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好事的成语

形容好事的成语


1大喜过望 [ dà xǐ guò wàng ]

解释 望:希望。结果超过了原来所期望的;因而非常高兴(过:超过;望:期望 )。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英布传》:“布大怒,悔来,欲自杀。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2功德无量 [ gōng dé wú liàng ]

解释 世界各地:功业和德行;无量:无法计算。旧时指功劳恩德非常大。现多用来称赞做了好事。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南阳慧忠国师》:“功德无量,非口所说,非意所陈。”

3喜从天降 [ xǐ cóng tiān jiàng ]

解释 喜事从天上掉下来。形容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好事;也指为此特别高兴。

出处 元 马致远《青衫泪》:“贵脚踏贱地,使下官喜从天降。”

4喜出望外 [ xǐ chū wàng wài ]

解释 望:希望;意料。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

出处 宋 苏轼《与李之仪》:“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5好事多磨 [ hǎo shì duō mó ]

解释 磨:艰难、障碍。指好的事情在进行的过程中往往要经历许多波折。也指真挚的爱情经常经历曲折。

出处 宋 晁端礼《安公子》:“是即是,从来好事多磨难。”

6乐善好施 [ lè shàn hào shī ]

解释 乐、好:喜欢;愿意;善:做好事;施:施舍。乐意做好事;喜欢施舍。形容慷慨解囊;乐于助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乐书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7博施济众 [ bó shī jì zhòng ]

解释 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8助人为乐 [ zhù rén wéi lè ]

解释 把帮助别人作为一种快乐。

出处 冰心《咱们的五个孩子》:“在我们的新社会里,这种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可以说是天天在发生,处处在发生。”

9成人之美 [ chéng rén zhī měi ]

解释 成:成全;帮助;美:好事。成全别人的好事。也指帮助别人实现其美好的愿望。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10扶危济困 [ fú wēi jì kùn ]

解释 扶:帮助;支持;济:拯救。扶持、救济生活困苦、处境危急的人。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11传为美谈 [ chuán wéi měi tán ]

解释 美谈:人们津津乐道的好事。指传扬开去,成为人们赞美、称颂的事情。

出处 《公羊传 闵公二年》:“鲁人至今以为美谈。

12大发慈悲 [ dà fā cí bēi ]

解释 比喻起善心,做好事。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伏望母亲大人,大发慈悲,优容苦志。”

13乐成人美 [ lè chéng rén měi ]

解释 乐于成全人家的好事。

出处 清·叶廷琯《吹网录·建康集足本》:“与余无一日之雅,乃慨然乐成人美。”

14扶危济急 [ fú wēi jì jí ]

解释 犹扶危济困。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沪……中遭艰巨,笃行靡改,扶危济急,公私两全。”

15扶倾济弱 [ fú qīng jì ruò ]

解释 倾:倒塌,这里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难的人,救济弱小的人。

出处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倾济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会价记着想念着。”

16好事天悭 [ hǎo shì tiān qiān ]

解释 见“好事多悭”。

出处 元·关汉卿《青杏子·离情》曲:“常言道好事天悭。美姻缘他娘间阻,生拆散鸾交凤友。”

17积善成德 [ jī shàn chéng dé ]

解释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出处 《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18珠璧联辉 [ zhū bì lián huī ]

解释 同“珠璧交辉”。

出处 元·王结《偶感》诗:“凤麟呈瑞吾何与,珠璧联辉世岂多。”

19见善必迁 [ jiàn shàn bì qiān ]

解释 迁:去恶从善。遇到好事,一定去做。

出处 唐·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以陛下天姿英圣,傥加之见善必迁,是将化蓄怨衔恩,反过差为至当。”

20与人为善 [ yǔ rén wéi shàn ]

解释 与:赞成;为:做;善:好;好事。原指赞成人学好。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21好景不长 [ hǎo jǐng bù cháng ]

