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公车上书的意思
gōngchēshàngshū

公车上书



成语拼音 gōng chē shàng shū

成语注音 ㄍㄨㄥ ㄔㄜ ㄕㄤˋ ㄕㄨ

成语简拼 GCSS

成语解释 公车:汉代官署名。
指举人进京应试。
特指入京会试的士人上书言事。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干奏牍。”

成语繁体 公車上書

感情色彩 公车上书是中性词。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政事。

成语造句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康有为即曾联络其中的一千余人,举行了著名的‘公车上书’,要求拒合,迁都,变法图强。” 更多造句>>>

成语谜语 巴士之广告(打一历史名词) 更多谜语>>>

相关汉字

成语组词

相关成语

相关谜语

谜面:巴士之广告(打一历史名词)
谜底:公车上书
解析: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

公车上书造句

  • 1、康有为等发动公车上书,掀起维新变法的高潮。
  • 2、他一生为国为民,曾参与“公车上书”,维新失败后赴马来西亚,历经艰苦卓绝的开发,开辟出“新福州”垦殖地,为家乡贫苦农民开辟生存之路,造福一方。
  • 3、十多所高学校一起指责,这就有点像清末的公车上书一般。
  • 4、并始终抱着上医医国的宗旨,积极参与康有为公车上书意图变法,主张救国自强,在当时的瑞安,聚集一批思想进步人士。
  • 5、痛定思痛之下男同事们都另谋出路,只有向外发展了,众人联名公车上书,严正要求联谊,于是偶尔能够与别的部门一起聚餐。
  • 6、他不灰心,最后和他的弟子梁启超等人联名公车上书,才算引起了光绪帝的注意。
  • 7、康有为一开始就篡取公车上书的美名,中学历史课本说到这一段又犯浑了,马关条约激起众怒,是松筠组织官员上书三十一次。
  • 8、苏文进门时,刘彻正在看公车上书的那三千竹简,看了片刻,不禁发笑,继续看,又一阵发笑,之前的战事交给卫青苍紫处理,他才有心如此发笑。
  • 9、适逢公车上书,康有为等奏上变法之本,帝览而喜之,随召见康有为、谭嗣同等维新派人士。
  • 10、可是他不灰心,最后和他的弟子梁启超等人联名公车上书,才算引起了光绪帝的注意。
  • 11、公车上书,呼吁变法革新。
  • 12、我想还是象康有为一般的公车上书,还是模仿孙中山愤然而起,或是另寻出路,落荒而逃。
  • 13、晚清末年,江南才子林牧岳进京赶考,适逢公车上书,无意中结识康有为等人,加入强学会,成为一名维新派人士。
  • 14、想当年,公车上书,青年掀起变法维新之狂潮;上世纪80年代,中央领导人集体退休,让广大青年走上政治舞台。
  • 15、国家生死关头康梁不畏牺牲公车上书掀起维新变法。
  • 16、其实也和所谓公车上书差不多,我想这次分班肯定不止我们一个班上的人有意见,应该是我们整个二年级都会有意见,所以我的方法很简单。
  • 17、一、公车上书高一的上学朞一过,开不开文科班,就成为一个争论焦点。
  • 18、几乎闹成公车上书
  • 19、康有为弟子,参与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
  • 20、戊戌变法,曾参加公车上书万余言,不遂。
公车上书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