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鬼魂的成语

形容鬼魂的成语


1神出鬼没 [ shén chū guǐ mò ]

解释 像鬼神一样变化无常。比喻用兵神奇迅速;变化莫测。现常比喻行动出没无常;不可捉摸。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

2鬼迷心窍 [ guǐ mí xīn qiào ]

解释 窍:孔穴。古人认为心有好几窍;窍不通;人就糊涂。鬼迷住了心窍。比喻受错误认识支配而糊涂。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61回:“一时鬼迷心窍,后悔不及。”

3妖魔鬼怪 [ yāo mó guǐ guài ]

解释 迷信的传说中危害人类的妖精和魔鬼。比喻形形色色害人的东西或人。

出处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家东人好傻也,安知他不是个妖魔鬼怪,信着他跟将去了。”

4疑神疑鬼 [ yí shén yí guǐ ]

解释 形容神经过敏;总是没有根据地胡乱猜疑。

出处 明 徐光启《钦奉明旨条画屯田疏》:“盖妄信流传谓戾气所化,是以疑神疑鬼,甘受戕害。”

5鬼鬼祟祟 [ guǐ guǐ suì suì ]

解释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瞒不过我去。”

6鬼头鬼脑 [ guǐ tóu guǐ nǎo ]

解释 形容举止诡秘;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巢氏有兄弟巢大郎,是一个鬼头鬼脑的人,奉承得姊夫姊姊好。”

7牛鬼蛇神 [ niú guǐ shé shén ]

解释 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李贺诗的想象奇特、虚幻怪诞。后多用于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

出处 唐 杜牧《李贺诗序》:“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8鬼哭狼嚎 [ guǐ kū láng háo ]

解释 嚎:大声叫或哭喊。像鬼和狼一样哭喊。形容哭声很凄惨。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0回:“又神差鬼使,叫他里面嚷打做鬼哭狼号。”

9魑魅魍魉 [ chī mèi wǎng liǎng ]

解释 魑魅:也作“螭魅”;古代传说中山里湖沼里的鬼怪妖精;魍魉:亦作“罔两”;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指害人的鬼怪。后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原作“魑魅罔两”。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10鬼使神差 [ guǐ shǐ shén chāi ]

解释 鬼神暗中支配着。比喻行动不由自主;事出意外。

出处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也不是提鱼穿柳欢心大,也不是鬼使神差。”

11鬼神不测 [ guǐ shén bù cè ]

解释 测:猜想,估计。鬼神也预料不到。形容极其神奇奥妙。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瑜骇然曰:‘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

12捻神捻鬼 [ niǎn shén niǎn guǐ ]

解释 形容惊慌害怕的样子。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婆婆捻神捻鬼的叫噤声!”

13魂飞魄散 [ hún fēi pò sàn ]

解释 魂:灵魂;魄:是指所谓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指魂飞了;魄也散了。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14担惊受怕 [ dān jīng shòu pà ]

解释 惊:惊恐。担受惊恐、害怕。

出处 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俺出门红月乍平西,归时犹未夕阳低,怎教俺担惊受怕着昏迷。”

15不务正业 [ bù wù zhèng yè ]

解释 务:从事;正业:正当的职业;本职工作。不干正当的工作。现多指丢下本职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这人不甚读书,终日闲游浪荡,一自父母亡后,分外不务正业。”

16胆战心惊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解释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三折:“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

17出没无常 [ chū mò wú cháng ]

解释 出:出现;没:隐没;无常:没有常规。忽而出现;忽而隐藏;没有一定的规律;令人无法捉摸。也作“出没不定”。

出处 宋 王十朋《王忠文公集 论广海二寇札子》:“海寇出没无常,尤为濒海州县之患。”

18心怀鬼胎 [ xīn huái guǐ tāi ]

解释 心里隐藏着不可告人的事或坏主意。鬼胎:比喻不可告人的念头。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谁知素梅心怀鬼胎,只是长吁短叹,好生愁闷,默默归房去了。”

19形形色色 [ xíng xíng sè sè ]

解释 形容事物类别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

出处 元 戴表元《剡源集》:“如造化之于万物,大而大容之,小而小养之,形形色色,无所弃遗。”

20诚惶诚恐 [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

解释 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诗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21胆颤心惊 [ dǎn chàn xīn jīng ]

解释 颤:发抖。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 元 施惠《幽闺记 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22大惊失色 [ dà jīng shī sè ]

解释 色:神色。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23装神弄鬼 [ zhuāng shén nòng guǐ ]

解释 比喻玩弄手段蒙骗人。

出处 宋 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12出:“我舞得,弹得,唱得。折莫大擂鼓吹笛,折莫大装神弄鬼。”

24毛骨悚然 [ máo gǔ sǒng rán ]

解释 毛:头发和汗毛;骨:指脊背;悚然:害怕的样子。毛发竖起;脊骨透寒。形容非常恐惧惊骇。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

25惶恐不安 [ huáng kǒng bù ān ]

解释 惶恐:惊慌、害怕。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人民正营。”唐 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26鬼蜮伎俩 [ guǐ yù jì liǎng ]

