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不得不离开的成语

形容不得不离开的成语


1锲而不舍 [ qiè ér bù shě ]

解释 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恋恋不舍 [ liàn liàn bù shě ]

解释 恋恋:留恋;舍:放下、离开。形容很留恋;不舍得离开。也作“恋恋难舍”。

出处 宋 王明清《挥塵后录》第六卷:“促膝剧谈,恋恋不忍舍。”

3难舍难分 [ nán shě nán fēn ]

解释 形容关系密切,感情融洽,难以取舍。

出处 老舍《老张的哲学》:“这样难舍难分的洒泪而别。”

4依依不舍 [ yī yī bù shě ]

解释 依依:恋慕的样子;舍:放开。形容对人或地方十分留恋;不忍离去。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次早,老婆婆起身,又留吃了早饭,临去时依依不舍,在破箱子内取出一件不曾开折的罗衫出来相赠。”

5生离死别 [ shēng lí sǐ bié ]

解释 活人之间的分离就像与死者永别一样。形容很难再见面或永远分别。

出处 《陈书 徐陵传》:“况吾生离死别,多历暄寒,孀室婴儿,何可言念。”

6爱不释手 [ ài bù shì shǒu ]

解释 释:放开。喜爱到不肯放手。

出处 清 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小暑日,王叔眉学博自武林归,以娱园主人画团扇相赠……儿起坐桃笙上,爱不释手。”

7流连忘返 [ liú lián wàng fǎn ]

解释 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返:回;归。指沉迷于游乐而忘归。后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返谓之流,从流上而忘返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茺,乐酒无厌谓之亡。”

8依依惜别 [ yī yī xī bié ]

解释 依依:留恋且不忍分离的样子;惜别:舍不得分别。形容十分留恋;舍不得分开。

出处 宋 陆游《舟中对月》:“百壶载酒游凌云,醉中挥袖别故人,依依向我不忍别,谁似峨嵋半轮月。”

9不吝珠玉 [ bù lìn zhū yù ]

解释 吝:舍不得。不要舍不得好的东西。恳切希望别人给予指教的谦词。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恰好听得树上黄莺巧啭,就对拜住道:‘老夫再欲求教,将《满江红》调赋“莺”一首,望不吝珠玉,意下如何?’”

10难分难舍 [ nán fēn nán shě ]

解释 舍:放下;分:分离、分别。形容感情很好;不忍分离。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难舍难分,所以一直就在船上打了‘水公馆’。”

11留恋不舍 [ liú liàn bù shě ]

解释 依恋着不愿去。形容依依惜别的情貌。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玄德曰:‘吾初见子龙,便有留恋不舍之情。今幸得相遇!’”

12乐而忘返 [ lè ér wàng fǎn ]

解释 返:回还。快乐得忘了回去。形容沉迷于某种场合;舍不得离开。

出处 《晋书 符坚载记上》:“坚尝如邺,狩于西山,旬余,乐而忘返。”

13不吝指教 [ bù lìn zhǐ jiào ]

解释 吝:吝惜;舍不得。不要吝惜指示教导。也作“不吝赐教”。

出处 毛泽东《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一致》:“我现在提出我对上述各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是否有当,希望读者不吝指教。”

14恋恋难舍 [ liàn liàn nán shě ]

解释 见“恋恋不舍”。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五回:“子牙恋恋难舍,有两极仙翁上前言曰:‘子牙!机会难逢,时不可失;况天数已定,自难逃躲。你虽是下山,待你功成之时,自有上山之日。’”

15杨柳依依 [ yáng liǔ yī yī ]

解释 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依依:轻柔的样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16留连不舍 [ liú lián bù shě ]

解释 依恋着不愿去。形容依依惜别的情貌。同“留恋不舍”。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二回:“杨大郎见他爱这粉头,留连不舍。”

17迷恋骸骨 [ mí liàn hài gǔ ]

解释 迷恋: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骸骨:尸骨。迷恋着尸骨。比喻舍不得丢弃陈旧腐朽的事物。

出处 梁实秋《旧》:“最可怕的是,倡言守旧,其实只是迷恋骸骨;唯新是骛,其实只是摭拾皮毛,那就是新旧之间两具失之了。”

18出内之吝 [ chū nèi zhī lìn ]

解释 见“出纳之吝”。

19强聒不舍 [ qiǎng guō bù shě ]

解释 聒:声音吵闹;舍:舍弃。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

20无可奈何 [ wú kě nài hé ]

解释 奈何:如何;怎么办。不得已;没有办法。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21夜以继日 [ yè yǐ jì rì ]

解释 以:用;拿;继:继续连接。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地工作。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22乐不思蜀 [ lè bù sī shǔ ]

解释 蜀:指三国时蜀国。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出处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23事与愿违 [ shì yú yuàn wéi ]

解释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出处 三国 魏 稽康《幽愤》诗:“嗟我愤叹,曾莫能俦。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24身不由己 [ shēn bù yóu jǐ ]

解释 受外界或内心的影响;自身的活动由不得自己;不受自己的支配。

出处 《宋元戏文辑佚 陈巡检梅岭失妻》:“瓜期信通,为着功名,奔走西东。见说出路自觉心慵,身不由己,意冲冲。”