解释 景:景况;光景;长:长久。好的境遇不长。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六章:“可惜好景不长。”

22见义勇为 [ jiàn yì yǒng wéi ]

解释 义:正义;勇:勇敢;为;做。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23大公无私 [ dà gōng wú sī ]

解释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24因祸得福 [ yīn huò dé fú ]

解释 因遭遇灾祸之后反而得到福。指对祸患处理得当;坏事变成了好事。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苏秦列传》:“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复残强吴而霸天下,此皆因祸为福,转败为功者也。”

25好好先生 [ hǎo hǎo xiān shēng ]

解释 指不坚持原则;对谁也不敢或不愿得罪的人。

出处 元 无名氏《水仙子 冬》曲:“只不如胡卢兄弟每日相逐趁,到能够吃肥羊饮巨觥,得便宜是好好先生。”

26雪中送炭 [ xuě zhōng sòng tàn ]

解释 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出处 宋 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27落井下石 [ luò jǐng xià shí ]

解释 看见别人落在井里;还往井下丢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

出处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28精益求精 [ jīng yì qiú jīng ]

解释 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十分美好了;还要求更加美好。指对某种技能或学术的追求很高;没有止境。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 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29拾金不昧 [ shí jīn bù mèi ]

解释 昧:隐瞒;金:原指金钱;现泛指钱物;拾到东西不藏起来据为己有。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30扶老携幼 [ fú lǎo xié yòu ]

解释 扶:挽着;携:带着。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儿。形容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欢迎、观看或逃难。后也用来形容关心照顾老人和孩子。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31恰到好处 [ qià dào hǎo chù ]

解释 恰:正好。办事、说话正好达到最适当的地步。

出处 清 王士禛《带经常诗话》:“元倡如初写黄庭,恰到好处;诸名士和作皆不触及。”

32津津乐道 [ jīn jīn lè dào ]

解释 津津:兴趣浓厚。乐道:乐于谈论。形容很有味地谈论感兴趣的事。

出处 清 钱学纶《语新》下卷:“风流贤宰,疾恶怜才,俱假文字为劝惩,邑人士咸津津乐道之。”

33好大喜功 [ hào dà xǐ gōng ]

解释 好:爱好;喜欢;功:功绩;成就。原指封建帝王喜好扩大疆土;炫耀武功。后指做事冒进浮夸;图大贪功。

出处 《新唐书 太宗纪赞》:“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34急公好义 [ jí gōng hào yì ]

解释 急:急于;公:公众;好:喜好;义:义举。热心公益;见义勇为。

出处 清 钱谦益《钱牧斋尺牍》:“使急公好义者信从,而吝啬顾钱者不得不听。”

35侠肝义胆 [ xiá gān yì dǎn ]

解释 侠客的肝、义士的胆。形容见义勇为、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心肠和行动。

出处 《蒲柳人家 后记》:“一家听着,先是生气,担惊,继而又被赵录明的侠肝义胆和一片热心所感动了。”

36争强好胜 [ zhēng qiáng hào shèng ]

解释 争:争夺;强:优胜;好:喜爱。争为强者;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 。也作“争强斗胜”、“争强显胜”、“争强要胜”。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任是争强好胜的,偏逢用违所长。”

37解囊相助 [ jiě náng xiāng zhù ]

解释 囊:口袋。解开口袋拿出财物来帮助别人。

出处 明 张岱《琅孉文集 募修岳鄂王祠募疏》:“若有贤士大夫解囊乐助,自为王所式凭。”

38万事大吉 [ wàn shì dà jí ]

解释 什么事都很圆满顺利。大吉:很吉利。

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明州大梅祖镜地英禅师》:“岁朝把笔,万事大吉,急急如律令。”

39一丝不苟 [ yī sī bù gǒu ]

解释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40高风亮节 [ gāo fēng liàng jié ]

解释 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41慷慨解囊 [ kāng kǎi jiě náng ]

