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字写的丑的成语

形容字写的丑的成语


1东倒西歪 [ dōng dǎo xī wāi ]

解释 歪歪倒倒的。形容站立不稳;或位置不正;倾斜欲倒的样子。也形容杂乱无章。

出处 元 萧德祥《杨氏女杀狗劝夫》:“他两个把盏儿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东倒西歪。”

2乱七八糟 [ luàn qī bā zāo ]

解释 形容乱糟糟的样子;毫无条理或秩序。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里的图书字画,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洁,不像公坊以前乱七八糟的样子了。”

3横七竖八 [ héng qī shù bā ]

解释 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4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女,不计其数。”

4张牙舞爪 [ zhāng yá wǔ zhǎo ]

解释 张:显露;张开;张牙:张开嘴露着牙;舞:挥舞;挥动。原形容野兽凶猛的样子。现多比喻敌人或坏人猖狂凶恶的样子。

出处 《敦煌变文集 孔子项托相问书》:“鱼生三日游于江湖,龙生三日张牙舞爪。”

5尖嘴猴腮 [ jiān zuǐ hóu sāi ]

解释 腮:面颊。像猴子似的尖嘴巴、瘦面颊。形容人长相丑陋。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6杂乱无章 [ zá luàn wú zhāng ]

解释 杂乱:多而乱;无章:没有条理。混乱而没有条理。

出处 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7獐头鼠目 [ zhāng tóu shǔ mù ]

解释 头长得像獐子一样;眼睛则像老鼠一样。形容人穷酸的样子或面貌丑陋;神情狡诈。

出处 《旧唐书 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8不堪入目 [ bù kān rù mù ]

解释 堪:忍受。形象或文字十分粗俗;使人看不下去。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酒保陪笑道:‘此数肴也,以先生视之,固不堪入目矣。’”

9惨不忍睹 [ cǎn bù rěn dǔ ]

解释 睹:看。情景凄惨;使人不忍看下去。

出处 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尸首堆积,惨不忍睹。”

10龙飞凤舞 [ lóng fēi fèng wǔ ]

解释 像龙在飞腾;像凤在欢舞。原形容山势蜿蜒曲折;奔放雄伟。旧时迷信;认为是帝王气象。现形容书法笔势飘逸多姿。多指草书。

出处 宋 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11信笔涂鸦 [ xìn bǐ tú yā ]

解释 信:听凭,随意;信笔: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出处 唐 卢仝《示添丁》诗:“不知四体正困惫,泥人啼哭声呀呀。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12鼠目獐头 [ shǔ mù zhāng tóu ]

解释 眼睛像老鼠那样又小又圆,脑袋象獐子那样又小又尖。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

出处 《旧唐书 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13春蚓秋蛇 [ chūn yǐn qiū shé ]

解释 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出处 《晋书 王羲之传论》:“(萧子云)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14鸢肩豺目 [ yuān jiān chái mù ]

解释 耸肩似鹰,目凶如豺。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梁冀传》:“冀字伯卓。为人鸢肩豺目。”

15东施效颦 [ dōng shī xiào pín ]

解释 美女西施因病皱眉;显得更美。邻里丑女(后称东施);机械地模仿;也皱起眉头;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效:模仿;颦:皱眉头)。比喻不顾具体条件;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显得可笑。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6自惭形秽 [ zì cán xíng huì ]

解释 因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形容自愧不如别人。惭:惭愧;形:形体;秽:丑;肮脏;差。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17游手好闲 [ yóu shǒu hào xián ]

解释 游手:闲着手不干事;好闲:喜欢安逸。游荡懒散;不愿意参加劳动。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章帝纪》:“今肥田尚多,未有垦辟,其悉以赋贫民,给与粮种,务尽地力,勿令游手。”

18弯弯曲曲 [ wān wān qū qū ]

解释 曲折不直的。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于是二人别了惜春,离了蓼风轩,弯弯曲曲,走近潇湘馆,忽听得叮咚之声。”

19颠三倒四 [ diān sān dǎo sì ]

解释 指错乱没有次序。形容思路、言语、做事等条理不清、颠倒混乱;毫无次序。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卧不安。”

20无所事事 [ wú suǒ shì shì ]

解释 无:没有;事事:从事某种事情。闲着什么事都不干。

出处 明 归有光《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然每晨入部升堂,祗揖而退,卒无所事事。”

21肥头大耳 [ féi tóu dà ěr ]

解释 肥肥的头;硕大的耳。形容生活优裕;保养得好。旧时也指人长得福相。今多用于贬义。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倒生的肥头大耳。”

22脑满肠肥 [ nǎo mǎn cháng féi ]