25强人所难 [ qiǎng rén suǒ nán ]

解释 强:勉强。勉强别人做不愿做或做不到的事情。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百花仙子道:‘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岂肯颠倒阴阳,强人所难。’”

26因小失大 [ yīn xiǎo shī dà ]

解释 因贪图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

出处 汉 刘昼《新论》:“灭国亡身为天下笑,以贪小利失其大利也。”

27迫不得已 [ pò bù dé yǐ ]

解释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将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为首,公深辞让,迫不得已,然后受诏。”

28难言之隐 [ nán yán zhī yǐn ]

解释 言:说;隐:隐衷;隐情;藏在内心深处的事。难以说出口的隐衷。

出处 清 钱谦益《跋留庵》:“钱氏少为党魁,晚托禅悦,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

29不以为然 [ bù yǐ wéi rán ]

解释 然:对;不错。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有轻视的意思。

出处 宋 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30絮絮叨叨 [ xù xù dāo dāo ]

解释 形容说话罗嗦,唠叨。

出处 明 汤显祖《紫箫记 胜游》:“自成了人后,夜里和李郎絮叨叨到四五更鼓,番来覆去,那里睡来?”

31欲罢不能 [ yù bà bù néng ]

解释 罢:停;歇。想停止却又收不住。指因各种原因(包括迫于形势)无法中止。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32买椟还珠 [ mǎi dú huán zhū ]

解释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却退还了匣子里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出处 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33箭在弦上 [ jiàn zài xián shàng ]

解释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情况紧急;采取某种行动已成为必然之势。

出处 三国 魏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34难分难解 [ nán fēn nán jiě ]

解释 指双方争吵、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有时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分不开。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9卷:“为些风情事,做了出来,正在难分难解之际,忽然登第。”

35贪生怕死 [ tān shēng pà sǐ ]

解释 贪:贪恋。贪图生存;惧害死亡。形容为了活命而失去正义的原则。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文三王传》:“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日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病,徼幸得逾于须臾。”

36万不得已 [ wàn bù dé yǐ ]

解释 无可奈何;不得不这样做。万:绝对;万万。

出处 明 焦竑《玉堂丛语》:“汝父欲保全身家,万不得已,姑借我以免祸耳。”

37未能免俗 [ wèi néng miǎn sú ]

解释 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风俗习惯。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38惺惺相惜 [ xīng xīng xiāng xī ]

解释 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他若是共小生,厮觑定,隔墙儿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39流连忘反 [ liú lián wàng fǎn ]

解释 留恋不舍,忘记返回。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5回:“人君之宴乐有常,未闻流连忘反。”

40畏缩不前 [ wèi suō bù qián ]

解释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出处 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七卷:“唐子方始弹张尧佐,与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公,,则吴奎畏缩不前,当时谓拽动阵脚。”

41委曲求全 [ wěi qū qiú quán ]

解释 勉强地去将就别人;以求得保全。也形容为顾全大局而做出忍让的姿态。委曲:曲意迁就。

出处 宋 欧阳修《滁州谢上表》:“知臣幸逢主圣而敢危言,悯臣不顾身微而当众怨,始终爱惜,委曲求全。”

42刺刺不休 [ cì cì bù xiū ]

解释 刺刺:多话的样子。形容说话唠叨,没完没了。

出处 唐 韩愈《送殷员外序》:“出门惘惘,有离别可怜之色。持被入直三省,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休。”

43不舍昼夜 [ bù shě zhòu yè ]

解释 舍:放弃。不分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出处 春秋 孔子《论语 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4情非得已 [ qíng fēi dé yǐ ]

解释 情况出于不得已。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2回:“适才躲避桌下,自知失仪露丑,实系情非得已,诸位姐姐莫要发笑。”

45矢在弦上 [ shǐ zài xián shàng ]

解释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出处 三国 魏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46怕死贪生 [ pà sǐ tān shēng ]

解释 同“贪生怕死”。

出处 《汉书·文三王传》:“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月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佯)病,徼幸得逾于须臾。”

47形势逼人 [ xíng shì bī rén ]

解释 指形势发展很快,迫使人不得不更加努力。

出处 谢觉哉《冷和热》:“‘热’可以逼得喜冷的人也热起来,形势逼人,不热不可。”

48风俗习惯 [ fēng sú xí guàn ]

解释 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

出处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不尊重人家的风俗习惯,自以为是,看不起人家。”

49难舍难离 [ nán shě nán lí ]

解释 形容相互感情很深,不忍分离。

出处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一章:“娘儿两个难舍难离地依偎着走出门口,沿着村旁小道朝西南走。”

50忍痛割爱 [ rěn tòng gē ài ]

解释 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指不是出自本意忍痛地放弃心爱的东西。

出处 王朔《我是你爸爸》:“爱情嘛,不管早晚,不分先后,我忍痛割爱。”

51伯劳飞燕 [ bó láo fēi yàn ]

解释 借指离别的亲人或朋友。

出处 《玉台新咏 古词〈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52书不释手 [ shū bù shì shǒu ]

