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不知不觉的成语

形容不知不觉的成语


1不伦不类 [ bù lún bù lèi ]

解释 伦:类。既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正派或不规范。也指将互不相关的事物拿来作比拟。

出处 明 吴炳《疗妒羹 絮影》:“眼中人不伦不类,阱中人不伶不俐。”

2不卑不亢 [ bù bēi bù kàng ]

解释 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须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

3无声无息 [ wú shēng wú xī ]

解释 息:音信;消息。没有声音;没有气息。形容没有声响;不为人觉察。

出处 鲁迅《书信集 1047 至胡风》:“一到里面去,即酱在无聊的纠纷中,无声无息。”

4白驹过隙 [ bái jū guò xì ]

解释 白驹:白色的少壮马;喻指太阳;过隙:经过缝隙。白色的骏马飞快地驰过缝隙。现指日影在缝隙前一扫而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5潜移默化 [ qián yí mò huà ]

解释 潜:暗地里;不见形迹。指人思想、性格在长期的外界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慕贤》:“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6不知不觉 [ bù zhī bù jué ]

解释 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20卷:“圣贤之学是掯掯定定做,不知不觉自然做得彻。”

7光阴似箭 [ guāng yīn sì jiàn ]

解释 时光流逝像飞箭一样迅速。比喻时间消逝得极快。

出处 前蜀 韦庄《关河道中》诗:“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8不偏不倚 [ bù piān bù yǐ ]

解释 偏、倚:不正;歪。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宋 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9不慌不忙 [ bù huāng bù máng ]

解释 不慌张;不忙乱。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只见翠翘不慌不忙地答道。”

10不尴不尬 [ bù gān bù gà ]

解释 “不”是衬字;无实际意义;尴尬:不自然。形容事情或举动不正常、不三不四。也形容处境窘迫;办事被动;左右为难。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0回:“(薛蝌)及见了宝蟾这种鬼鬼祟祟不尴不尬的光景,也觉了几分。”

11耳濡目染 [ ěr rú mù rǎn ]

解释 濡:音如;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 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12日月如梭 [ rì yuè rú suō ]

解释 日和月像穿梭似地运行。比喻光阴过得快。

出处 宋 高登《东溪集 朱黄双砚》:“日月如梭,文籍如海,探讨不及,朱黄敢怠。”

13光阴荏苒 [ guāng yīn rěn rǎn ]

解释 荏苒: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双是新春。”

14不即不离 [ bù jí bù lí ]

解释 即:靠近;离:疏远。既不亲近也不疏远。本是佛教用语;后用来指对待别人的态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远。也用来表示差不离、不离谱(儿)。

出处 《圆觉经》上卷:“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做梦。”

15悄无声息 [ qiǎo wú shēng xī ]

解释 悄:静。静悄悄的,听不到任何声音。指非常寂静。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34回:“此时再听,就悄无声息了。”

16不痴不聋 [ bù chī bù lóng ]

解释 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出处 《宋书 庾炳之传》:“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17耳濡目击 [ ěr rú mù jī ]

解释 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 明 李东阳《刘公神道碑铭》:“古者重世臣将家,盖其韬略技艺,耳濡目击,有不习而能者。”

18耳染目濡 [ ěr rǎn mù rú ]

解释 染:沾染;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7回:“一来也是秉赋了浇漓的薄气,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习就了那轻薄的态度。”

19耳濡目及 [ ěr rú mù jí ]

解释 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 明 吴承恩《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凡此诸条,耳濡目及,默化阴孚,匪言可悉。”

20不丰不杀 [ bù fēng bù shā ]

解释 丰:厚;杀:减少。不奢侈也不啬俭。不增加也不减少。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礼器》:“孔子曰:‘礼不可不省也,礼不同,不丰,不杀。’”

21悄然无声 [ qiǎo rán wú shēng ]

解释 悄然:寂静无声的样子。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音。

出处 唐 白居易《琵琶行》诗:“东舟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22无可奈何 [ wú kě nài hé ]

解释 奈何:如何;怎么办。不得已;没有办法。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23低声下气 [ dī shēng xià qì ]

解释 形容说话时恭顺卑微的样子。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这里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

24惊天动地 [ jīng tān dòng dì ]

解释 惊:惊动;动:震撼。惊动上天;震动大地。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

出处 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25醉生梦死 [ zuì shēng mèng sǐ ]

解释 像在醉梦中那样糊里糊涂地过日子。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确而颓废、沉沦。

出处 宋 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26左右为难 [ zuǒ yòu wéi nán ]

解释 无论怎么办都有困难。指处于某一困境中;不易做出决定。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太太听了,自然是左右为难;但事到其间,实在无法。”

27不干不净 [ bù gān bù jìng ]

解释 净:洁净。指粗俗,下流。淫乱的婉辞。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回:“不知是那里附学的学生,倒欺负他,里头还有些不干不净的话。”

28糊里糊涂 [ hú lǐ hú tú ]

解释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难道龚定庵就这么糊里糊涂的给他们药死了吗?”

