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考试考不好的成语

形容考试考不好的成语


1名落孙山 [ míng luò sūn shān ]

解释 名字排在孙山后面。指考试未被录取;榜上无名。

出处 宋 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2一落千丈 [ yī luò qiān zhàng ]

解释 原指琴声陡然降落。后用来形容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急剧下降。

出处 唐 韩愈《听颖师弹琴》:“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3黯然神伤 [ àn rán shén shāng ]

解释 心情沮丧;心神忧伤。

出处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女更黯然神伤,泫然流涕。”

4失魂落魄 [ shī hún luò pò ]

解释 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余生。”

5得心应手 [ dé xīn yìng shǒu ]

解释 心里怎样想;手上就能相应地怎样做。形容功夫到家;技艺纯熟;做起来很顺手。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6垂头丧气 [ chuí tóu sàng qì ]

解释 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失去志气;情绪低落。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形容失意懊丧的样子。

出处 唐 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7出类拔萃 [ chū lèi bá cuì ]

解释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类;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8一败涂地 [ yī bài tú dì ]

解释 一:一旦;涂地:“肝脑涂地”的省略。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形容彻底失败;不可收拾。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9忧心忡忡 [ yōu xīn chōng chōng ]

解释 忡忡:忧愁不安的样子。心事重重;十分忧愁。

出处 《诗经 召南 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10差强人意 [ chā qiáng rén yì ]

解释 差:稍微地;强:振奋。原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形容某人某事还不错;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11左右逢源 [ zuǒ yòu féng yuán ]

解释 到处都能碰到取之不尽的源泉。比喻做事、写作得心应手;应付自如。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12鹤立鸡群 [ hè lì jī qún ]

解释 像仙鹤立在鸡群之中。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13功亏一篑 [ gōng kuī yī kuì ]

解释 (筑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完成。比喻一件事情只差一点而没有成功。

出处 《尚书 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14名列前茅 [ míng liè qián máo ]

解释 名:名次;前茅:春秋时楚国用茅草做报警用的旌旗;行军时拿着走在队伍的前面;作为报警的信号;故称“前茅”。比喻名次挂在前面。多指考试或竞赛等。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15水泄不通 [ shuǐ xiè bù tōng ]

解释 泄:泄漏。原意为水都流不出去。形容拥挤和包围得非常严密。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德山门下,水泄不通,佛事门中,风行草偃。”

16天壤之别 [ tiān rǎng zhī bié ]

解释 天和地;一在极上;另一在极下;比喻差别极大。壤:地。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内篇 论仙》:“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乘矣。”

17榜上无名 [ bǎng shàng wú míng ]

解释 张贴的名单上没有名字。泛指落选。

出处 元 曾瑞《留鞋记》楔子:“自谓状元探手可得,岂知时运不济,榜上无名,屡次束装而回。”

18并驾齐驱 [ bìng jià qí qū ]

解释 并驾:几匹马并排拉一辆车;齐驱:一齐快跑。指并排套着几匹马一齐快跑。形容齐步前进;不分先后;也可指力量、水平、才能、程度等不相上下。

出处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附会》:“是以驷牡异力,而六辔如琴;并驾齐驱,而一毂统福。”

19一蹶不振 [ yī jué bù zhèn ]

解释 蹶:跌倒;振:振作。跌倒了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到失败;挫折;就再也不能振作起来。

出处 西汉 刘向《说苑 说丛》:“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

20一帆风顺 [ yī fán fēng shùn ]

解释 船满帆;一路顺风行驶。比喻境遇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挫折。

出处 唐 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

21闷闷不乐 [ mèn mèn bù lè ]

解释 闷闷:心情不愉快。形容心情烦闷抑郁。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

22无往不利 [ wú wǎng bù lì ]

解释 所到之处;没有不顺利的。指处处行得通。

出处 唐 李虚中《命书》:“官高禄厚,无往不利。”

23首屈一指 [ shǒu qū yī zhǐ ]

解释 扳指头计数;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出处 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 施侍读闰章》:“海论诗辄为首屈一指。”

24悲痛欲绝 [ bēi tòng yù jué ]

解释 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也作“悲恸欲绝”、“哀痛欲绝”。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25心烦意乱 [ xīn fán yì luàn ]

解释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蔽鄣于谗,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26害群之马 [ hài qún zhī mǎ ]

解释 危害马群的坏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出处 宋 刘安世《尽言集 应诏言集》:“恣其毁誉;如害群之马,岂宜轻议哉!”