解释 脑满:指肥头大耳;肠肥:肠子脂肪多;体胖。指由于生活舒适;终日无所事事;养得大腹便便;肥头大耳的样子。

出处 唐 李百药《北齐书 琅邪王俨传》:“琅邪王年少,肠肥脑满,轻为举措。”

23眼花缭乱 [ yǎn huā liáo luàn ]

解释 缭乱:纷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事物而发花、迷乱。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24入木三分 [ rù mù sān fēn ]

解释 本指书法笔力苍劲有力。后比喻见解透彻;议论深刻。

出处 唐 张怀瓘《书断 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25饱食终日 [ bǎo shí zhōng rì ]

解释 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指无所作为。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26面目可憎 [ miàn mù kě zēng ]

解释 面目:面貌;可憎:令人厌恶。相貌丑陋;令人厌恶。

出处 唐 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27乱作一团 [ luàn zuò yī tuán ]

解释 混杂在一起,形容极为混乱。

出处 鲁迅《热风 随感录三十三》:“他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乱作一团,又密密的插入鬼话。”

28鬼鬼祟祟 [ guǐ guǐ suì suì ]

解释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瞒不过我去。”

29不三不四 [ bù sān bù sì ]

解释 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

30一塌糊涂 [ yī tā hú tú ]

解释 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与其顾惜场面,硬充好汉,到临了弄的一塌糊涂,还不如一老一实,揭破真情,自寻生路。”

31骨瘦如柴 [ gǔ shòu rú chái ]

解释 瘦得如同柴棒。形容非常消瘦。

出处 宋 陆佃《埤雅 释兽》:“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细瘦,故谓之豺。”

32贼眉鼠眼 [ zéi méi shǔ yǎn ]

解释 形容神情鬼鬼祟祟。

出处 老舍《赵子曰》:“‘你没看见李景纯吗?’武端贼眉鼠眼的问:‘他来,她就不能来!’”

33大腹便便 [ dà fù pián pián ]

解释 便便:肥胖的样子。肚子又大又肥。形容人长得非常肥胖。多指腹内空虚而言。现也多用形容不劳而获的人。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边韶传》:“韶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

34谨慎小心 [ jǐn shèn xiǎo xīn ]

解释 非常小心地进行,谨言慎行。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八回:“他是兢兢业业谨慎小心的东西,不敢轻易离寺,恐惹出是非。”

35行云流水 [ xíng yún liú shuǐ ]

解释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拘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出处 宋 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36力透纸背 [ lì tòu zhǐ bèi ]

解释 力:笔力。透:穿过。形容书法遒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的背面。也比喻文学作品立意深刻或刻画人物极有功力。

出处 唐 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37七扭八歪 [ qī niǔ bā wāi ]

解释 形容不端正。

出处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正面是一排七扭八歪、表泥剥落的土房。”

38面目狰狞 [ miàn mù zhēng níng ]

解释 狰狞:面目凶恶。形容面目凶狠可怕。亦作“面貌狰狞”、“狰狞面目”。

出处 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13回:“另外还有两人……都是身材骄健,面目狰狞。”

39语言无味 [ yǔ yán wú wèi ]

解释 语言空洞干巴没有味道。形容说话写文章枯燥无味。

出处 唐 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40血肉横飞 [ xuè ròu héng fēi ]

解释 形容因遭受战争或其他意外灾祸死伤时;血肉四溅的惨状。横飞:乱飞。

出处 清 陈天华《狮子吼》第八回:“即有几个如狼似虎的狱吏,各执竹条,纵横乱打,打得血肉横飞,足足打了四个小时,方才丧命。 ”

41歪七竖八 [ wāi qī shù bā ]

解释 歪歪扭扭的。形容不正的样子。

出处 茅盾《上海·我的二房东》:“沿马路上的电灯柱上,里门口,都有些红纸小方块;烂疮膏药似的,歪七竖八贴着。”

42歪七扭八 [ wāi qī niǔ bā ]

解释 歪歪扭扭,不直。

出处 老舍《小人物自述》:“那些古钱已然都歪七扭八的,在钱眼里探出些不十分绿的草叶来。”

43歪歪斜斜 [ wāi wāi xié xié ]

解释 由震颤的状态所引起的不整齐,或属于颤抖的人或物的特征的状态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面前摊一本青格子,歪歪斜斜写着草体字的书,书旁边供着一个已出椟的木主。”

44肠肥脑满 [ cháng féi nǎo mǎn ]

解释 肠肥:指身体胖,肚子大;脑满:指肥头大耳。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饱饱的,养得胖胖的。

出处 《北齐书 琅邪王俨传》:“琅邪王年少,肠肥脑满,轻为举措,长大自不复然,愿宽其罪。”

45遣词造句 [ qiǎn cí zào jù ]