29微乎其微 [ wēi hū qí wēi ]

解释 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微:小。

出处 清 杨伦《杜诗镜铨》眉批引蒋弱六云:“写妙技不觉说入自家语,微乎其微。”

30无动于衷 [ wú dòng yú zhōng ]

解释 衷:内心。丝毫没有触动内心。形容对应该动心的事情毫无感触;漠然置之。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闻之漠然良久,若不能无动于衷者。”

31微不足道 [ wēi bù zú dào ]

解释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小;足:值得;道:谈。

出处 清 阎尔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读古人书,遇古人有气谊、事功、文章者,辄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

32装聋作哑 [ zhuāng lóng zuò yǎ ]

解释 假装耳聋口哑。形容故意不理睬;装做不知或不懂;或故意置身事外。也作“装聋做哑”。

出处 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可怎生装聋作哑?”

33蹑手蹑脚 [ niè shǒu niè jiǎo ]

解释 蹑:放轻脚步。形容动作很轻;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随。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周瑞家的会意,忙着蹑手蹑脚的往东边屋里来,只见奶奶拍着大姐儿睡觉呢。”

34难言之隐 [ nán yán zhī yǐn ]

解释 言:说;隐:隐衷;隐情;藏在内心深处的事。难以说出口的隐衷。

出处 清 钱谦益《跋留庵》:“钱氏少为党魁,晚托禅悦,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

35为非作歹 [ wéi fēi zuò dǎi ]

解释 做种种坏事。为:做;歹:指坏事。

出处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我且拿起来,只一口将他吞于腹中,看道可还有本事为非作歹哩。”

36稍纵即逝 [ shāo zòng jí shì ]

解释 纵:放松;逝:失去。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出处 清 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若宽而生玩,则不惟未戒者不戒,即已戒者亦必复食,稍纵即逝,恐不可挽。”

37不骄不躁 [ bù jiāo bù zào ]

解释 骄:骄傲;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

出处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38恍然大悟 [ huǎng rán dà wù ]

解释 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悟:理解、明白。指忽然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五卷:“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39宽宏大量 [ kuān hóng dà liàng ]

解释 宽宏:度量大。形容心胸开阔;度量大;能容人、容事。也作“宽洪大量”。

出处 元 无名氏《鱼樵记》第三折:“我则道相公不知打我多少,元来那相公宽宏大量。”

40仗势欺人 [ zhàng shì qī rén ]

解释 仗:倚仗;依靠。依仗某种权势欺压别人。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他凭师友,君子务本;你倚父兄,仗势欺人。”

41心事重重 [ xīn shì chóng chóng ]

解释 心里挂着很多沉重的顾虑。

出处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二七章:“毛人凤正心事重重地在地毯上来回走着。”

42发愤图强 [ fā fèn tú qiáng ]

解释 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

出处 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应该发愤图强,彻底革命。”

43不言不语 [ bù yán bù yǔ ]

解释 言:讲,说。不说话,闷声不响。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秀娥一心忆着吴衙内,坐在旁边,不言不语,如醉如痴,酒也不沾一滴,箸也不动一动。”

44不上不下 [ bù shàng bù xià ]

解释 上不去,下不来。形容进退两难。

出处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达生》:“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45不可捉摸 [ bù kě zhuō mō ]

解释 捉摸:揣测;预料。指对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也指无法知道对方的用意。

出处 明 谢肇淛《五杂俎 人部四》:“及一厕足,不能自返,而故为不可捉摸之言以掩之。”

46轻手轻脚 [ qīng shǒu qīng jiǎo ]

解释 手脚动作很轻,使没有响声。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忽听得贺司户船中剪刀声响,遂悄悄的轻手软脚,开了窗儿,跨将出去。”

47不破不立 [ bù pò bù lì ]

解释 破:破除;立:建立。不先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起新的。

出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

48一无所知 [ yī wú suǒ zhī ]

解释 一:都;全。什么都不知道;不懂。

出处 唐 白居易《悲哉行》:“朝从博徒饮,暮有娼楼期……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49不紧不慢 [ bù jīn bù màn ]

解释 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相形之下,走也不好,不走也不好;紧走也不好,慢走也不好,不紧不慢也不好;不知怎样才好!”

