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舌战群儒的意思
shézhànqún

舌战群儒



成语拼音 shé zhàn qún rú

成语注音 ㄕㄜˊ ㄓㄢˋ ㄑㄨㄣˊ ㄖㄨˊ

成语简拼 SZQR

成语解释 舌战:激烈辩论。
儒:儒生,旧指读书人。
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
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成语繁体 舌戰羣儒

感情色彩 舌战群儒是中性词。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口才好。

成语造句 诸葛亮舌战群儒,薛综谓刘玄德乃织席败履之徒。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 更多造句>>>

成语故事 历史背景是曹操亲率大军想要荡平江东孙权,孙权手下文臣主和,武将主战,相持不下,这是鲁肃请来诸葛亮来劝孙权,亮与孙权的一群文臣进行激烈的争辩, ... 查看故事>>>

使用场景 形容精彩辩论形容辩论场景形容赛事精彩形容人说话直形容讨论场面激烈形容人很健谈形容三国演义人物形容打得很激烈形容一个人爱说话形容共同交流

成语谜语 诸葛亮出使东吴


英语翻译 argue heatedly with a group of learned men(have a heated dispute with a group of scholars)


相关汉字

成语组词

相关成语

舌战群儒造句

  • 1、可是,所谓的“舌战群儒”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 2、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 3、在唱腔上,诸葛亮“舌战群儒”时,与东吴群僚70多句的唱段一气呵成,妙趣横生。
  • 4、我自然知道正是鲁肃的到访才促成了孙刘联盟,等下他们见面之后,诸葛亮便要和鲁肃过江,舌战群儒,一展风采。
  • 5、面如冠玉的诸葛孔明,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弹琴退懿,何其智哉;江东“小霸王”。
  • 6、何昊舌战群儒,以一己之力战胜八名夫子,连大夫子都避其锋芒。
  • 7、从韩寒今年制造的各种舌战群儒的事件来看,这小子没有处过下风,而与之碰撞的人,常常被韩寒出其不意刺中要害。
  • 8、阁下便是舌战群儒、提出’四五说‘,年纪轻轻便入朝为官的杨帆。
  • 9、哎!要是老妈生活在古代三国,那舌战群儒的美名那还有诸葛亮的份了,叶林异想天开的幻想着。
  • 10、出使东吴是有的,但舌战群儒是没有的,其他赤壁之战的事比如借东风,草船借箭都是没有的。
  • 11、家喻户晓的故事是:智激周瑜、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等等。
  • 12、三国人物故事蜡像室:舌战群儒、苦肉计、连环计、蒋干盗书、草船借箭、二乔绣屏、孔明祭风七组蜡像讲述了三国赤壁之战时七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 13、秀发,斩关夺将,舌战群儒
  • 14、婷尤其欣佩他在谈判桌上舌战群儒、力挽狂澜的魄力。
  • 15、每次我都是舌战群儒
  • 16、米河舌战群儒,拿酱缸做文章,令马知府等人尴尬无比。
  • 17、诸葛亮到东吴后舌战群儒,说动孙、刘两家合兵共抗曹操。
  • 18、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是很值得欲施把柄的谈判人员研习的。
  • 19、可以说,是刘备成就了他。因为在那个时代里,不会有哪位君主会委身去请他的。所以,诸葛亮一生为了汉室的复兴献出了毕生心血。他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这些都一次次显示了他所坚持到目标。
  • 20、他能说会道,赤壁前夕曾在孙权大帐中舌战群儒,说得孙权无言以对。北伐时朞,两军对阵,他骂得前去对骂的魏使王朗口吐鲜血,气绝身亡。因此世人都说他的三寸肉舌可以杀人,世上可以以此项与他匹敌之人是少之又少。
舌战群儒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