解释 慷慨:大方;不吝惜;囊:口袋;指钱袋。非常豪爽地打开钱袋;拿出钱来。指十分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鲁智深见李忠、周通不是慷慨之人,做事悭吝,只要下山。”

42意想不到 [ yì xiǎng bù dào ]

解释 料想不到,没有料到。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今日这般寒冷,满天雪片飘扬,仙姑忽来下顾,真是意想不到。”

43点金成铁 [ diǎn jīn chéng tiě ]

解释 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也比喻把好事办坏。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真觉大师灵照》:“问:‘还丹一粒,点铁成金;至理一言,点凡成圣。请师一点。’师曰:‘还知齐云点金成铁吗?’曰:‘点金成铁,未之前闻。至理一言,敢希垂示!’

44舍生忘死 [ shě shēng wàng sǐ ]

解释 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舍:舍弃。

出处 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说与俺能争好斗的番官,舍生忘死家将。”

45舍己救人 [ shě jǐ jiù rén ]

解释 舍己:牺牲自己。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别人。

出处 老舍《老张的哲学》:“舍己救人也要凑好了机会,不然,你把肉割下来给别人吃,人们还许说你的肉中含有传染病的细菌。”

46善有善报 [ shàn yǒu shàn bào ]

解释 善:好的。报:报应。做好事必有好的报答。常与“恶有恶报”连用。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47恶有恶报 [ è yǒu è bào ]

解释 做坏事的人会得到不好的报应。指因办坏事而自食其果。

出处 南朝·梁·萧衍《新酒肉文》:“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

48改恶行善 [ gǎi è xíng shàn ]

解释 不再做恶,转做好事。

出处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九十一卷:“夫欲修学,熟寻此文,改恶行善,速登神仙。”

49好善乐施 [ hào shàn lè shī ]

解释 好:喜欢;善:亲善;乐:乐意;施:施舍;把财产给别人。指喜欢作善事;乐意施舍。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乐书二》:“闻徽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50出乎预料 [ chū hū yù liào ]

解释 指出人意料。

出处 柯云路《三千万》:“白莎轻微地一怔,她对丁猛的平淡反应出乎预料。”

51转祸为福 [ zhuǎn huò wéi fú ]

解释 把灾祸转变为幸福。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圣人之制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

52乐于助人 [ lè yú zhù rén ]

解释 很乐意帮助别人。

出处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她见他为人忠厚,乐于助人,也信任他,处处请教。”

53完好无缺 [ wán hǎo wú quē ]

解释 完:完整。完完整整,没有欠缺。

出处 毛泽东《质问国民党》:“难道在你们看来,一切这些反革命的东西,都是完好无缺,十全十美,惟独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是‘破产’干净了的吗?”

54束修自好 [ shù xiū zì hǎo ]

解释 犹言束身自修。

出处 清·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天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坏千古者,亦所在多有。”

55好事成双 [ hǎo shì chéng shuāng ]

解释 指好事同时到来。

出处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郁四会心一笑,听他的话,抽足了鸦片,静待好事成双。”

56渐不可长 [ jiàn bù kě zhǎng ]

解释 指刚露头的不好事物不能容许其发展滋长。

出处 宋 周密《齐东野语 孝宗圣政》:“韩玉曾任卿监,理当靖共,乃敢伏阙妄有陈诉,鼓惑众听,渐不可长,可送谭州居住。”

57交相辉映 [ jiāo xiāng huī yìng ]

解释 各种光亮、彩色等互相映照。

出处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数座宝塔遥遥矗立日光雪光湖光交相辉映塔身清澈剔透。”

58褒善贬恶 [ bāo shàn biǎn è ]

解释 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出处 宋 邵博《闻见后录》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须是由我始得。”

59遏恶扬善 [ è wù yáng shàn ]

解释 遏:阻止;扬:宣扬。禁绝坏事,宣扬提倡好事。

出处 《周易 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60扬清激浊 [ yáng qīng jī zhuó ]

