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政治坚定的成语

形容政治坚定的成语


1背暗投明 [ bèi àn tóu míng ]

解释 背:背弃;投:投奔。指背离黑暗,投向光明。比喻背离昏主,投向明君。

出处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楔子:“贤臣择明主而仕,背暗投明,古之常理也。”

2岸谷之变 [ àn gǔ zhī biàn ]

解释 岸:喻指高位。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

出处 《诗经 小雅 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3捭阖纵横 [ bǎi hé zòng héng ]

解释 捭阖,开合。纵横,合纵和连横的简称。以辞令探测、打动别人,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分化与争取的手段。

出处 元胡祗遹《木兰花慢 赠歌妓》词:“看捭阖纵横,东强西弱,一转危机。”

4一鸣惊人 [ yī míng jīng rén ]

解释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5出类拔萃 [ chū lèi bá cuì ]

解释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类;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6神机妙算 [ shén jī miào suàn ]

解释 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出处 宋 赵佶《念奴娇》:“妙算神机,须信道,国手都无勍敌。”

7出口成章 [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

解释 章:篇章。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

8废寝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解释 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

出处 南朝 齐 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9埋头苦干 [ mái tóu kǔ gàn ]

解释 埋头:一直低着头;苦干:尽心尽力地干。形容工作勤奋、努力。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10刚正不阿 [ gāng zhèng bù ē ]

解释 刚:刚直;直:正直;不阿:不逢迎。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11运筹帷幄 [ yùn chóu wéi wò ]

解释 运筹:筹划;策划。帷幄:军中营帐。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12两袖清风 [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解释 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后比喻做官的时候;十分清廉;除 衣袖中的清风之外;别无所有。现也指清贫;没有财产。也作“清风两袖”。

出处 元 魏初《送杨季梅》诗:“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13足智多谋 [ zú zhì duō móu ]

解释 足够的才智;大量的计谋。形容善于动脑筋出主意。谋:计谋。

出处 元 无名氏《锦云堂暗定连环计》:“老夫遍观朝中,足智多谋,无如司徒者。”

14默默无闻 [ mò mò wú wén ]

解释 默默:没有声息;闻:出名。无声无息;不为人知。

出处 明 李桢《剪灯余话》:“而使之昧昧无闻,安得不饮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15身先士卒 [ shēn xiān shì zú ]

解释 指作战时将帅亲自冲在士兵的前面;奋勇杀敌。现多用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的前面。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

16明察秋毫 [ míng chá qiū háo ]

解释 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17德才兼备 [ dé cái jiān bèi ]

解释 品德和能力都具备。兼备:都具备。

出处 《元史 丰臧梦解传》:“乃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

18青出于蓝 [ qīng chū yú lán ]

解释 青:靛春;蓝:蓼蓝;一种含有靛青素的草。靛青从蓼蓝草中炼出来;但颜色比蓼蓝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9弃暗投明 [ qì àn tóu míng ]

解释 弃:背弃;暗:黑暗;明:光明。抛弃反动的一面;投向光明的一面。形容断绝旧的一切;投向新的、有光明的前程。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公何不弃暗投明,共成大业?”

20大智若愚 [ dà zhì ruò yú ]

解释 很有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蠢。

出处 宋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21光明磊落 [ guāng míng lěi luò ]

解释 磊落:错落分明;引申指人洒脱不拘;直率开朗。指心地光明正大;胸怀坦白。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74卷:“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22兢兢业业 [ jīng jīng yè yè ]

解释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业业:担心害怕的样子。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出处 《诗经 大雅 云汉》:“早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23后继有人 [ hòu jì yǒu rén ]

解释 继:继承。指后面有继承的人。

出处 艾芜《鞍钢呵,我回来了》:“这是后继有人,令人喜悦不止。”

24孜孜不倦 [ zī zī bù juàn ]

解释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出处 《尚书 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 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 蜀书 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25大巧若拙 [ dà qiǎo ruò zhuō ]

解释 真正灵巧的人;不自炫耀;表面上却好像很笨拙。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26廉洁奉公 [ lián jié fèng gōng ]

解释 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指人不贪污;不受贿;一心为公。

出处 孙力《都市风流》第12章:“你廉洁奉公,不就是个大公务员吗?”