解释 运用词语组织句子。

出处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十章:“但编排布局却较一般传奇来得曲折复杂,遣词造句也务求绮丽华美。”

46狰狞面目 [ zhēng níng miàn mù ]

解释 形容凶恶的相貌。

出处 《塞上行·行纪·忆西蒙》:“两个蒙古青年骑快马而来,下马入帐,以狰狞面目,厉声问我要票。”

47龙章凤姿 [ lóng zhāng fèng zī ]

解释 章:文采。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比喻风采出众。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刘孝标注引《嵇康别传》:“康长七尺八寸,伟容色,土木形骸,不加饰厉,而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48囚首垢面 [ qiú shǒu gòu miàn ]

解释 象监狱里的犯人,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

49身不由主 [ shēn bù yóu zhǔ ]

解释 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2回:“‘哎哟’了一声,就身不由主睡下了。”

50聱牙诘曲 [ áo yá jié qū ]

解释 聱牙:不顺口;诘曲:曲折。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出处 清 郑相如《汉林四传 开明君传》:“有荐伏生工《尚书》,上诏中大夫晁错至其家,从七岁好口授书文,聱牙诘曲。”

51笔走龙蛇 [ bǐ zǒu lóng shé ]

解释 笔一挥动就能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

出处 唐 李白《草书歌行》:“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52看不上眼 [ kàn bù shàng yǎn ]

解释 看不过眼,不合己意。

出处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八回:“我是好男子,这狐群狗党看不上眼,要差我上东京。”

53贼眉贼眼 [ zéi méi zéi yǎn ]

解释 见“贼眉鼠眼”。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三回:“正说话间,只见小和尚左手拿一只灯,右手提一壶茶,走进来贼眉贼眼,将灯放下,又将茶壶放在桌上,两只贼眼东瞧西看,连话也不说,回头就走。”

54鹄面鸠形 [ hú miàn jiū xíng ]

解释 ①面容枯樵,形体瘦削。形容饥疲的样子。②指枯樵瘦削的人。

出处 《明史 忠义传七 耿廷箓》:“小怨必报,何不大用于断头饮血之元凶;私恩必酬,何不广用于鹄面鸠形之赤子。”

55西施捧心 [ xī shī pěng xīn ]

解释 西施:春秋越国美女。指美女病态更加娇美。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56家鸡野鹜 [ jiā jī yě wù ]

解释 比喻不同的书法风格。也比喻人喜爱新奇,而厌弃平常的事物。

出处 晋·何法盛《晋中兴书》卷七:“小儿辈厌家鸡,爱野雉,皆学逸少书。”

57西颦东效 [ xī pín dōng xiào ]

解释 西施捧心、东施效颦。比喻以丑陋学美好而愈显其丑。

出处 清 无名氏《少年登场》:“西颦东效,没来由把国民价值扫地尽了。”

58鄙于不屑 [ bǐ yú bù xiè ]

解释 鄙:粗俗卑鄙。不屑:认为不值得(做或看)。粗俗卑鄙到不值得一顾的程度。指既丑陋又下贱,叫人看不上眼。

59百拙千丑 [ bǎi zhuō qiān chǒu ]

解释 极言拙劣丑陋。

出处 宋 晓莹《罗湖野录 辩禅师》:“黄龙鼻下无口,当然所见颟顸,至今百拙千丑。”

60鸿鳦满纸 [ hóng yǐ mǎn zhǐ ]

解释 亦作“鸿乙满纸”。形容书写潦草,随意涂抹。

61鹰头雀脑 [ yīng tóu què nǎo ]

解释 形容相貌丑陋而神情狡猾。

出处 元 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十三出:“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

62鼠目麞头 [ shǔ mù yuǎn tóu ]

解释 见“鼠目麞头”。

63灰容土貌 [ huī róng tǔ mào ]

解释 形容面容龌龊丑陋。

出处 元·钟嗣成《一枝花·自序丑斋》:“空自胸藏锦绣,口唾珠玑,争奈灰容土貌,缺齿重颏。”

64臼头深目 [ jiù tóu shēn mù ]

解释 形容相貌丑陋。

出处 汉·刘向《新序·杂事》:“齐有妇人,极丑无双,号曰无盐女。其为人也,臼头深目,长壮大节。”

65妍蚩好恶 [ yán chī hǎo è ]

解释 妍:美丽。蚩:通“媸”,丑陋,丑恶。美丽、丑陋、好与坏。原指写作的得失。

出处 晋·陆机《文赋序》:“夫其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66乌面鹄形 [ wū miàn hú xíng ]

解释 脸黑如乌,身瘦如鹄。形容人困饿潦倒之状。

出处 《南史·侯景传》:“百姓流亡,死者涂地……其绝粒久者,乌面鹄形。”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