解释 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抨击、清除坏人坏事,表彰、发扬好人好事。

出处 《尸子 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

61好为事端 [ hào wéi shì duān ]

解释 喜欢惹事生非。

出处 《晋书·文明王皇后传》:“会见则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

62弃恶从善 [ qì è cóng shàn ]

解释 丢弃邪恶行为去做好事。

出处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愿意和韩劲合作,使吴迪弃恶从善。”

63好景不常 [ hǎo jǐng bù cháng ]

解释 美好的光景不能永远存在。多用于对世事变迁的感叹。

出处 宋·晁补之《梁州令叠韵》:“好景难常在,过眼韶华如箭。”

64因祸为福 [ yīn huò wéi fú ]

解释 变坏事为好事。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苏秦列传》:“智者举事,因祸为福,转败为功。”

65为德不卒 [ wéi dé bù zú ]

解释 卒:完毕,终了。指没有把好事做到底。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66百年好事 [ bǎi nián hǎo shì ]

解释 指婚姻喜事。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我与你姐姐百年好事,千金重担只在此两件上面了!万望龙香姐竭力周全,讨个回音则个。”

67各司其事 [ gè sī qí shì ]

解释 司:主管,经营。各自管好各自的一摊事。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四回:“今日便须派定路数,各司其事。”

68蓬闾生辉 [ péng lǘ shēng huī ]

解释 蓬闾:简陋的房屋。使陋室增添光辉。

出处 清·李汝珍《歧路灯》第四回:“孝移道:‘多蒙两位先生台爱,蓬闾生辉。’”

69将顺其美 [ jiāng shùn qí měi ]

解释 将顺:随势相助。美:好事,美德。顺势相助,成全美事。亦作“顺从其美”。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70煮鹤烧琴 [ zhǔ hè shāo qín ]

解释 见“焚琴煮鹤”。

出处 唐·韦鹏翼《戏题盱眙壁》诗:“自从煮鹤烧琴后,背却青山卧月明。”

71忘战必危 [ wàng zhàn bì wēi ]

解释 战:战备。危:危险,危机。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记了战备就一定会产生危机。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主父偃传》:“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72点金作铁 [ diǎn jīn zuò tiě ]

解释 见“点金成铁”。

出处 清·朱之瑜《答野传书》之八:“尊作遵命僭笔改窜奉上,仍恐点金作铁,贻笑后人耳。”

73厚积薄发 [ hòu jī bó fā ]

解释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74斗艳争辉 [ dòu yàn zhēng huī ]

解释 竞相比赛美丽、焕发容光。

出处 《敦煌变文集·无常经讲经文》:“只趁事持夸窈窕,斗艳争辉呈面峭(俏)。”

75嫌好道恶 [ xián hǎo dào è ]

解释 见“嫌好道歉”。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小弟生性喜欢养几匹马,他就嫌好道恶的,说着蹋了他的院子。”

76扬清抑浊 [ yáng qīng yì zhuó ]

解释 犹扬清激浊。

出处 《梁书·武帝纪》:“公扬清抑浊,官方有序,多士聿兴。”

77嫌好道歉 [ xián hǎo dào qiàn ]

解释 说好道坏。谓挑剔苛求。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这些杀才,劫掠良家妇女,在此歌曲,还有许多嫌好道歉。”

78玉成其美 [ yù chéng qí měi ]

解释 玉成:“玉汝于成”的缩语,帮助你有所成,后用为成全之意。成全某件好事。亦作“玉成其事”。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5卷:“施齐又提起亲事,李梅轩自请为媒,众人都玉成其美。”

79嫌好道歹 [ xián hǎo dào dǎi ]

解释 形容嫌恶,挑剔。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十四:“逐日送些茶饭,嫌好道歹,且是得人憎。”

80踵事增华 [ zhǒng shì zēng huá ]

