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非常隐蔽的成语

形容非常隐蔽的成语


1匿影藏形 [ nì yǐng cáng xíng ]

解释 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出处 元 高文秀《黑旋风》:“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2避影敛迹 [ bì yǐng liǎn jì ]

解释 指隐蔽起来,不露形迹。

出处 宋 叶适《刘建翁墓志铭》:“已而敷畅折衷,隐情遁节,如镱见象,奸民未尝不避影敛迹也。”

3避影匿形 [ bì yǐng nì xíng ]

解释 指隐蔽起来,不露形迹。

出处 清 侯方域《南省试策二》:“昔人所谓非亲非故,何由习知之也。此二者已当不同观,而况于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一举,为身累者乎?”

4鸱张鼠伏 [ chī zhāng shǔ fú ]

解释 比喻时而嚣张,时而隐蔽。

出处 《明史·贵州土司传序》:“蛮人鸱张鼠伏,自其常态。”

5销声匿迹 [ xiāo shēng nì jì ]

解释 不出声;不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销:消失。

出处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6藏龙卧虎 [ cáng lóng wò hǔ ]

解释 龙、虎:比喻不平常的人物。隐藏着的龙;睡卧着的虎。比喻潜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或英雄。

出处 北周 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7销声敛迹 [ xiāo shēng liǎn jì ]

解释 犹言销声匿迹。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

8遁名匿迹 [ dùn míng nì jì ]

解释 遁:隐藏;匿:藏匿。隐姓埋名,不让人闻知。

出处 宋·苏舜钦《粹隐堂记》:“一不与细合,则飒然远举,遁名匿迹,惟恐有闻于人也。”

9藏形匿影 [ cáng xíng nì yǐng ]

解释 藏、匿:隐藏。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出处 《邓析子 无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无私。”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