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地形复杂的成语

形容地形复杂的成语


1崇山峻岭 [ chóng shān jùn lǐng ]

解释 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陡险的山岭。也作“高山峻岭”。

出处 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2参差错落 [ cēn cī cuò luò ]

解释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错落:交错、交织的样子。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出处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那七个铃便不一齐都响,亦复参差错落,应机赴节。”

3悬崖峭壁 [ xuán yá qiào bì ]

解释 形容山势险峻。峭壁:陡直的山崖。

出处 唐 刘长卿《望龙山怀道士许法棱》:“悬崖绝壁几千丈,绿萝袅袅不可攀。”

4错综复杂 [ cuò zōng fù zá ]

解释 错:交叉;交错;综:合在一起;错综:纵横交叉。交错综合;重复杂乱。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

出处 《周易 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

5壁立千仞 [ bì lì qiān rèn ]

解释 形容岩石高耸。

出处 晋 张载《剑阁铭》:“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

6高山峻岭 [ gāo shān jùn lǐng ]

解释 峻:山高而陡。又高又险的山岭。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六回:“众人打一看时,四面尽是高山,左右是悬崖峭壁,只见高山峻岭,无路可登。”

7地远山险 [ dì yuǎn shān xiǎn ]

解释 险:险阻。地处边远,山势险峻。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7回:“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

8劳而无功 [ láo ér wú gōng ]

解释 劳:劳累;劳苦;功:功效;成效。花了力气却没有成效。

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形势》:“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9空前绝后 [ kōng qián jué hòu ]

解释 空:空白;绝:断绝。以前没有过;以后也没有。指从古到今非常突出;独一无二的事物。

出处 宋 朱象贤《闻见偶录 男服从军》:“古之木兰,以女为男,代父从军,十二年而归,同行者莫知其为女子,诗歌美之,典籍传之,以其事空前绝后。”

10一望无际 [ yí wàng wú jì ]

解释 一眼看不到边(际:边)。形容极其辽阔。

出处 宋 秦观《蝶恋花》:“舟泊浔阳城下住,杳霭昏鸦,点点云边树。九派江分从此去,烟浓一望空无际。”

11负隅顽抗 [ fù yú wán kàng ]

解释 凭借险要地势;顽强抵抗。负:凭借;依仗;隅:山的角落。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

12犬牙交错 [ quǎn yá jiāo cuò ]

解释 错:杂、交叉。比喻交界线很曲折;象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也比喻情况复杂;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中山靖王传》:“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

13凹凸不平 [ āo tū bù píng ]

解释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

出处 方志敏《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道路是凹凸不平的,柴屑粪渣,零零散散地散布在路上。”

14独一无二 [ dú yī wú èr ]

解释 只有这一个;而没有别的可与其相比。形容非常突出。

出处 宋 延寿《宗镜录》第31卷:“独一无二,即真解脱。”

15扑朔迷离 [ pū shuò mí lí ]

解释 扑朔:兔脚搔爬;迷离:兔眼半闭。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出处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横吹曲辞五 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6羊肠小道 [ yáng cháng xiǎo dào ]

解释 原指太行山上一条小道。后形容狭窄曲折而又险峻的山路。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45回:“前面弯弯曲曲,尽是羊肠小道。”

17崎岖不平 [ qí qū bù píng ]

解释 崎岖:地面高低不平。形容道路高低不平。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安公子见那路渐渐的崎岖不平,乱石荒草,没些村落人烟,心中有些怕将起来。”

18杂乱无章 [ zá luàn wú zhāng ]

解释 杂乱:多而乱;无章:没有条理。混乱而没有条理。

出处 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19一马平川 [ yī mǎ píng chuān ]

解释 能纵马奔驰的广阔平坦的地面。

出处 宋 苏轼《东坡诗 卷二十三 游径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20重峦叠嶂 [ chóng luán dié zhàng ]

解释 峦:连绵的山。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出处 唐·徐光溥《题黄居寀秋山图》:“秋来奉诏写秋山,写在轻绡数幅间;高低向背无遗势,重峦叠嶂何孱颜。”

21千岩万壑 [ qiān yán wàn hè ]

解释 形容山峦连绵,高低重迭。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22龙飞凤舞 [ lóng fēi fèng wǔ ]

解释 像龙在飞腾;像凤在欢舞。原形容山势蜿蜒曲折;奔放雄伟。旧时迷信;认为是帝王气象。现形容书法笔势飘逸多姿。多指草书。

出处 宋 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23连绵起伏 [ lián mián qǐ fú ]

解释 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起伏:高低不平。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

出处 孙荪《云赋》:“连绵起伏的云宛如浮动在海上的冰山。”

24层峦叠嶂 [ céng luán dié zhàng ]