27谦虚谨慎 [ qiān xū jǐn shèn ]

解释 谦虚:虚心;不自满;谨慎:慎重小心。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

出处 《晋书 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28经天纬地 [ jīng tiān wěi dì ]

解释 经、纬:南北纵线为经;东西横线为纬;引申为治理、规划。比喻经营规划治理。形容人的才能极大。

出处 《国语 周语》:“经之以天,纬之以地,经纬不爽,文之象也。”北周 庾信《拟连珠》:“盖闻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

29成竹在胸 [ chéng zhú zài xiōng ]

解释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出处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30政出多门 [ zhèng chū duō mén ]

解释 政令出自许多部门。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鲁之有季孟,犹晋之有栾范也,政令于是乎成。今其谋曰:‘晋政多门,不可从也。’”

31料事如神 [ liào shì rú shén ]

解释 料事:揣度事情的发展和结局。如神:形容极其奇妙灵验或预料事情非常准确。预料事情就如同神一样。形容对事情的预料和事情发生的完全一样。

出处 宋 杨万里《提刑徽猷检正王公墓志铭》:“公器识宏深,襟度宽博,议论设施加人数等,料事如神,物无遁情。”

32一丝不苟 [ yī sī bù gǒu ]

解释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33高风亮节 [ gāo fēng liàng jié ]

解释 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34死而后已 [ sǐ ér hòu yǐ ]

解释 已:停止;完毕。死了以后方才停止。指一生努力奋斗;一直到死为止。奉献了一切。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5尽心尽力 [ jìn xīn jìn lì ]

解释 指费尽心力。

出处 《晋书 王坦之传》:“且受遇先帝,绸缪缱绻,并志竭忠贞,尽心尽力,归诚陛下,以报先帝。”

36大义凛然 [ dà yì lǐn rán ]

解释 临难不苟的节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为了正义而坚强不屈。大义:正义、正气;凛然:严肃使人敬畏的样子。

出处 清 顾炎武《日知录 孙氏西斋录》:“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37八斗之才 [ bā dǒu zhī cái ]

解释 八斗:指量多;才:才华。旧时比喻人才学丰富;诗文多而华美。

出处 唐 李商隐《可叹》诗:“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38公而忘私 [ gōng ér wàng sī ]

解释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自己的私利。

出处 汉 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39文韬武略 [ wén tāo wǔ lüè ]

解释 文有计谋;武有策略。指智勇双全。韬、略:《六韬》、《三略》是古代的兵书;后来称用兵的计谋策略叫韬略。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7回:“你便有文韬武略,怎逃出地网天罗?”

40见微知著 [ jiàn wēi zhī zhù ]

解释 微:微小;著:明显。看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出处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41别具只眼 [ bié jù zhī yǎn ]

解释 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比喻有独到的见解。

出处 宋 杨万里《送彭元忠县丞北归》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42诲人不倦 [ huì rén bù juàn ]

解释 诲:教导;诱导;倦:厌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3情急智生 [ qíng jí zhì shēng ]

解释 情况紧急时;突然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2回:“汤升情急智生,忽然想出一条注意。”

44有口难辩 [ yǒu kǒu nán biàn ]

解释 虽然有口;却难以分辩清楚。常指含冤受屈但又无处申诉。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孟夫人有口难辩,倒被他缠住身子,不好动身。”

45成王败寇 [ chéng wáng bài kòu ]

解释 成功的人称王称帝,失败者沦为草寇。

出处 柳亚子《题战史》诗:“成王败寇漫相呼,直笔何人纵董狐。”

46桃李争妍 [ táo lǐ zhēng yán ]

解释 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8回:“四时赏玩,各有风光;春赏燕游堂,桃李争妍。”

47旷世奇才 [ kuàng shì qí cái ]

解释 旷世:当代没有能相比的。指当代少见的奇才。

出处 明 屠隆《彩毫记 祖饯都门》:“李公旷世奇才,正宜匡扶社稷。”

48冰雪聪明 [ bīng xuě cōng míng ]

解释 比喻人聪明非凡。

出处 唐 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坐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49机变如神 [ jī biàn rú shén ]

解释 机变:机智、权变。机智权变,神奇莫测。

出处 宋 陆游《南唐书 宋齐丘传论》:“世言江南精兵十万,而长江天堑,可当十万;国老宋齐丘,机变如神,可当十万。”

50称帝称王 [ chēng dì chēng wáng ]

解释 帝:帝王;王:君王。比喻凭借势力,飞扬跋扈,独断专行,狂妄自大。

出处 三国·魏·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51深谷为陵 [ shēn gǔ wéi líng ]

解释 深谷变成山陵。常喻人世间的重大变迁。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32年》:“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故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52高岸为谷 [ gāo àn wéi gǔ ]

解释 谷:两山间的凹处。高岸变成山谷。比喻世事变迁巨大或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翟酺传》:“自去年以来,灾谴频数,地坼天崩,高岸为谷。”

53明见万里 [ míng jiàn wàn lǐ ]

解释 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预见。

出处 清 李渔《比目鱼 征利》:“真可谓明见万里,智察秋毫。”

54大展经纶 [ dà zhǎn jīng lún ]

解释 经纶:整理丝缕,比喻治理国家,也指政治才能。充分施展政治才能。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55巧发奇中 [ qiǎo fā qí zhòng ]

解释 发:射箭,比喻发言。形容善于乘机发表意见,后能为事实所证实。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孝武本纪》:“少君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