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学习方法好的成语

形容学习方法好的成语


1邯郸学步 [ hán dān xué bù ]

解释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步:迈步走路。步伐;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

出处 庄周《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2学而不厌 [ xué ér bù yàn ]

解释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才疏学浅 [ cái shū xué qiǎn ]

解释 才:才能;疏:空虚;浅薄。才能不高;学问不深。

出处 元 柯丹邱《荆钗记 合卺》:“欲步蟾宫,奈才疏学浅,未得蜚冲。”

4博学多才 [ bó xué duō cái ]

解释 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出处 《晋书 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5品学兼优 [ pǐn xué jiān yōu ]

解释 兼:都。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一定是一位品学兼优,阅历通达的老长辈。”

6好学不倦 [ hào xué bù juàn ]

解释 倦;厌倦。爱好学习;从不厌倦。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

7学以致用 [ xué yǐ zhì yòng ]

解释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致:使达到;用:实际应用。

出处 李新《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学以致用,并且勤学苦学。”

8学无止境 [ xué wú zhǐ jìng ]

解释 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出处 清·刘开《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9学富五车 [ xué fù wǔ jū ]

解释 学问很多;有五车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富:丰富;五车:指五车书;形容书很多。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10勤学苦练 [ qín xué kǔ liàn ]

解释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出处 老舍《文艺学徒》:“在他的一幅作品里,四妙咸备,样样表现着他终生勤学苦练、奋斗不懈的精神。”

11博学多闻 [ bó xué duō wén ]

解释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处 《文子 精诚》:“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

12学富才高 [ xué fù cái gāo ]

解释 学识渊博;才能高强。

出处 明 朱之瑜《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不能作文,虽学富五车,忠如比干,孝如伯奇、曾参,亦冥冥没没而已!”

13学海无涯 [ xué hǎi wú yá ]

解释 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指对知识的学习永远没有止境。学海:指知识;涯:边际。

出处 明 张岱《小序》:“学海无边,书囊无底。世间书怎读得尽。”

14学贯中西 [ xué guàn zhōng xī ]

解释 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15道学先生 [ dào xué xiān shēng ]

解释 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仲友喜的是俊爽名流,恼的是道学先生。”

16困而学之 [ kùn ér xué zhī ]

解释 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学习。

出处 《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7钝学累功 [ dùn xué lěi gōng ]

解释 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18笃学不倦 [ dǔ xué bù juàn ]

解释 笃学:专心好学;倦:疲倦。专心好学,不知疲倦。

出处 明·方孝儒《与郑叔度书》:“中下淳明慈良,有君子之器,又笃学不倦,其至于古人也奚御,愿益加之意,以果所望。”

19笃实好学 [ dǔ shí hào xué ]

解释 笃实:踏实,实在。认真踏实,爱好学问。

出处 《北史·张衮传》:“衮笃实好学,有文才。”

20市民文学 [ shì mín wén xué ]

解释 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

21勤学好问 [ qín xué hǎo wèn ]

解释 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它而今是勤学好问,便谥之以文。”

22断织劝学 [ duàn zhī quàn xué ]

解释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出处 《后汉书:乐羊子妻传》载:“远寻师,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今若断斯织也,则损失成功,……,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23临池学书 [ lín chí xué shū ]

解释 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出处 《晋书 卫恒传》:“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24高才绝学 [ gāo cái jué xué ]

解释 ①犹言才学高超。②指才学高超的人。

出处 宋·苏轼《续欧阳子〈朋党论〉》:“唐柳宗元、刘禹锡使不陷叔文之党,其高才绝学,亦足以为唐名臣矣。”

25力学不倦 [ lì xué bù juàn ]

解释 力学:努力学习。倦:疲倦。勤勉学习而不知疲倦。

出处 《旧唐书 子繁传》:“以其警悟异常,泌之故人为宰相,左右援拯,后得累居郡守,而力学不倦。”

26新学小生 [ xīn xué xiǎo shēng ]