解释 峦:山峰;嶂:高耸、险峻像屏障一样的山峰。形容山岭重叠;峰峦相接;连绵不断。也作“层岩叠峰”、“重峦叠幛”。

出处 宋 陆九渊《与王谦仲书》:“方丈檐间,层峦叠嶂,奔腾飞动。”

25巍然屹立 [ wēi rán yì lì ]

解释 巍然:极高的样子;屹立:山势直立高耸。比喻象高山一样直立地上,不可动摇。

出处 梁启超《新民说》第三节:“吾国夙巍然屹立于大东,环列皆小蛮夷,与他方大国,未一交通。”

26高耸入云 [ gāo sǒng rù yún ]

解释 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出处 刘伯承《回忆长征》:“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

27用武之地 [ yòng wǔ zhī dì ]

解释 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

出处 《晋书 姚襄载记》:“洛阳虽小,山河四塞,亦是用武之地。”

28疑团莫释 [ yí tuán mò shì ]

解释 心里有很多疑问,没有解开。

出处 清·许奉恩《里乘》第二卷:“微君言,疑团莫释!”

29风谲云诡 [ fēng jué yún guǐ ]

解释 风云怪诞;变幻不定。谲:欺诈;诡:欺诈;怪诞。奇异多变;怪诞。比喻局势复杂多变;神秘怪诞。

30据高临下 [ jù gāo lín xià ]

解释 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指凭仗优势地位足以控制别人。

出处 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边防一》:“盖有土垒,则据高临下,敌必不克骤攻。”

31茂林修竹 [ mào lín xiū zhú ]

解释 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出处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32龙盘凤翥 [ lóng pán fèng zhù ]

解释 ①喻山势雄壮蜿蜒。指王者的气象。②喻书法笔势飞动貌。

出处 后晋·沈昫《旧唐书·玄宗纪》:“初,上皇亲拜五陵,至桥陵,见金粟山有龙盘凤翥之势。”

33陡壁悬崖 [ dǒu bì xuán yá ]

解释 形容山势险峻。

34下临无地 [ xià lín wú dì ]

解释 临:居高处朝向低处。从高往下看,望不见底。形容地势极其陡峭。

出处 唐·王勃《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35悬崖绝壁 [ xuán yá jué bì ]

解释 同“悬崖峭壁”。

出处 方纪《三峡之秋》:“爬上悬崖绝壁,听见虎豹的叫声。”

36草率行事 [ cǎo shuài xíng shì ]

解释 草率:粗枝大叶,敷衍了事。形容办事不认真

出处 毛泽东《镇压反革命必须打得稳,打得准,打得狠》:“务必纠正一切草率行事的偏向。”

37重岩叠嶂 [ chóng yán dié zhàng ]

解释 形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

出处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江水二》:“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8聚米为山 [ jù mǐ wéi shān ]

解释 东汉马援堆米成山,以代地形模型,给皇帝分析军事形势、进军计划,讲得十分明了。指形象地陈述军事形势,险要的地形。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39儿女英雄 [ ér nǚ yīng xióng ]

解释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40知地知天 [ zhī dì zhī tiān ]

解释 地:地形:天:天气。了解地形,了解气候。

出处 春秋·齐·孙武《孙子·地形》:“知地知天,胜乃可全。”

41羊肠九曲 [ yáng cháng jiǔ qǔ ]

解释 羊肠:像羊肠一样崎岖曲折的小路。九曲:有许多曲折的地方,指河道曲折。形容崎岖曲折的小径和弯弯曲曲的河道。也指道路的艰难。

42随方逐圆 [ suí fāng zhú yuán ]

解释 ①谓立身行事无定则。②根据物体的形状、地形的高低等作出与之相适应的设计构造。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8回:“和光混俗,惟其利欲是前,随方逐圆,不以廉耻为重。”

43横峰侧岭 [ héng fēng cè lǐng ]

解释 形容山势纵横交错,起伏重叠。

出处 宋·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4乘险抵巇 [ chéng xiǎn dǐ yōu ]

解释 冒险钻空子。

出处 《新唐书·刘栖楚传》:“然其性诡激,敢为怪行,乘险抵巇,若无顾藉。‘

45即鹿无虞 [ jí lù wú yú ]

解释 原意是进山打鹿,没有熟悉地形和鹿性的虞官帮助,那是白费气力。后比喻做事如条件不成熟就草率行事,必定劳而无功。

出处 《周易 屯》:“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46扪参历井 [ mén cān lì jǐng ]

解释 ①唐李白《蜀道难》诗:“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井,皆星宿名,分别为蜀秦分野。谓自秦入蜀途中,山势高峻,可以摸到参、井两星宿。后因以“扪参历井”形容山势高峻,道路险阻。②形容世路艰难。

出处 唐·李白《蜀道难》诗:“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宋·王铚《王公四六话》:“邓温伯知成都谢上表云:‘扪参历井,敢辞蜀道之难;就日望云,愈觉长安之远。’自后凡官两川者,谢表相承用此一联。”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