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感到奇怪的成语

形容感到奇怪的成语


1莫名其妙 [ mò míng qí miào ]

解释 莫:没有什么人;名:表达;说出。没有人能够说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奇怪;不合常理。

出处 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陬邑官亲》:“及进西瓜汤,饮兰雪茶,莫名其妙。”

2标新立异 [ biāo xīn lì yì ]

解释 标:揭举;立:树立。持不同的态度或看法。提出新奇的见解和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

3无奇不有 [ wú qí bù yǒu ]

解释 什么稀奇古怪的事物都有。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上海地方,无奇不有,倘能在那里多盘桓些日子,新闻还多着呢。”

4千奇百怪 [ qiān qí bǎi guài ]

解释 许许多多奇特怪异的事物。

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如人在州县住,或闻或见,千奇百怪,他总将作寻常。”

5奇形怪状 [ qí xíng guài zhuàng ]

解释 形容形状稀奇古怪;与众不同。

出处 唐 房玄龄《晋书 温峤传》:“须臾,见水族覆灭,奇形异状,或乘车马著赤衣者。”

6奇谈怪论 [ qí tán guài lùn ]

解释 非常古怪又不合情理的谈论、文章。

出处 清 钱泳《履园丛话 春旧 仲子教授》:“乾隆戊申岁,余往汴梁,遇华秋帆中丞幕中,两眼若漆,奇谈怪论,咸视异物,无一人与言者。”

7异想天开 [ yì xiǎng tiān kāi ]

解释 异:奇异、奇特;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形容想法非常离奇、荒唐。或指解放思想。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刑部书吏得了他的贿赂,便异想天开的设出一个法来。”

8海外奇谈 [ hǎi wài qí tán ]

解释 海外:指中国以外:奇谈:奇怪的说法。《山海经》中有部分内容记叙海外各国的异人怪物;被认为是荒诞不经的。后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说法或外国的奇异小说。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荻编补遗 台疏讥谑》:“宇淳批其牍尾曰:‘海外奇谈’。”

9匪夷所思 [ fěi yí suǒ sī ]

解释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出处 《周易 涣》:“涣有丘,匪夷所思。”

10怪诞不经 [ guài dàn bù jīng ]

解释 怪诞:离奇古怪;不经:不合常理。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出处 明 凌濛初《拍案惊奇>原序》:“有如《西游》一记,怪诞不经,读者皆知其谬。”

11何足为奇 [ hé zú wéi qí ]

解释 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表示不值得奇怪。

出处 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一折:“孙先生,恰才你摆的阵势,都是可破的,何足为奇。”

12诡谲多变 [ guǐ jué duō biàn ]

解释 谲:欺诈;诡谲:怪异。形容人的性情怪异多变。

出处 晋·张协《玄武馆赋》:“于是崇墉四匝,丰厦诡谲,烂若丹霞,皎如素雪。”

13恢诡谲怪 [ huī guǐ jué guài ]

解释 见“恢恑憰怪”。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恢诡谲怪,道通为一。”

14奇想天开 [ qí xiǎng tiān kāi ]

解释 形容想法非常奇怪,不切实际。

出处 清·周春《红楼梦约评》:“宝玉天地灵淑之气,只钟于女子一论,奇想天开。”

15见惯不惊 [ jiàn guàn bù jīng ]

解释 经常看到,习以为常。

出处 宋·邵雍《首尾吟135首》:“见惯不惊新物盛,话长难说故人稀。”

16诡形怪状 [ guǐ xíng guài zhuàng ]

解释 诡:怪异。奇特怪异的形状。

出处 宋·胡仔《山谷下》:“戴叔伦诗云:‘诡形怪状翻合宜。’”

17诡状异形 [ guǐ zhuàng yì xíng ]

解释 诡:怪异。奇特怪异的形状。

出处 《隋书·柳彧传》:“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

18诡诞不经 [ guǐ dàn bù jīng ]