解释 蜮:传说中一种能含沙影来害人的怪物;鬼蜮:指阴险害人的人;伎俩:卑劣的手段。比喻居心不良、暗中伤人的卑劣手段。

出处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妖妇进资甚巨,而贪婪无厌,鬼蜮伎俩,愈出愈奇,真有令人发指者。”

27怀着鬼胎 [ huái zhe guǐ tāi ]

解释 比喻藏着不可告人的心事。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这刘太公怀着鬼胎,庄家们都捏着两把汗。”

28不可捉摸 [ bù kě zhuō mō ]

解释 捉摸:揣测;预料。指对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也指无法知道对方的用意。

出处 明 谢肇淛《五杂俎 人部四》:“及一厕足,不能自返,而故为不可捉摸之言以掩之。”

29光明正大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

解释 心地光明;言行正派。正大:公正无私。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 易九》第73卷:“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30各种各样 [ gè zhǒng gè yàng ]

解释 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

出处 朱自清《莱茵河》:“坐在轮船上两边看,那些古色古香各种各样的堡垒历历的从眼前过去。”

31孤魂野鬼 [ gū hún yě guǐ ]

解释 比喻没有依靠,处境艰难的人。

出处 钱钟书《围城》:“人家哪里有工夫梦见我们这种孤魂野鬼。”

32惊神泣鬼 [ jīng shén qì guǐ ]

解释 形容震动很大,十分感人。

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文事》:“惊神泣鬼,皆言词赋之雄豪;遏云绕梁,原是歌耷之嘹亮。”

33吊胆提心 [ diào dǎn tí xīn ]

解释 提心吊胆。形容非常担心或害怕。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一个个擦拳磨掌,吊胆提心的,只等姑娘一句话。”

34见神见鬼 [ jiàn shén jiàn guǐ ]

解释 好象看见了鬼神。比喻多疑。

出处 唐 释惠然《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语录》:“有一般不识好恶秃奴,便即见神见鬼,指东划西。”

35白日见鬼 [ bái rì jiàn guǐ ]

解释 大白天见到鬼。原比喻官府里清闲、冷落。现多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出处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六卷:“在京师时有语曰:‘吏、勋、封、考,笔头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见鬼。’”

36白天见鬼 [ bái tiān jiàn guǐ ]

解释 比喻虚妄荒诞,不可能出现的事。同“白日见鬼”。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二九:“他太注意老二的无聊了,而始终以为老二的不敢到学校去是白天见鬼。”

37百鬼众魅 [ bǎi guǐ zhòng mèi ]

解释 各种妖魔鬼怪。

出处 《后汉书 方术传下 解奴辜》:“章帝时有寿光侯者,能劾百鬼众魅,令自缚见形。”

38捉鬼放鬼 [ zhuō guǐ fàng guǐ ]

解释 比喻又做坏事又装好人的两面派行为。

39鬼哭神嚎 [ guǐ kū shén háo ]

解释 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出处 《太平天国歌谣传说集 祭供恩人》:“吓还不算,还逼着人‘逃难’。弄得村上鸡飞狗跳,鬼哭神嚎。”

40鬼神莫测 [ guǐ shén mò cè ]

解释 鬼神也揣测不到。形容非常神奇奥妙,谁也摸不清底细。

出处 无 无名氏《马陵道》第四折:“真个军师妙算,鬼神莫测。”

41寻事生非 [ xún shì shēng fēi ]

解释 形容有意制造事端,制造纠纷。

出处 艾芜《乌鸦之歌》:“现在他也只有忍了,人家往往要来寻事生非,正愁找不着漏洞哩。”

42为鬼为蜮 [ wéi guǐ wéi yù ]

解释 蜮:传说中能含沙喷射人影,而使人致病的动物,比喻阴险毒辣的人。指象鬼蜮一样阴险狠毒,在暗地里害人的人。

出处 《诗经 小雅 何人斯》:“为鬼为蜮,则不可得。”

43胆裂魂飞 [ dǎn liè hún fēi ]

解释 裂:破裂。魂:魂灵、神志。胆也破了,魂也飞了。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回:“秦凤一闻此言,胆裂魂飞,忙忙奏知李娘娘。”

44弄神弄鬼 [ nòng shén nòng guǐ ]

解释 捣鬼,耍花样。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如今乐了十年,不知怎么弄神弄鬼,求了主子,又选出来了。”

45怕鬼有鬼 [ pà guǐ yǒu guǐ ]

解释 比喻害怕什么,偏偏要碰到什么。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1回:“我最恶的是虫名,他偏要钻出来,真是‘怕鬼有鬼’。”

46闲神野鬼 [ xián shén yě guǐ ]

解释 迷信指流散的鬼神。多比喻不务正业,到处游逛,寻事生非的人。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有我们这样老无知老禽兽,不守本分,惯一招引闲神野鬼,上门闹吵。”

47魂飞胆战 [ hún fēi dǎn zhàn ]

解释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敦煌变言集·难陀出家缘起》:“怕怖莫知为计,魂飞胆战心惟。”

