 三国 魏 稽康《幽愤》诗:“嗟我愤叹,曾莫能俦。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18不谋而合 [ bù móu ér hé ]

解释 谋:计议;商议;合:相合一致。事先没有商量过而彼此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出处 晋 干宝《搜神记》第二卷:“二人之言,不谋而合。”

19口是心非 [ kǒu shì xīn fēi ]

解释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20决一死战 [ jué yī sǐ zhàn ]

解释 拼死一战以决胜负。

出处 《清史稿 文宗本纪》:“周天爵素称勇敢,所保臧纡青练勇可当一面,独不能与贼决一死战耶。”

21议论纷纷 [ yì lùn fēn fēn ]

解释 纷纷:众多、杂乱的样子。表明各种意见的言论多而杂乱。意见不一;说法众多。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新令既出,百姓议论纷纷,或言不便,或言便。”

22截然不同 [ jié rán bù tóng ]

解释 截然: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必然联系。

出处 鲁迅《坟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23见仁见智 [ jiàn rén jiàn zhì ]

解释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出处 《周易 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24百家争鸣 [ bǎi jiā zhēng míng ]

解释 百家: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后指各种政治、学术思想;鸣:指发表意见。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道、法、墨、阴阳、名、纵横、杂、农等名家称为诸子百家。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争论呈现出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今指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

25表里不一 [ biǎo lǐ bù yī ]

解释 表面和内在不一样。

出处 《逸周书 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26心口不一 [ xīn kǒu bù yī ]

解释 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2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27话不投机 [ huà bù tóu jī ]

解释 投机:意见相合。指意见或观点看法等不一致;说不到一起。

出处 元 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我则怕言无关典,话不投机。”

28离心离德 [ lí xīn lí dé ]

解释 心:思想;德:信念。思想不统一;信念不一致。形容人心各异;各行其是。

出处 《尚书 泰誓中》:“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29各执己见 [ gè zhí jǐ jiàn ]

解释 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出处 《人民文学》1976年第3期:“两人争辩到这儿,就有点各执己见,搁不下来。”

30人多口杂 [ rén duō kǒu zá ]

解释 指谈论的人多,各种议论都有。

出处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九回:“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端能造言诽谤主人。”

31天差地别 [ tiān chā dì bié ]

解释 形容差别很大,相差甚远。

32百喙如一 [ bǎi huì rú yī ]

解释 犹言众口一辞。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出处 清 王夫之《孝烈传》:“唯习闻湘人之言,百喙如一者若此。”

33言人人殊 [ yán rén rén shū ]

解释 殊:不同。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曹相国世家》:“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34迥然不同 [ jiǒng rán bù tóng ]

解释 迥然:差距很大的样子。大不相同;相差太远。形容彼此完全不同。

出处 宋 张戒《岁寒堂诗话》:“文章古今迥然不同。”

35各执所见 [ gè zhí suǒ jiàn ]

解释 执:坚持。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出处 宋·钱易《南部新书》:“凡中书有军国政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

36人多嘴杂 [ rén duō zuǐ zá ]

解释 杂:杂乱,多种多样。谈论的人多,说法多种多样。也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闺臣恐人多嘴杂,说话不便,即同良箴,红蕖,紫绡另在一房居住。”

37万口一谈 [ wàn kǒu yī tán ]

解释 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

出处 《宋史·胡铨传》:“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

38异口同音 [ yì kǒu tóng yīn ]

解释 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

出处 南朝·梁·沈约《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39询谋佥同 [ xún móu qiān tóng ]

解释 谓咨询和商议的意见都一致。

出处 《尚书·大禹谟》:“朕志先定,询谋佥同。”

40英雄所见略同 [ yīng 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 ]

解释 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出处 晋 虞溥《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