解释 指治学时间不长,见闻浅陋、经验不足的后生晚辈。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张禹传》:“新学小生,乱道误人,宜无信用,以经术断之。”

27文江学海 [ wén jiāng xué hǎi ]

解释 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出处 唐·郑愔《柏梁体联句》:“文江学海恩济航。”

28笃学好古 [ dǔ xué hào gǔ ]

解释 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出处 《三国志·吴志·孙瑜传》:“济阴人马普笃学好古,瑜厚礼之。”

29硕学通儒 [ shuò xué tōng rú ]

解释 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出处 《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南史·顾越传》:“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30记问之学 [ jì wèn zhī xué ]

解释 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31道山学海 [ dào shān xué hǎi ]

解释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出处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道山学海功非浅,孔思周情文可传。”

32口耳之学 [ kǒu ěr zhī xué ]

解释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出处 荀况《荀子 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33力学笃行 [ lì xué dǔ xíng ]

解释 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出处 宋 陆游《陆伯政山堂稿序》:“伯政家世为儒,力学笃行,至老不少衰。”

34学而优则仕 [ xué ér yōu zé shì ]

解释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出处 《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35举一反三 [ jǔ yī fǎn sān ]

解释 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6人云亦云 [ rén yún yì yún ]

解释 云:说。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

出处 金 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诗:“槽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37分秒必争 [ fēn miǎo bì zhēng ]

解释 一分一秒的时间都要争夺过来。形容做事的时间抓得很紧。

出处 柯岩《奇异的书简 船长》:“我们现在要搞四化,分秒必争哩!”

38刻舟求剑 [ kè zhōu qiú jiàn ]

解释 舟:船;求:寻找;寻求。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9始终不渝 [ shǐ zhōng bù yú ]

解释 渝:变。自始至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

出处 《晋书 陆晔传》:“格勤贞固,始终不渝。”

40始终如一 [ shǐ zhōng rú yī ]

解释 自始至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出处 《梁书 到洽传》:“明公儒学稽古,淳厚笃成,立身行道,终始如一。”

41废寝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解释 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

出处 南朝 齐 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42循序渐进 [ xún xù jiàn jìn ]

解释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循:按照;序:次序;渐:逐渐。

出处 《论语 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43独占鳌头 [ dú zhàn áo tóu ]

解释 鳌:传说中的大海龟、海鳖。旧时皇宫的殿门前台阶中间刻有飞龙及巨鳌的浮雕;皇帝在殿前召见新考中的状元、榜眼等人。状元跪在前面;正好是飞龙巨鳌浮雕的头部。原指科举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

出处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44百折不挠 [ bǎi zhé bù náo ]

解释 折:挫折。挠:弯曲;引伸为屈服。无论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

出处 汉 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45立竿见影 [ lì gān jiàn yǐng ]

解释 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见功效。

出处 宋 朱熹《参同契考异》中篇:“立竿见影,呼谷传响,岂不灵哉!”

46顺藤摸瓜 [ shùn téng mō guā ]

解释 摸:寻找。顺着瓜藤去摸瓜。比喻按照某个线索查究事情。

出处 《人民日报》1982.6.30:“由此顺藤摸瓜,很快破获了这起盗窃案。”

47事半功倍 [ shì bàn gōng bèi ]

解释 使用一半的力却收到成倍的效果。形容费力少;收效大。功:功效。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48任劳任怨 [ rèn láo rèn yuàn ]

解释 任:担当、承担。做事既能承受劳苦;又能承受埋怨。

出处 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惟存一矢公矢慎之心,无愧屋漏,而闱中任劳任怨,种种非笔所能尽。”

49勤能补拙 [ qín néng bǔ zhuō ]

解释 勤:勤奋;拙:愚笨。勤勉地干;就能够补偿笨拙所造成的不足。

出处 宋 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输勤。”

50坚持不懈 [ jiān chí bù xiè ]

解释 懈:放松。坚持到底;没有丝毫的松懈。

出处 《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51循循善诱 [ xún xún shàn yòu ]