27唉声叹气 [ āi shēng tàn qì ]

解释 唉声:叹气声;因伤感忧闷、苦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也写作“哀声叹气”、“嗳声叹气”。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我看你脸上一团私欲愁闷气色,这会儿子又唉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

28一马当先 [ yī mǎ dāng xiān ]

解释 策马走在最前头。比喻走在领先位置;起带头作用。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雷震等将簇拥左右。”

29提心吊胆 [ tí xīn diào dǎn ]

解释 吊:悬着;不塌实。心和胆好像悬起来;不塌实。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7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30意料之外 [ yì liào zhī wài ]

解释 没有想到的。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刚才唐兄说国王必是暂缓吉期,那知全出意料之外,并且大动干戈,用兵征剿。”

31惨不忍睹 [ cǎn bù rěn dǔ ]

解释 睹:看。情景凄惨;使人不忍看下去。

出处 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尸首堆积,惨不忍睹。”

32超群绝伦 [ chāo qún jué lún ]

解释 超:超过;超群:超出众人;绝:没有;伦:同辈。超出众人;同辈中没有可以相比的。也作“逸群绝伦。”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33胸无点墨 [ xiōng wú diǎn mò ]

解释 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旧指人没有文化。点:一点;比喻极小;墨:墨水;比喻学问。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师自赞曰:‘匙桃不上个村夫,文墨胸中一点无;曾把空虚揣出骨,恶声赢得满江湖。’”

34应付裕如 [ yìng fù yù rú ]

解释 应付:对付,处置。裕如:按自己的心愿做事。从容对付,毫不费劲。

出处 周而复《白求恩大夫》:“他跟随白大夫将近一年的时间,见习过上千次的大小手术,许多许多大手术他都应付裕如,很有经验了。”

35万事亨通 [ wàn shì hēng tōng ]

解释 一切事情都很顺利。亨:顺利;通:通畅。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那孔方兄运出万事亨通的本领,先治了关格之症。”

36福至心灵 [ fú zhì xīn líng ]

解释 福气一来;心也变得灵巧起来。多用来奉承人得意时思想灵活;言行适宜;含有诙谐之意。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五代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鄙语有之:福至归灵,祸来神昧。”

37心神不定 [ xīn shén bù dìng ]

解释 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出处 《平妖传》第五回:“这般繁华去处,怕你们心神不定,惹出什么事非来。”

38绝伦逸群 [ jué lún yì qún ]

解释 伦:类;逸:超过。超出众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出处 明 朱之渝《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况贤弟未尝晤接,而才识绝伦逸群,笔则笔,削则削,虽有知我,宁无罪之者哉?”

39文武兼备 [ wén wǔ jiān bèi ]

解释 同时具有文才和武才,文武双全。亦作“文武兼济”、“文武兼全”。

出处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文武兼备,惟所施设。”

40所到之处 [ suǒ dào zhī chù ]

解释 所去的任何地方。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如今知道朝里那些老爷们都是能文能武,出力报效,所到之处,早已消灭了。”

41兼资文武 [ jiān zī wén wǔ ]

解释 兼资:兼有。兼备有文才武略的人。指文武全才。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朱云传》:“平陵朱云,兼资文武,患正有智略。”

42并驱争先 [ bìng qū zhēng xiān ]

解释 指竞争高下。

出处 《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43天崩地塌 [ tiān bēng dì tā ]

解释 天崩塌,地裂陷。多比喻巨大的灾难、重大的事变或强烈的声响。

出处 《三国演义》第七一回:“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示例〗忽听得轰的一声,犹如天崩地塌一般。 ★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

44绝伦超群 [ jué lún chāo qún ]

解释 伦:类;绝伦:特异,超过同辈。超出众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出处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三卷:“因思天下之大,仁兆之众,安能必其无绝伦超群之人。”

45黯然伤神 [ àn rán shāng shén ]

解释 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

出处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篝灯询母,如秋蝶黯然伤神。”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