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城市破败的成语

形容城市破败的成语


1断井颓垣 [ duàn jǐng tuí yuán ]

解释 断裂的井栏;塌毁的院墙。形容田宅毁弃的破败荒凉景象。

出处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2颓垣败壁 [ tuí yuán bài bì ]

解释 犹颓垣废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出处 《恨海》第六回:“走了半里多路,只见一处烧不尽的颓垣败壁。”

3破业失产 [ pò yè shī chǎn ]

解释 破:毁坏。家业破败财产散失。

出处 汉·荀悦《汉纪·元帝纪中》:“今百姓远弃先祖坟墓,破业失产,亲戚分离,人怀思慕之心。”

4破瓦颓垣 [ pò wǎ tuí yuán ]

解释 破屋断墙。形容残破废弃的建筑。

出处 宋·苏轼《凌虚台记》:“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

5颓垣废井 [ tuí yuán fèi jǐng ]

解释 倒塌了的墙,废弃不用的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出处 宋苏轼《密州通判厅题名记》:“虽然,不可以不一言,使数百年之后,得此文于颓垣废井之间者,茫然长思而一叹也。”

6颓垣废址 [ tuí yuán fèi zhǐ ]

解释 犹颓垣废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出处 宋欧阳修《有美堂记》:“今其江山虽在,而颓垣废址,荒烟野草,过而览者,莫不为之踌躇而凄怆。”

7颓垣败井 [ tuí yuán bài jǐng ]

解释 犹颓垣废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出处 《花月痕》第四五回:“破庙荒凉,草深一尺,见一群的羊在那里吃草,颓垣败井,廊庑倾欹。”

8禾黍故宫 [ hé shǔ gù gōng ]

解释 宫殿成了农田,长满禾黍。形容亡国破败的景象。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17回:“一路上晓行夜宿,只觉得景物都非,不胜禾黍故宫之感。”

9颓垣断堑 [ tuí yuán duàn piàn ]

解释 犹颓垣废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出处 宋欧阳修《真州东园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

10门可罗雀 [ mén kě luó què ]

解释 罗雀:设网捕雀。大门前面可设置网捕雀。形容门庭冷落;来的客人很少。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11欣欣向荣 [ xīn xīn xiàng róng ]

解释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荣:茂盛。

出处 晋 陶潜《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2每况愈下 [ měi kuàng yù xià ]

解释 每:每一次;逐一;况:状况;愈:更加。比喻情况的发展越来越不好。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东坡一》:“非尽如此,后山乃比之教坊司雷大使舞,是何每况愈下,盖其谬耳!”

13不可收拾 [ bù kě shōu shí ]

解释 收拾:整理。原意是没法归类整顿;后形容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处 唐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

14乌烟瘴气 [ wū yān zhàng qì ]

解释 乌:黑。瘴气:南方的林中的湿热空气。原指环境污染。多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风气不正或社会黑暗。

出处 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这样,汪精卫派和国民党的反共顽固派两家里应外合,把时局闹得乌烟瘴气了。”

15家徒四壁 [ jiā tú sì bì ]

解释 徒:只;壁:墙壁。家里只有四周的墙壁。形容穷得一无所有。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相如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16寸草不生 [ cùn cǎo bù shēng ]

解释 寸草:一点儿草;生:生长。①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②亦形容灾情严重。

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

17荒无人烟 [ huāng wú rén yān ]

解释 形容偏僻荒凉;没有人家。人烟:住户。

出处 穆欣《南线巡回 解放西昌之战》:“部队指战员忍饥受寒,翻越高达四千二百米荒无人烟的大山。”

18民不聊生 [ mín bù liáo shēng ]

解释 聊:依靠。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耳陈余列传》:“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19溃不成军 [ kuì bù chéng jūn ]

解释 溃:散乱。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败得不成样子。形容军队惨败。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等待着敌人的锐气开始衰落时,抓住要害猛力击,就可以把敌人杀得溃不成军。”

20不毛之地 [ bù máo zhī dì ]

解释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出处 《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21家破人亡 [ jiā pò rén wáng ]

解释 家园被毁;亲人死亡。形容家庭惨遭不幸。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元安禅师》:“师曰:‘家破人亡,子归何处?’”

22繁荣昌盛 [ fán róng chāng shèng ]

解释 繁荣:原指草木枝叶;花朵茂盛;引申为事物蓬勃发展;昌盛:兴旺;兴盛。形容国家或事业兴旺发达、欣欣向荣的景象。

出处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

23江河日下 [ jiāng hé rì xià ]

解释 日:一天天;下:低处。江河一天天流向低处;比喻事物日益衰落或局势越来越糟。

出处 清 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昊天不吊,大命忽焉,山岳崩颓,江河日下,三风不儆,六逆弥臻。”

24满目疮痍 [ mǎn mù chuāng yí ]

解释 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

出处 《辛亥革命 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惟自武汉事起,各省响应,兵连祸结,满目疮痍。”

25断壁残垣 [ duàn bì cán yuán ]

解释 倒塌了的墙壁,形容残破的景象。

出处 《新民晚报》1987.2.8:“几年后,秦始皇驾崩,秦二世登极。朱贤始得返回家乡。可家里人不见,唯剩一片断壁残垣。”

26颠倒阴阳 [ diān dǎo yīn yáng ]

解释 犹言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岂肯颠倒阴阳,强人所难?”

27土阶茅屋 [ tǔ jiē máo wū ]

解释 泥土的台阶,茅草的房屋。比喻住房简陋。

出处 《周书 武帝纪下》:“上栋下宇,土阶茅屋。”

28虎落平川 [ hǔ luò píng chuān ]

解释 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老虎离开自己称王称霸的深山老林,落到了平地上。比喻有权有势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29百业萧条 [ bǎi yè xiāo tiáo ]

解释 萧条:冷落、凋敝。指各行各业都很冷落、不兴旺。形容社会的衰败。

出处 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在一切蒋介石统治区域,贪污遍地,特务横行,捐税繁重,物价高涨,经济破产,百业萧条,征兵征粮,怨声载道。”

30上雨旁风 [ shàng yǔ páng fēng ]

解释 形容家里贫穷,房屋破旧。

出处 唐·韩愈《面海神庙碑》:“上雨旁风,无所盖障。”

31牝鸡司晨 [ pìn jī sī chén ]

解释 牝鸡:母鸡;司:掌管。比喻女人掌权当政。

出处 《尚书 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32穷阎漏屋 [ qióng yán lòu wū ]

解释 穷阎:偏僻的里巷;漏屋:通“陋”,狭小的房屋。指僻陋狭小的住处。

出处 《荀子·儒效》:“虽隐于穷阎漏屋,人莫不贵,贵道诚存也。”

33茅屋采椽 [ máo wū cǎi chuán ]

解释 指住宿简陋。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茅屋采椽,是以贵俭。”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