48魂飞胆丧 [ hún fēi dǎn sàng ]

解释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4回:“使人探知大军离城不远,遥望水陆路上,旌旗蔽日,船马相连,吓得魂消胆丧。”

49蛇神牛鬼 [ shé shén niú guǐ ]

解释 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形容作品虚幻怪诞。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

出处 清·李必恒《谒浮山禹次昌黎石鼓韵作歌》:“楚俗纷纷竟淫祀,蛇神牛鬼争媕婀。”

50魂飞胆破 [ hún fēi dǎn pò ]

解释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34回:“田龙秋听说,惊得魂飞胆破,放马逃生。”

51瞒神弄鬼 [ mán shén nòng guǐ ]

解释 欺骗摆弄别人,背着人在暗中捣鬼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0回:“你又护着他了!你们瞒神弄鬼的,打是我不知道呢!”

52胆战心慌 [ dǎn zhàn xīn huāng ]

解释 同“胆战心惊”。

出处 明·汪廷讷《种玉记·赴约》:“牛郎织女图欢会,蜂喧蝶嚷须回避,我因此上胆战心慌不自持。”

53魂飞胆落 [ hún fēi dǎn luò ]

解释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回顾元营,火光四起,愈觉得魂飞胆落。”

54魂飞胆裂 [ hún fēi dǎn liè ]

解释 同“魂飞魄散”。

出处 向春《煤城怒火》第二十章:“小岛左堵右挡支持不住,看到刘铁冲在前边直取他来,吓的他魂飞胆裂,关山一群保护着小岛狂跑猛窜!”

55魂飞胆颤 [ hún fēi dǎn chàn ]

解释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22回:“正有些心虚,忽然见床下钻出一个披头黑鬼来,二人惊得毛骨悚然,魂飞胆颤,大叫有鬼,戒尺乱打。”

56疑神见鬼 [ yí shén jiàn guǐ ]

解释 形容非常多疑。同“疑神疑鬼”。

出处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五:“少见多怪,一点点儿眉毛大的事儿,就疑神见鬼似地!”

57魂飞魄丧 [ hún fēi pò sàng ]

解释 同“魂飞魄散”。

出处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惊的我魂飞魄丧,走的我力尽筋舒。”

58担惊忍怕 [ dān jīng rěn pà ]

解释 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出处 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做买卖的担惊忍怕,眼见得疏林老树噪昏鸦。”

59担惊受恐 [ dān jīng shòu kǒng ]

解释 见“担惊忍怕”。

出处 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60怛然失色 [ dá rán shī sè ]

解释 恐惧使得人变了神色。

出处 宋 苏洵《送石昌舍人北使行》:“闻千马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

61做神做鬼 [ zuò shén zuò guǐ ]

解释 指鬼鬼祟祟;使用欺骗的手段。

出处 《红楼梦》第四七回:“既这么样,怎么不进来,以做神做鬼的?”

62描神画鬼 [ miáo shén huà guǐ ]

解释 描画鬼神,指凭臆想描写不存在的事物。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叶紫序》:“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

63魑魅罔两 [ chī mèi wǎng liǎng ]

解释 见“魑魅魍魉”。

出处 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上》:“余此物名为匕首,其利难俦,水断虬龙,陆斩虎兕,魑魅罔两,莫能逢之。”

64鬼烂神焦 [ guǐ làn shén jiāo ]

解释 形容火灾惨烈,众多的人被烧死。

出处 唐 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

65鬼出电入 [ guǐ chū diàn rù ]

解释 比喻变化巧妙迅速,不易捉摸。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雷声雨降,并应无穷,鬼出电入,龙兴鸾集。”

66弄鬼掉猴 [ nòng guǐ diào hóu ]

解释 比喻调皮捣蛋。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心里再要买一个,又怕那牙子家出来的,不干不净,也不知道毛病儿,买了来三日两日,又弄鬼掉猴的。”

67出入神鬼 [ chū rù shén guǐ ]

解释 犹言神出鬼没。

出处 宋·苏洵《权书下·孙武》:“今其书论奇权密机,出入神鬼,自古以兵著书者罕所及。”

68一步一鬼 [ yī bù yī guǐ ]

解释 走一步路就好象碰到一个鬼。形容遇事多疑。

出处 汉·王充《论衡·订鬼》:“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

69三尸五鬼 [ sān shī wǔ guǐ ]

解释 比喻奸佞之臣。

70若敖之鬼 [ ruò áo zhī guǐ ]

解释 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若敖氏的鬼将因灭宗而无人祭祀。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

出处 《左传 宣公四年》:“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尔?”

71神不知鬼不觉 [ shén bù zhī guǐ bù jué ]

解释 指形迹隐秘,不为人知。

出处 元 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这烦恼神不知鬼不觉,天来高地来厚。”

72神不知鬼不晓 [ shén bù zhī guǐ bù xiǎo ]

解释 指形迹隐秘,不为人知。同“神不知鬼不觉”。

出处 张翼《敌区工作记》:“何况我俩又是神不知鬼不晓走进来的。”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