解释 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指。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52恰到好处 [ qià dào hǎo chù ]

解释 恰:正好。办事、说话正好达到最适当的地步。

出处 清 王士禛《带经常诗话》:“元倡如初写黄庭,恰到好处;诸名士和作皆不触及。”

53捷足先登 [ jié zú xiān dēng ]

解释 登:方言“得来”的合音。脚步快的先得到。比喻行动敏捷的人优先达到目的。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54数一数二 [ shǔ yī shǔ èr ]

解释 不数第一;也数第二。形容突出。

出处 元 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此乃金陵数一数二的歌者,与学士递一杯。”

55温故知新 [ wēn gù zhī xīn ]

解释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体会和发现新的东西。形容回顾过去;认识现实。温:温习;故:旧的。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6独辟蹊径 [ dú pì xī jìng ]

解释 辟:开辟;蹊径:小路。独自开创一条新路。比喻独创新的方法或风格。

出处 清 叶燮《原诗 外篇上》:“抹倒体裁、声调、气象、格力诸说,独辟蹊径,而栩栩然自是也。”

57缺一不可 [ quē yī bù kě ]

解释 少一样也不行。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回:“林冲道:‘只今番克敌制胜,便见得先生妙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却。’”

58聚精会神 [ jù jīng huì shén ]

解释 集中全部精神。原有集思广益的意思;现常用以形容专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

出处 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59行之有效 [ xíng zhī yǒu xiào ]

解释 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出处 西晋 张华《博物志 方士》:“皇甫隆遇青牛道士,姓封名君达,其论养性法则可施用,大略云……武帝行之有效。”

60适可而止 [ shì kě ér zhǐ ]

解释 做到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比喻做事恰到好处。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乡党》:“不多食”宋 朱熹集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61闻鸡起舞 [ wén jī qǐ wǔ ]

解释 一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形容有志报国之士奋发图强;也比喻抓紧时间不懈努力。鸡:鸡鸣报晓。

出处 《晋书 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62丰功伟绩 [ fēng gōng wěi jì ]

解释 丰:多;伟:大;显赫。伟大的功勋和成就。

出处 宋 周行己《上宰相书》:“逮事三主,始终一心,丰功伟绩,昭焕今古。”

63功成名就 [ gōng chéng míng jiù ]

解释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出处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64博览群书 [ bó lǎn qún shū ]

解释 览:观看;阅读。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形容学识渊博。也作“博览群籍”。

出处 《周书 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65教学相长 [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

解释 教学:教和学;长:促进;增加。教和学互相促进。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66触类旁通 [ chù lèi páng tōng ]

解释 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互相贯通。指掌握或懂得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就可以由此及彼;了解和掌握同类的其它事物。

出处 《周易 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67金榜题名 [ jīn bǎng tí míng ]

解释 金榜:科举时代殿试揭晓的黄榜;题名:写上名字。名字写在金榜上。泛指通过考试后被录取。

出处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第三卷:“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68首屈一指 [ shǒu qū yī zhǐ ]

解释 扳指头计数;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出处 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 施侍读闰章》:“海论诗辄为首屈一指。”

69不耻下问 [ bù chǐ xià wèn ]

解释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70寻根究底 [ xún gēn jiū dǐ ]

解释 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寻:寻求;寻找;根:根源;根由;究:探究;追究;底:底细。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9回:“刘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要寻根究底。”

71手不释卷 [ shǒu bù shì juàn ]

解释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 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72事倍功半 [ shì bèi gōng bàn ]

解释 事:做事;功:功效。用成倍的力;只收到一半的功效。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出处 《孟子 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73无的放矢 [ wú dì fàng shǐ ]

解释 的:靶心;矢:箭。没有目标乱射箭。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或不切合实际。

出处 清 梁启超《中日交涉汇评》:“如是,则吾本篇所论纯为无的放矢,直拉杂摧烧之可耳。”

74博闻强记 [ bó wén qiáng jì ]