50不阴不阳 [ bù yīn bù yáng ]

解释 比喻态度不明朗,模棱两可。

出处 京剧《沙家浜》第四场:“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51端端正正 [ duān duān zhèng zhèng ]

解释 形式上、结构上或安排上协调相称,正正规规。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3回:“李逵端端正正朝上拜了三拜,心中想道:‘阿也!少了一拜!’”

52不疾不徐 [ bù jí bù xú ]

解释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

出处 宋 黄庭坚《王纯中墓志铭》:“君调用财力,不疾不徐,劳民劝功,公私以济。”

53不矜不伐 [ bù jīn bù fá ]

解释 矜:自夸;自大;伐:自我夸耀。不骄傲自大;不夸耀自己。

出处 《尚书 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54不雌不雄 [ bù cí bù xióng ]

解释 不阴不阳。指态度暧昧。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9回:“合寄姐说了几次,他又不雌不雄。”

55默化潜移 [ mò huà qián yí ]

解释 同“潜移默化”。

出处 明·吕坤《呻吟语·治道》:“然后民知善之当为,恶之可耻,默化潜移,而服从乎圣人。”

56不蔓不枝 [ bù màn bù zhī ]

解释 蔓:蔓延;枝:生枝节。原指莲茎不蔓延也不分枝。

出处 宋 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7不茶不饭 [ bù chá bù fàn ]

解释 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出处 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 玉簪记 秋江送别>》:“霎时间云雨暗巫山,闷无言,不茶不饭,满口儿何处诉愁烦。”

58不丰不俭 [ bù fēng bù jiǎn ]

解释 指不奢不俭,多少合宜。

出处 见“不丰不杀”。

59不偢不倸 [ bù chǒu bù cǎi ]

解释 偢:同“瞅”,看;倸:同“睬”,理睬。不看也不答理,也指一切事情都不注意。

出处 明 苏复之《金印记 周氏回家》:“妇婿功名不遂回来,一家不偢不倸。”

60不瞅不睬 [ bù chǒu bù cǎi ]

解释 不看也不答理。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姑奶奶平日只敬重的王家哥儿两个,把我们不瞅不睬;我们没来由今日为他得罪严老大。”

61挨饿受冻 [ ái è shòu dòng ]

解释 挨:遭受。指缺衣少食的穷困状况。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长顺儿又每月由高亦陀那里给她领十元的‘救济费’。她一时不至于挨饿受冻。”

62不理不睬 [ bù lǐ bù cǎi ]

解释 指对人或事物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那位金姨太太面罩重霜的不发一言,任凭这边赔尽小心,那边只是不理不睬。”

63不哼不哈 [ bù hēng bù hā ]

解释 不言语,该说而不说。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68章:“马之悦仔细地看着,不哼不哈,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稳稳地落了下来。”

64不稼不穑 [ bù jià bù sè ]

解释 稼:播种;穑:收获谷物。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出处 《诗经 魏风 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65一家之主 [ yī jiā zhī zhǔ ]

解释 家庭的当家人。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秦重道:‘妈妈是一家之主,有甚烦难?’”

66不间不界 [ bù jiān bù jiè ]

解释 见“不尴不尬”。

出处 《朱子语类》卷三四:“圣人全体极至,没那不间不界底事。”

67不瞽不聋 [ bù gǔ bù lóng ]

解释 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好阿公阿婆。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出处 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慎子》逸文:“谚云: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瞽不聋,不能为公。”

68贵不召骄 [ guì bù zhào jiāo ]

解释 见“贵不期骄”。

出处 唐·杜牧《岐阳公主墓志铭》:“贵不召骄,富不期移,是此四者,倏相首尾。”

69耳闻目染 [ ěr wén mù rǎn ]

解释 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 丛维熙《北国草》第一章:“由于他小时候在巴黎耳闻目染的结果,爱情比同龄的年轻人要早醒得多。”

70耳习目染 [ ěr xí mù rǎn ]

解释 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老人自幼生长在北平,耳习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

71不得不尔 [ bù dé bù ěr ]

解释 得:能;尔:如此。不得不这样。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司马芝传》:“今诸典农,各言‘留者为行者宗田计,课其力,势不得不尔。’”

72潜移暗化 [ qián yí àn huà ]

解释 见“潜移默化”。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73浑然无知 [ hún rán wú zhī ]

解释 形容糊里糊涂,什么都不知道。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九回:“那贼浑然不知,不言不语。”

74不古不今 [ bù gǔ bù jīn ]

解释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出处 汉 扬雄《太玄经 更》:“童牛角马,不今不古。

75不荤不素 [ bù hūn bù sù ]

解释 荤:指鱼肉类食品。形容不上不下,不成样子。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6回:“教他奴才好藉口,你放在家里,不荤不素,当做甚么人儿看成?”