解释 踵:追随,继续。继续前人的事业,并使更加完善美好。

出处 南朝 梁 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81遇事生端 [ yù shì shēng duān ]

解释 见“遇事生风”。

出处 《中国民间故事选·秧状元》:“他常常遇事生端,专找岔子。”

82珠璧交辉 [ zhū bì jiāo huī ]

解释 喻美好事物交相辉映。

出处 蔡寅《游上野博览会》诗:“珠璧交辉近日边,上清高会敞琼筵。”

83珠履三千 [ zhū lǚ sān qiān ]

解释 珠履:缀有珠玉的鞋子。形容贵宾众多。

出处 唐·李白《江上赠窦长史》:“不同珠履三千客,别欲论交一片心。”

84济寒赈贫 [ jì hán zhèn pín ]

解释 济:救济;赈:赈济。救助寒苦,赈济贫穷。

出处 《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养老尊贤,教其术,畜其能,吊死问孤,济寒赈贫,与百姓同甘共苦。”

85祸福倚伏 [ huò fú yǐ fú ]

解释 比喻坏事和好事互相依存。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86珠翠之珍 [ zhū cuì zhī zhēn ]

解释 指水陆所产的美味食物。

出处 三国魏 曹植《七启》:“山鵽斥鷃,珠翠之珍。”

87鸾交凤友 [ luán jiāo fèng yǒu ]

解释 比喻优秀人物交友或才子佳人结为夫妻。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来时节画堂箫鼓鸣春昼,列着一对儿鸾交凤友。”

88好丹非素 [ hào dān fēi sù ]

解释 爱好红色,反对白色。比喻对事物有偏见。

出处 南朝 梁 江淹《杂体》诗序:“至于代之诸贤,各滞所迷,莫不论甘则忌辛,好丹则非素。”

89好事之徒 [ hào shì zhī tú ]

解释 好:喜欢;事:生事,多事。指喜欢多事或好管闲事的人。

出处 《孔丛子 答问》:“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

90祸中有福 [ huò zhōng yǒu fú ]

解释 指不幸之中也包含着产生幸运的因素。

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失火而遇雨,失火则不幸,遇雨则幸也,故祸中有福也。”

91乐善不倦 [ lè shàn bù juàn ]

解释 乐于坚持做好事。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

92乐善好义 [ lè shàn hǎo yì ]

解释 谓乐于行善,喜好正义。

出处 宋·曾巩《与杜相公书》:“伏以阁下朴厚清明,谠直之行,乐善好义,远大之心,施于朝廷,而博见于天下。”

93祸福相依 [ huò fú xiāng yī ]

解释 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出处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94惜客好义 [ xī kè hǎo yì ]

解释 谓好客仗义。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五回:“我只道你们弟兄心志不坚,原来真个惜客好义。”

95司马称好 [ sī mǎ chēng hǎo ]

解释 喻指老好人是非不分,事理不明。

出处 五代·李瀚《蒙求》诗:“司马称好。”徐子光集注:“(后汉司马徽)口不谈人之短。与人语,莫问好恶,皆言好。有乡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死,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相告,何忽闻人子死,便言好!徽曰:卿言亦大好。”

96遗珠弃璧 [ yí zhū qì bì ]

解释 本指弃置不用的珍珠玉璧,比喻弃置不用的美好事物和优秀人才。

出处 宋·陆游《〈曾裘父诗集〉序》:“然裘父得意可传之作,盖不止此,遗珠弃璧,识者兴叹。”

97恶事行千里 [ è shì xíng qiān lǐ ]

解释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含有劝告的意思)。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

98送佛送到西 [ sòng fó sòng dào xī ]

解释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姐姐原是为救安公子而来,如今自然送佛送到西天。”

99惺惺惜惺惺 [ xīng xīng xī xīng xīng ]

解释 惺惺:指聪慧的人;惜:爱惜。比喻同类的人互相爱惜。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古人有言:‘ 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量这一个泼男女……众豪杰且请宽心。”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