解释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

75学浅才疏 [ xué qiǎn cái shū ]

解释 才能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出处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

76家学渊源 [ jiā xué yuān yuán ]

解释 家学:家传的学问;渊源:水源;这里指根源。家世相传的学问有根源。形容出身于书香门弟;学问扎实;学有根底。

出处 宋 刘克庄《后村全集 送林宽夫父子》:“家学有渊源,传之于艾轩。”

77提纲挈领 [ tí gāng qiè lǐng ]

解释 抓住纲绳;提起衣领。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纲:鱼网的总绳;挈:提起。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

78焚膏继晷 [ fén gāo jì guǐ ]

解释 点起灯烛;接替日光照明。(焚:烧;点燃;膏:油脂;指灯油;继:接续;晷:日影;日光。)形容夜以继日地发愤读书或勤奋学习。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79牙牙学语 [ yá yá xué yǔ ]

解释 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出处 唐·司空图《障车文》:“二女则牙牙学语,五男则雁雁成行。”

80相辅相成 [ xiāng fǔ xiāng chéng ]

解释 相:互相;辅:帮助;成:促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出处 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二者之说始得无蔽。”

81苦心孤诣 [ kǔ xīn gū yì ]

解释 苦心:用心良苦。孤诣:独到的成就或境地。用尽苦心;达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指精心钻研学问或技艺;很有独到之处。

出处 清 翁方纲《复初斋文集 格调论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今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

82饱学之士 [ bǎo xué zhī shì ]

解释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之胜事乎?”

83宵衣旰食 [ xiāo yī gàn shí ]

解释 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很晚了才吃饭。原形容帝王勤于政事;后泛指勤奋刻苦;从早到晚不懈怠。

出处 唐 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

84不学无识 [ bù xué wú shí ]

解释 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出处 宋 叶适《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大理少卿朱斐对上,指大理寺为诏狱。公论‘斐不自知职业何事,不学无识’,竟罢斐。”

85劳逸结合 [ láo yì jié hé ]

解释 逸:原指安乐;安闲。这里指休息。工作和休息相结合。指既要积极工作;又要适当休息。

出处 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搞好劳逸结合,不仅不会降低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86困而不学 [ kùn ér bù xué ]

解释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出处 《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87学步邯郸 [ xué bù hán dān ]

解释 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机械地模仿,不但学不互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88悬梁刺股 [ xuán liáng cì gǔ ]

解释 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 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89万世师表 [ wàn shì shī biǎo ]

解释 万世:很多世代,非常久远;师表:表率。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

出处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昔仲尼大圣之才,怀帝王之器,……可谓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

90不知肉味 [ bù zhī ròu wèi ]

解释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出处 春秋 孔子《论语 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91十载寒窗 [ shí zǎi hán chuāng ]

解释 载:年。指长期苦读。

出处 元 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折:“十载寒窗积雪余,读得人间万卷书。”

92无冬无夏 [ wú dōng wú xià ]

解释 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出处 《诗经 陈风 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93绩学之士 [ jì xué zhī shì ]

解释 学者,学问渊博的人。

出处 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华阳博议下》:“古今绩学之士,靡弗以勤致者。”

94行远自迩 [ xíng yuǎn zì ěr ]

解释 走远路必须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迩:近。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95鸡鸣而起 [ jī míng ér qǐ ]

解释 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96倾耳注目 [ qīng ěr zhù mù ]

解释 注目:集中视线注意看。原形容权势极大,为众敬畏。后也形容注意力极其集中。

出处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

97学疏才浅 [ xué shū cái qiǎn ]

解释 同“学浅才疏”。

出处 元·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你读书思量做状元,我只怕你学疏才浅。”

98学非所用 [ xué fēi suǒ yòng ]

解释 所学的不是所应用的,所应用的不是所学的。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出处 《后汉书·张衡传》:“必也学非所用,术有所仰,故临川将济,而舟楫不存焉。”

99宏儒硕学 [ hóng rú shuò xué ]

解释 指学问渊博的人。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