76典章文物 [ diǎn zhāng wén wù ]

解释 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出处 《明史·文苑传·徐一夔》:“幸而天历间虞集倣六典法,纂《经世大典》,一代典章文物粗备。”

77不揪不睬 [ bù chǒu bù cǎi ]

解释 不看也不答理。形容待人态度冷淡。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21回:“贼囚根子,他不揪不睬,也是你爹的婊子,许你骂他!”

78贵不期骄 [ guì bù qī jiāo ]

解释 谓显贵的人尽管不希望自己染上骄恣专横的习气,但它仍然在不知不觉中滋长起来了。语本《书·周官》:“位不期骄,禄不期侈。”孔传:“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富不与侈期,而侈自来,骄侈以行己,所以速亡。”

出处 语本《书·周官》:“位不期骄,禄不期侈。”孔传:“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富不与侈期,而侈自来,骄侈以行己,所以速亡。”

79舍正从邪 [ shě zhèng cóng xié ]

解释 舍:放弃;邪:不正当,不正派。舍弃正当的事不做,而去干邪恶的勾当。

出处 汉·仲长统《昌言》:“乃舍正从邪、背道而驰奸,彼独能介然不为,故见贵也。”

80潜濡默化 [ qián rú mò huà ]

解释 犹潜移默化。

出处 刘揆一《黄兴传记》:“今就湘省而论,军学界革命思想,日见发达,市民亦潜濡默化。”

81潜濡默被 [ qián rú mò bèi ]

解释 犹潜移默化。

出处 明·文征明《王武宁去思颂》:“惟夫浚德渊微,潜濡默被,出于至诚,而泯于无迹。”

82不存不济 [ bù cún bù jì ]

解释 支持不住,受不住。形容半死不活的样子。

出处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七卷:“不存不济,香肌瘦损,教俺萦方寸。”

83不当不正 [ bù dāng bù zhèng ]

解释 不:语助词,没有实际意思。表示端端正正。

出处 元 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老汉也分开人丛,不当不正,站在那相公马前。”

84不饥不寒 [ bù jī bù hán ]

解释 不挨饿受冻。生活不愁温饱。

出处 《齐桓晋文之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85不毒不发 [ bù dú bù fā ]

解释 不受凌辱就不能发奋图强。

出处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四折:“你丈人搬调你浑家,故意的索休索离,大雪里赶你出去,男子汉不毒不发。”

86不揪不采 [ bù jiū bù cǎi ]

解释 不理睬。

87不今不古 [ bù jīn bù gǔ ]

解释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出处 西汉 扬雄《太玄经 更》:“童牛角马,不今不古。”范望注:“既不合今,亦不合古。”

88不悱不发 [ bù fěi bù fā ]

解释 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出处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89不愤不启 [ bù fèn bù qǐ ]

解释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出处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90不管不顾 [ bù guǎn bù gù ]

解释 指对人不照料,也指举动莽撞,不顾别人。

91目濡耳染 [ mù rú ěr rǎn ]

解释 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92不明不暗 [ bù míng bù àn ]

解释 明:明亮;暗:昏暗。事实真像被歪曲而不清楚。指不怎么明显,也不怎么秘密。

出处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93不轨不物 [ bù guǐ bù wù ]

解释 轨:轨道,引申为法规;物:典章文物。超出常规和不合乎法则。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五年》:“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

94位不期骄 [ wèi bù qī jiāo ]

解释 指地位高了,就会骄傲。

出处 《书·周官》:“位不期骄,禄不期侈,恭俭惟德,无载尔伪。”

95不皦不昧 [ bù jiǎo bù mèi ]

解释 皦:清白、清晰;昧:糊涂。形容恍恍忽忽,难以捉摸。

出处 春秋·楚·李耳《老子》:“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96不打不相识 [ bù dǎ bù xiāng shí ]

解释 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戴宗道:‘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

97不打不成器 [ bù dǎ bù chéng qì ]

解释 打:打磨,打造。不打造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比喻不教育就不成材,没出息。

出处 艾煊《大江风雷》第二部:“这孩子性子野,你不要姑息他,打、骂都可以,就是不要将就他。不打不成器……”

98不打不成相识 [ bù dǎ bù chéng xiāng shí ]

解释 指经过交手,彼此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

99神不知鬼不觉 [ shén bù zhī guǐ bù jué ]

解释 指形迹隐秘,不为人知。

出处 元 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这烦恼神不知鬼不觉,天来高地来厚。”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