解释 怪异荒诞,不合常理。

出处 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四:“且神仙、方技,秘怪之事,书传所记,从古有之。然诡诞不经,无补世教。”

19鬼形怪状 [ guǐ xíng guài zhuàng ]

解释 犹言奇形怪状。

出处 《禅真逸史》第二十回:“看看走近城边,蓦然城门开处,突出四个夜叉,生得鬼形怪状,面目狰狞,种种奇异之像。”

20好奇尚异 [ hǎo qí shàng yì ]

解释 好:喜欢。尚:注重,喜爱。喜欢和注重奇怪特别的事物。

21称奇道绝 [ chēng qí dào jué ]

解释 觉得奇怪难得。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宝玉听了这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喜又悲,又称奇道绝。”

22诡形奇制 [ guǐ xíng qí zhì ]

解释 奇特、怪异的形体。

出处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原书》:“若钟鼎所采,自是春秋、战国时各国书体,故诡形奇制,与《苍颉篇》不同也。”

23恢恑憰怪 [ huī guǐ lián guài ]

解释 谓离奇怪异。

出处 《庄子·齐物论》:“恢恑憰怪,道通为一。”

24归奇顾怪 [ guī qí gù guài ]

解释 归:清代归庄。顾:清代顾炎武。归庄奇特,顾炎武怪异。

出处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顾炎武》:“绝不与世人交,独与里中归庄善,同游复社,相传有归奇顾怪之目。”

25与众不同 [ yǔ zhòng bù tóng ]

解释 和大家不一样。

出处 东汉 王充《论衡》:“故富贵之家,役使奴童,育养牛马,必有与众不同者矣。”

26见怪不怪 [ jiàn guài bù guài ]

解释 看见奇怪的事也不以为怪;能泰然处之。指遇事沉稳不慌。

出处 宋 洪迈《夷坚三志 己 姜七家猪》卷二:“畜生之言,何足为信,我已数月来知之矣。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27大惊小怪 [ dà jīng xiǎo guài ]

解释 指对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奇怪。

出处 宋 朱熹《答林择之书》:“要须把此事来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28不切实际 [ bù qiē shí jì ]

解释 不符合实际。

出处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29深不可测 [ shēn bù kě cè ]

解释 ①深得无法测量。形容很深。②比喻道理、含义异常深奥。③比喻人心机极深;难以猜测。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天道玄默,无容无则,大不可极,深不可测。”

30目瞪口呆 [ mù dèng kǒu dāi ]

解释 瞪:睁大眼睛直视;呆:发愣。眼睛大睁;眼珠发直;张嘴说不出话来。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样子。

出处 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31眼花缭乱 [ yǎn huā liáo luàn ]

解释 缭乱:纷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事物而发花、迷乱。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32稀奇古怪 [ xī qí gǔ guài ]

解释 指很少见,很奇异,不同一般。

出处 清邵梅臣《画耕偶录》:“稀奇古怪,我法我派。一钱不值,万钱不卖。”

33不足为奇 [ bù zú wéi qí ]

解释 不足:不值得。不值得认为奇怪。多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新奇之处。也作“不足为怪”。

出处 宋 毕仲游《祭范德孺文》:“人乐其大而忘其私,不然则公不足为奇。”

34不足为怪 [ bù zú wéi guài ]

解释 不足:不值得。不值得认为奇怪。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2回:“主帅差矣!输赢胜败,兵家常事,不足为怪。”

35瞠目结舌 [ chēng mù jié shé ]

解释 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而一时无法对付的样子。也作“结舌瞠目”。

出处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36怪模怪样 [ guài mú guài yàng ]

解释 形态奇怪。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9回:“龙老三你还不把那些衣服脱了,人看着怪模怪样!”