解释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出处 《北史·牛弘传》:“[牛弘]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

53死别生离 [ sǐ bié shēng lí ]

解释 永久的离别或难期再见的离别。

出处 元·柯丹丘《荆钗记·见母》:“死别生离辞故里,经历尽万种孤栖。”

54读不舍手 [ dú bù shě shǒu ]

解释 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出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参寥》:“爱其诗,读不舍手;属其谈,挽不听去。”

55出纳之吝 [ chū nà zhī lìn ]

解释 亦作“出内之吝”。舍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气。

出处 《论语·尧白》:“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内之吝谓之有司。’”

56念念不舍 [ niàn niàn bù shě ]

解释 念念:一遍遍地思念。时刻思念,永不忘记。

出处 梁启超《节本明儒学案·忠宪高景逸先生攀龙》:“立坐食息,念念不舍。”

57不得不尔 [ bù dé bù ěr ]

解释 得:能;尔:如此。不得不这样。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司马芝传》:“今诸典农,各言‘留者为行者宗田计,课其力,势不得不尔。’”

58三叠阳关 [ sān dié yáng guān ]

解释 即《阳关三叠》。琴曲。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后泛指送别的曲调。

出处 宋 周邦彥《苏幕遮》词:“《三叠阳关》声渐杳。断雨残云,只怕巫山晓。”

59眷眷之心 [ juàn juàn zhī xīn ]

解释 眷眷:爱恋。依恋不舍之心。

出处 汉 荀悦《汉纪 文帝纪下》:“既定汉室,建立明主,眷眷之心,岂有异哉。”

60离情别绪 [ lí qíng bié xù ]

解释 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

出处 宋 柳永《昼夜乐》:“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61聊复尔耳 [ liáo fù ěr ěr ]

解释 姑且如此而已。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62惜指失掌 [ xī zhǐ shī zhǎng ]

解释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出处 《南史 阮佃夫传》:“佃夫拂衣出户,曰:‘惜指失掌邪?’”

63还珠买椟 [ hái zhū mǎi dú ]

解释 同“买椟还珠”。

出处 清·蒋士铨《临川梦·送尉》:“篇成各自观,笑还珠买椟、胠箧探丸,英雄欺世,久之毕竟难瞒。”

64计无付之 [ jì wú fù zhī ]

解释 再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不得不这样。

出处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

65雨恨云愁 [ yǔ hèn yún chóu ]

解释 ①感觉上以为可以惹人愁怨的云和雨。②喻男女间离别之情。

出处 宋·王禹偁《点绛唇·感兴》词:“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宋·柳永《曲玉管》词:“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忌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66贫不学俭 [ pín bù xué jiǎn ]

解释 谓穷人不必学俭而不得不俭。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任城陈萧王彰传论》:“其此之谓欤”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曰:“谚言‘贫不学俭,卑不学恭’,非人性分也,势使然耳。”

67跼天蹐地 [ jú tiān jí dì ]

解释 跼:弯腰;蹐:前脚接后脚地小步走。形容惶恐不安的样子,也指窘迫无路的样子。

出处 《诗经 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68低首下气 [ dī shǒu xià qì ]

解释 形容有所畏惧而不得不屈服。

69违乡负俗 [ wéi xiāng fù sú ]

解释 离别家乡,违背世俗。

出处 南朝·陈·徐陵《劝进梁元帝表》:“昔苏季、张仪违乡负俗,尚复招三方以事赵,请六国以尊秦。”

70迟迟吾行 [ chí chí wú xíng ]

解释 迟迟:慢慢地。原指慢慢考虑考虑再走。形容恋恋不舍地离开。

71双凫一雁 [ shuāng fú yī yàn ]

解释 汉苏武出使匈奴被羁,归国时留别李陵的诗中有“双凫俱北飞,一雁独南翔”之句。后以“双凫一雁”为感伤离别之词。

72餬口四方 [ hú kǒu sì fāng ]

解释 餬:通“糊”;餬口:寄食。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餬其口于四方。”

73似箭在弦 [ sì jiàn zài xián ]

解释 好像箭已经搭在弓弦上,不得不发。

出处 茅盾《子夜》八:“一句问话,似箭在弦,直冲到眉卿的脸上了。”

74实逼处此 [ shí bī chǔ cǐ ]

解释 指为情势所迫,不得不这样。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

75河梁之谊 [ hé liáng zhī yì ]

解释 河梁:桥,指送别之地。指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情谊。

出处 汉·李陵《与苏武》:“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76东劳西燕 [ dōng láo xī yàn ]

解释 劳:伯劳。比喻情侣、朋友离别。

出处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杂曲歌辞八 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77计无复之 [ jì wú fù zhī ]

解释 指再无别的办法可想,不得不这样。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论》:“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

78爱别离苦 [ ài bié lí kǔ ]

解释 佛家语,指亲爱的人离别的痛苦。

出处 《瑜伽师地论》第61卷:“何云何爱别离苦?当知此苦,亦由五相。”

79不得已而为之 [ bù dé yǐ ér wéi zhī ]

解释 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出处 宋·辛弃疾《九议》:“岁币郊祀之费,是不得已而为之者。”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