37荒诞不经 [ huāng dàn bù jīng ]

解释 荒诞:荒唐离奇;极不真实;不经:不合正常的情理。形容说话荒唐;毫无根据。

出处 明 张岱《家传》:“与人言多荒诞不经,人多笑之。”

38光怪陆离 [ guāng guài lù lí ]

解释 光怪:奇异的光彩;陆离:色彩繁杂。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五彩争胜,流漫陆离。”

39妖里妖气 [ yāo lǐ yāo qì ]

解释 形容女人装束奇特、举止轻狂而不正派。

出处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十章:“妈的,妖里妖气,看了讨厌!”

40奇奇怪怪 [ qí qí guài guài ]

解释 指事物或行为稀奇特异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3卷:“却有个波俏的女子,也因灯夜游玩,撞着个狂荡的小秀才,惹出一场奇奇怪怪的事来。”

41离奇古怪 [ lí qí gǔ guài ]

解释 十分奇特少见

出处 苏曼殊《与刘三书》:“曼近日所遭,离奇古怪,待长者今冬回申,当极谈耳。”

42不以为奇 [ bù yǐ wéi qí ]

解释 并不觉得奇怪。表示这是见惯了的。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3回:“而且老太太时常提问案件,大家亦都见惯,不以为奇。”

43大惑不解 [ dà huò bù jiě ]

解释 惑:疑惑迷乱;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出处 庄周《庄子 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44刁钻古怪 [ diāo zuān gǔ guài ]

解释 刁钻:狡诈。为人行事狡诈怪僻。也形容问题、题目冷僻、怪异。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又各挂着一个粉漆牌儿,一个写着‘刁钻古怪’,一个写着‘古怪刁钻’。”

45莫明其妙 [ mò míng qí miào ]

解释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非常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然而看他前两回来买东西,所说的话,没有一句不内行……想来想去,总是莫名其妙。”

46各种各样 [ gè zhǒng gè yàng ]

解释 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

出处 朱自清《莱茵河》:“坐在轮船上两边看,那些古色古香各种各样的堡垒历历的从眼前过去。”

47古里古怪 [ gǔ lǐ gǔ guài ]

解释 怪异、奇特。

出处 林徽因《梅真同他们》第一幕:“可是差不多也就算是了,你知道当时的那些办法古里古怪的……”

48古古怪怪 [ gǔ gǔ guài guài ]

解释 稀奇怪异的样子。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9回:“一座古古怪怪的高山,好凶险!”

49怪里怪气 [ guài lǐ guài qì ]

解释 形状、装束、声音等奇怪,跟一般的不同。

出处 徐怀中《我们播种爱情》第一章:“朱汉才用手电筒照着图解,叫着各种怪里怪气的名称。”

50精奇古怪 [ jīng qí gǔ guài ]

解释 形容十分奇特,不同一般。

出处 明·汤显祖《还魂记·硬拷》:“你精奇古怪虚头弄。”

51今古奇观 [ jīn gǔ qí guān ]

解释 奇观:奇异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见的事。

出处 明·抱瓮老人《今古奇观·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所恨者新丧未久,况且女求于男,难以启齿。”

52妖声怪气 [ yāo shēng guài qì ]

解释 说话腔调妖里妖气,姿态怪异而轻佻。

53诡形殊状 [ guǐ xíng shū zhuàng ]

解释 诡:怪异;殊:特殊,特别。奇特怪异的形状。

出处 《宣和画谱·人物》:“好画古僻人物,诡形殊状,格虽高古,意务新奇,故不能不近乎谲怪。”

54见怪非怪 [ jiàn guài fēi guài ]

解释 见“见怪不怪”。

出处 明·无名氏《白兔记·牧牛》:“见怪非怪,其怪自害。”

55目乱睛迷 [ mù luàn jīng mí ]

解释 见“目乱精迷”。

出处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乐寺》:“异端奇术,总萃其中。剥驴投井,植枣种瓜,须臾之间皆得食。士女观者,目乱精迷。”

56目乱精迷 [ mù luàn jīng mí ]

解释 眼花缭乱,神情迷惑。形容所见情景复杂纷繁或怪异多变,令人惊异。

出处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乐寺》:“异端奇术,总萃其中。剥驴投井,植枣种瓜,须臾之间皆得食。士女观者,目乱精迷。”精,一本作“睛”。

57诡状殊形 [ guǐ zhuàng shū xíng ]

解释 诡:怪异;殊:特殊。奇特怪异的形状。

出处 《梁书·沈约传》:“或坳或平,盘坚枕卧,诡状殊形。”

58嗜痂成癖 [ shì jiā chéng pǐ ]

解释 嗜:爱好;痂:疮口表面的硬壳。形容怪癖的嗜好。

出处 《南史·刘穆之传》:“邕性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

59天奇地怪 [ tiān qí dì guài ]

解释 怪:奇异。指天地间非常奇怪的事情。

出处 宋·周密《齐东野语·黄婆》:“此事前所未闻,是知穷荒绝数,天奇地怪,亦何所不有。”

60殊形诡状 [ shū xíng guǐ zhuàng ]

解释 犹言奇形怪状。

出处 唐·康骈《剧谈录·说方士》:“往往有神物来萃,殊形诡状,深可骇人。”

61索隐行怪 [ suǒ yǐn xíng guài ]

解释 索:探索;隐:隐暗的事;行:从事;怪:怪事。求索隐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隐逸的地方,行为怪异,以求名声。

出处 《汉书 艺文志》:“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62素隐行怪 [ sù yǐn xíng guài ]

解释 隐:隐暗的事;行:从事;怪:怪事。求索隐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隐逸的地方,行为怪异,以求名声。

出处 《汉书·艺文志》:“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63怪力乱神 [ guài lì luàn shén ]

解释 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 “子不语怪、力、乱、神。”

64恬不为怪 [ tián bù wéi guài ]

解释 恬:安然;为:认为。指看到不合理的事物,毫不觉得奇怪。

出处 东汉 贾谊《治安策》:“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

65斗怪争奇 [ dòu guài zhēng qí ]

解释 谓以奇怪取胜。

出处 清·郁永河《土番竹枝词》之八:“铜箍铁镯俨刑人,斗怪争奇事事新。”

66殊形怪状 [ shū xíng guài zhuàng ]

解释 殊:特殊。形容形状稀奇古怪,与众不同。

出处 唐·窦冀《怀素上人草书歌》:“殊形怪状不易说,就中惊燥尤枯绝。”

67跷蹊作怪 [ qiāo qī zuò guài ]

解释 跷蹊:奇怪。奇怪多端。

出处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只因这封简帖儿,变出一本跷蹊作怪底小说来。”

68饰怪装奇 [ shì guài zhuāng qí ]

解释 谓故为怪异。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变调》:“今之梨园,购得一新本,则因其新而愈新之,饰怪装奇,不遗余力。”

69天灾地妖 [ tiān zāi dì yāo ]

解释 自然界发生的灾害怪异。

出处 《孔子家语·五仪》:“存亡祸福,皆己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

70搜奇抉怪 [ sōu qí jué guài ]

解释 搜:搜索。抉:抉择,挑选。奇、怪:奇异的,罕见的。搜索新奇的,挑选罕见的。多指诗文刻意求新求奇。亦作“搜奇检怪”。

出处 唐·韩愈《荆谭唱和诗序》:“志存乎《诗》、《书》、寓辞乎咏歌,往复循环,有唱斯和,搜奇抉怪,雕镂文字。”

71子不语怪 [ zǐ bù yǔ guài ]

解释 子:孔子;语:谈论。指不谈怪异一类事情。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72邪书僻传 [ xié shū pì zhuàn ]

解释 邪:淫邪不正;僻:不正。淫邪不正的书籍和传记。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原来宝玉自幼生来有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如今稍知些事,又看了些邪书僻传……”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